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在用貝殼交易時,無法預見如今只需掃臉、使用指紋就能輕松支付的場景,而曾經“鴻雁傳書”的人們也無法想象實時溝通的速度與便捷。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給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沖擊,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對會計行業而言,亦是如此。如何利用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的轉型?這是如今業內廣泛關注并討論的問題。
就在去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公布了一項評選報告——《2021年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
圖片來源:上海國家會計學院
該評選結果由業界專家和大量財務行業從業者共同投票得到,報告中指出:“此次調查結果與往年的調查結果有明顯的區別,說明了信息技術對會計從業人員影響的多元化,也可說明會計從業人員對于信息技術影響的認知在深入和提高。”
其實這樣的評選結果并不意外,尤其是排行榜中靠前的幾項技術:“財務云”“電子發票”“電子會計檔案”等確實能夠反映出財務目前以及未來的變化趨勢。在“打造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對大部分企業而言,感知最為明顯的是外部政策環境的變化。
外因:“電子發票”與“電子會計檔案”
從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誕生、全面鋪開到如今全電發票的試點,發票電子化、無紙化已是必然趨勢;而在電子檔案方面,2021年,《檔案法》明確電子檔案與傳統載體檔案具有同等效力;同年,國家檔案局、 國家稅務總局等四部門聯合開展了增值稅電子發票電子化報銷、入賬、歸檔試點工作。
“電子發票”“電子會計檔案”這些數字化的政策推行給企業傳統財務流程帶來了沖擊,許多企業因為財務數字化程度不足,無法實現電子發票報銷、入賬和歸檔全流程數字化,還需要將電子發票打印出來報銷、收到發票需要人工登記查重等,也無法做到僅以電子憑證進行存檔。政策減負變增負,這對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必然要求。
內需:業財融合,“財務云”的必要性
在數字化驅動下,財務和業務的邊界或將變得越來越模糊,而“財務云”能夠占據榜首也說明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業財融合的重要性。
傳統記賬相比,目前許多企業所使用的ERP雖然可前置到業務端,比如銷售從銷售訂單開始,采購從采購計劃開始,成本核算從生產任務單開始等,但拓展部分更偏于企業內部協同,缺乏與外部客戶之間的業務協同,比如對公費用交互數據、對私費用交互數據、稅務交互數據、客戶交互數據、供應商交互數據以及銀行交互數據等。
而借助“財務云”內通外聯,構建生態系統,實現群智共享有助于企業財務擁有更多的數據做支撐,“跳出財務看財務”,以更全、更新的視角提供運營分析或預測供企業決策、運營使用。
以制造業為例
無論是外部所趨還是內部所需,數字化轉型是企業財務的未來必經之路,這對于企業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企業財務該如何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又該如何把握機遇擺脫傳統財務的桎梏,完成蛻變,真正實現企業能效的提升?
3月17日,“2022每刻科技群智云財務高峰論壇”全國巡回峰會將于上海首站啟航。論壇將圍繞“未來財務 群智創新”主題,誠邀各位與來自上國會等業內資深專家共同探討全電發票時代的財務變革之道,讓思維的碰撞開啟未來財務的創新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