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音旗下人工智能專項獲得2021年度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資助,其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跨語種知識遷移等技術的系統研究和合作成果獲得評審專家的認可。而項目所形成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解決方案能夠加快國內人工智能技術在海外新興市場的滲透率及覆蓋率。通過賦能行業伙伴出海,在客服、教育、IoT等多領域進行創新,助推新興市場行業融合、發展數字經濟。
在數字化風暴席卷全球的當下,傳音控股出海開啟國際化戰略布局,在非洲等海外新興市場持續推出智能手機等優質終端,同時輸出國內數字技術與經驗,在擴大技術包容性的同時,使當地大眾共享科技發展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國科技企業的特質。
技術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
一直以來,傳音控股根據本地化創新需求,在硬件設計制造、移動互聯網打造等多方面進行“因地制宜”。據了解,傳音控股在深膚色影像領域不斷深入研究和應用,在傳音手機上已搭載多項人工智能影像技術成果,包括智能場景感知、實時圖像語義分割、深膚色人像檢測和美顏、人像暗逆光增強拍攝等技術。值得關注的是,其人工智能深膚色影像移動終端在2021年成功入選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海外新興市場移動互聯網業務起步較慢,傳音控股以數字技術作為突破口,穩步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目前,傳音和網易、騰訊、閱文集團等多家國內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已合作開發出10款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應用程序。此外,傳音針對非洲市場流量、資源等不足的情況,自主研發了流量節省技術、客戶端/服務端多級緩存技術、資源差異化配置等技術,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網絡體驗。
多項數字技術為傳音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石。最新消息顯示,在科創板上市企業專利申請量排行榜中,傳音在377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脫穎而出,申請量居第6位,共申請3488件。知識產權作為科創屬性評價的“硬”指標,反映出企業核心技術成果商業化過程中的競爭力,專利成果產出數量也體現了科創企業“硬”科技底色。
供應鏈數字化,適應未來發展
數字技術在用戶側可以滿足用戶的消費需求,也可以在供給側增強生產效率,服務實體經濟。在這一點上,傳音控股為應對不同國家的市場需求逐步探索出一套更具創新和安全的供應和生產方式。目前,傳音控股已經搭建了多元化的柔性生產線,具有多品種、多批量的生產環境,使產品創新根植于多變的市場。
另外,在數字化制造轉型方面,傳音旗下泰衡諾工廠已完成全流程優化,通過平臺數據采集,積累了科學決策算法,實現了人、機、料海量數據的自主分析和流程控制,形成快速響應、創新定制、綠色高效的新型制造體系。
數字化發展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出海手機廠商而言,數字技術是能力,也是向世界舞臺展示中國企業形象的重要抓手,也是責任所在。如何應用和發展數字技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為消費者提供科技和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成為傳音控股等企業的重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