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ZEALER
2007 年 1 月,喬布斯發布初代 iPhone,同年 6 月上市開售,從此掀起了一場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的革命。緊隨其后,安卓手機崛起,諾基亞、黑莓等老牌廠商退居幕后,iOS、安卓二分天下。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熟悉的故事。
然而人們還不知 iPhone 為何物的 2005 年,中國的 App Store 就已經誕生。它在短短數年間積累了數億用戶,并以中國移動互聯網第一股之姿,遠赴納斯達克上市。它的美股傳奇歷時 6 年,最后以大幅低于凈資產的價格私有化退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這就是斯凱網絡和冒泡平臺的傳說,或許也是無數人的童年與青年時光。
我們今天的故事,就從十幾年前的一件小小見聞開始吧。有一天,一個朋友向我展示了他的新手機。他的手機是和智能手機相仿的全觸屏設計,但屏幕顯示粗糙,鋸齒感嚴重的襯線體漢字,還是電阻屏(用牙簽和指甲觸控那種)。
這一看就是典型的 " 山寨機 ",平平無奇。接下來,他展示了這款手機的神奇之處,*#220807#,撥號盤上的一串神秘代碼,像是一串咒語,召喚出一個應用列表,上面是手機 QQ、網絡瀏覽器等各種軟件,山寨機瞬間變成智能手機。
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智能手機能裝五花八門的軟件和游戲,山寨機也能裝軟件玩游戲,四舍五入不也是智能手機了?
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這兩個名字:斯凱、冒泡。
山寨機的春天
2005 年,杭州斯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斯凱創建的 " 冒泡 " 軟件平臺上線,號稱是中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研發的手機軟件平臺。
那是遙遠的 2005 年,iPhone 還沒誕生,沒幾個普通人知道智能手機為何物,連 " 山寨機 " 這個名詞都還沒傳播開來。
第二年,斯凱和冒泡平臺漸露頭角,正式推出了功能機平臺的手機 QQ,這是首款基于功能機平臺的國產手機軟件。2004 年開始,斯凱就與騰訊合作,打造了多個版本的手機 QQ。當時的功能機版 QQ,基本都是由斯凱完成開發。
在個人家用電腦還未普及的年代,手機聊 QQ 打小游戲,泡網吧玩網游,是草根青年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功能機上能用 QQ,自然是一大賣點。以此為契機,越來越多的國產功能機廠商開始預裝斯凱的冒泡平臺,形成了一個早期的移動互聯網體系。
這里還要感謝一下 " 發哥 " 聯發科。從本世紀初開始,聯發科推出了一系列 MTK 芯片,提供了一體化的手機軟硬件方案。手機廠商只要選擇聯發科的方案,再另外采購顯示屏和鍵盤等基礎元器件,就可以生產手機了。
得益于此,功能機產業從此在中國崛起,白菜價的聯發科功能機遍地都是,既有國產品牌,也有高仿品牌、不知名的小作坊品牌。它們后來被統稱為 " 山寨機 ",因為采用的是聯發科 MTK 芯片,MTK 的名號從此就和山寨機綁在了一起。
斯凱就是抓住了山寨機市場,為其提供 " 中間件 ",讓它們也能跑各種軟件和游戲,通常是 mrp 格式。這是它的神奇所在,從一份斯凱公司業務介紹 PPT 上,我們可以看到斯凱冒泡軟件平臺的最低配置要求:
"CPU 大于 15MIPS(當時大概相當于 15MHz),內存(RAM)最低 120KB,存儲(ROM)最低 110KB。"
什么水平呢?拿 2006 年的諾基亞 5300 做對比,它的處理器是 237MHz 的 ARM9 Vertex,內存 16MB,存儲空間 32MB ——不知比這高到哪里去了。
而在軟件方面,諾基亞 5300 搭載的 S40V3 平臺可以安裝單個大小為 1MB 的 JAVA 軟件,mrp 軟件占用空間只有普通 JAVA 虛擬機的 1/6,安裝包大小只有 JAVA 平臺的 1/3。配置再差的山寨機,也能暢玩 QQ,以至于后來一些高配機型還能雙開、三開 QQ,這可比如今的微信多開難度大多了。
2007 年,斯凱得到了 VC 紅衫資本投資;2008 年 3 月,冒泡社區團隊建立,軟件平臺不斷壯大。這家背靠廣大草根用戶的公司,也來到了起飛的時刻。
功能機搞 App Store,怎么可能?
