在國務院研究中心發布的《2050年中國能源碳排放報告》中,有這樣幾組數據:一是當前建筑領域用能占國家總耗能比例的20%以上,僅次于工業和交通,排在第三位。二是目前在建筑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從2009-2018年十年間的增量,增加了57%。
“根據模型預測,到2030年碳達峰時間點,碳排放量預計最高會增加兩倍。我們國家計劃要在206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但實際上我們期望2050年就能基本做到碳中和。在這樣的目標下,我們也預計建筑行業的總能耗必須要減少到當前的三分之一。我們的社會在尋求發展,能耗卻在翻倍,如何才能把碳排放的總量縮減到目標范圍內,不僅僅是建筑行業要考慮的問題,青云科技也希望能用創新科技助力建筑行業解決這一問題。”青云科技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總監胡加友如此談到。
讓創新科技賦能建筑行業“雙碳“行動
目前來看,智能化建筑如果要做到碳減排、碳達峰,有幾個主要矛盾需要解決:一是數據分散;二是缺少節能目標;三是過度強調舒適性而導致高用能;四是發展與節能的矛盾。
鑒于此,青云科技通過結果導向設計了一套“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并用“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三大技術點來實現“雙碳”目標。
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
建筑物體系復雜,數據孤島不可打通的管理狀態一直存在,所以青云科技認為第一步要解決信息化,通過建立可溯源的能源監控管理體系,知道能源用在哪里。比如是燈,還是冷/暖,還是日常其他的用能等等。而在建立可溯源的體系后,再把能耗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繼而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做建筑的復合預測,包括數據挖掘、能耗管理模型等。最后再通過智能化的思維設計和建設舒適、高效、低能耗的環境。
要打造這樣的“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青云科技的核心能力就在于其云、網、邊、端”一體化的架構設計。因為目前幾乎所有的建筑系統都存在數據孤島的問題,這種一體化的架構,可以讓計算平臺連接所有可控的用電設備,并自動采集數據后供上層各類應用使用,最終通過智能化調整優化應用。
在青云科技看來,建筑系統實現智慧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的建設過程。所以只有當一個個階段性成果積累沉淀之后,管理思維和技術應用思維才會呈現越級式的發展,所有設備也才會具備“數據化思維”。這些數據在可被使用后,青云科技會通過“應用市場”管理平臺更好地支持最新的交付成果,從而實現從5%、10%到20%,甚至30%的節能效果。
在青云科技的這套解決方案中,從應用場景上看,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是第一步,也是基礎。因為要做到“雙碳”首先要管能源,企業需要了解強度、總量這些數據是如何分布的,具體使用情況如何。所以通過青云科技的能源模型和實時監測,對建筑做復合性預測,然后做定量化的分析,從而降低用能。青云科技還會通過“碳排放管理系統”折算整個樓宇或是建筑群的碳排放數據,包括間接用碳、直接用碳、能源直接消耗。
除此之外,青云科技還為物業管理者、使用者設置了“智慧建筑運營中臺”, 推行智能辦公、智能會議室和健康空氣的運營。
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實例
目前青云科技的這套“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已經有了具體的應用實例。
某政府辦公樓宇通過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和碳排放管理系統,構建了碳核查體系,降低了樓宇整體能耗和碳排放量。通過智慧建筑運營系統解決樓宇空調系統冷熱不均和用戶體驗差的問題,提升了樓宇入駐企業和政府辦公部門的智能化用戶體驗,提高辦公效率、空間利用率和服務水平,提高樓宇運行維護效率。降本增效,保值增值,打造了雙碳智慧建筑科創標桿。
除此之外,在河北某校園,通過青云科技的物聯網、AI、大數據和智慧能源管控技術,降低了校園整體碳排放量。通過精細化的空調照明智能管理策略,降低學校的整體能耗和電費支出。通過能源的智能監控和自動化管控,提升了學校智能化管理水平,并降低了人工運維成本。并且通過能耗監控儀表盤和報告,培養學生和教職員工的節能減排意識,實現低碳的工作和學習。通過宿舍樓空調的精細化、智能化的管控,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助力國家“防疫”。
在雙碳背景下,排放大戶除了工廠外,城市中有大量商業建筑在對樓宇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碳追蹤,節能減排,為中國的碳中和目標而努力。青云科技的解決方案在建筑領域落地的同時,也在逐漸推廣至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等不同層次的應用空間逐漸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