2010 年 12 月,斯凱(SKY-MOBI)登陸納斯達克,號稱 " 中國領先的應用商店 "。斯凱的招股書透露,其 2010 財年營收達 5.44 億元,此前的 2008 年為 1859 萬元、2009 年為 2.07 億元,增長幅度堪比三級跳。
更別說,斯凱還有 6.2 億登錄用戶,940 萬活躍用戶。根據 IDC 數據,整個 2010 年,全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加起來,也不過 3.02 億部。當年《環球企業家》一篇題為《無線鐵幕》的文章甚至指出,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會出現三大巨頭,騰訊、UC 和斯凱。
不過,對這么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老外一開始并不買賬,IPO 發行價 8 美元,定在區間最下限,上市首日便破發,跌幅達 25%。
經過斯凱管理層的一通操作,投資者逐漸了解了斯凱的模式,斯凱股價一路漲高。2011 年春,斯凱股價來到巔峰,超過 20 美元,市值突破 6 億美元。
正值巔峰之時,老外對這支中國妖股投來了質疑。以獵殺中概股知名的空頭 Citron Research 發布了一篇打假報告,直指斯凱自稱的 " 中國最大 App Store" 是假的,是特技,根本沒有這種 App Store!
報告還說,裝載斯凱平臺的功能機都是些便宜貨,無法瀏覽網絡,沒有地圖、GPS,沒有本地搜索功能,無法建立社交網絡。這些功能機能做的,不過是簡單的文字聊天,在小屏幕上點小游戲。
簡而言之,功能機能成什么大事?等大屏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流行開來,就沒斯凱什么事了。
從那開始,斯凱網絡的股價一路暴跌,斯凱也開始對 Citron 展開反擊。斯凱 CEO 宋濤表示,非智能手機占據中國手機市場超過 80% 的銷售額,大多數也支持觸屏、JAVA,支持移動數據連接。宋濤表示,非智能手機又如何,只要裝了冒泡社區,3D 游戲、流媒體音視頻、地圖和定位啥的都不是事,甚至還能視頻聊天。
根據傳說,當時為了說服投資者,斯凱還拿了十幾部功能機到美國做路演,親自展示中國的功能機有多神奇:不是我們吹牛,而是你美國的功能機做不到。
遺憾的是,這些并沒有說服國外投資者,斯凱的股價一直處于低谷,直到 2014 年前后才重回上市價格。
迷失在智能手機浪潮
從結果上來說,Citron 沒有說錯。
隨著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廠商的崛起,曾經占據中國手機市場大頭的功能機開始失去地位。2013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在全球范圍內超過功能機,功能機正式成為夕陽產業。華為、中興、小米等廠商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幾乎做到了曾經山寨機的價格。把智能手機賣到這么便宜,就真沒山寨機什么事了。
斯凱雖然對智能手機的崛起有所警覺,并在 2011 年表示要推出安卓版冒泡社區,但由于業務慣性,沒能在最佳時機完成轉型。很快,91 手機助手、360 手機助手、豌豆莢、應用匯等等安卓市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斯凱只能通過線下預裝、游戲、支付、廣告等傳統業務勉強存活。
2016 年 11 月,斯凱以每股 2.2 美元的價格完成私有化退市,總市值 6400 萬美元。始于前智能手機時代的 " 中國 App Store",最終消失在了智能手機浪潮里。
說白了,斯凱和冒泡平臺誕生之初便與廉價山寨機緊密相連,其引以為豪的技術資本也離不開山寨機。當山寨機沒落,斯凱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安卓上的冒泡模擬器
時至今日,我們的智能手機已經基本普及,配置高的可以做到 18GB 內存、1TB 存儲,比許多電腦還要強。我們的軟件功能越來越強大,索取的內存和存儲空間也越來越多。很少有人想起,那家活在許多人童年與青春里的公司,曾經讓山寨機也跑起了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