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鋒網
時隔一年,小馬智行再次傳出融資消息。
今日,小馬智行正式宣布完成 D 輪融資首次交割。融資交割完成后,其整體估值達到 85 億美元,本輪估值較上輪融資提升約 65%。
小馬智行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團隊擴充、技術研發、Robotaxi 及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車隊規模擴大及全球測試與運營、自動駕駛技術量產以及商業化部署等業務領域。
D 輪融資,意味著什么?
融資,對于仍難以大規模商業化的自動駕駛公司而言,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維生手段。而融資輪次及融資規模,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外界對一家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實力及商業化前景的認可程度。
南都智能汽牛產業生態研究課題組曾統計,截至去年 11 月,在全國 393 筆對自動駕駛公司的投資事件中,共有 278 筆融資事件發生在 B 輪之前,占比為 70.74%,383 筆投資事件發生在 D 輪融資事件之前,占比為 97.5%。
這一數據表明,國內僅有極少數量的自動駕駛公司完成 D 輪及 D 輪后融資,而此次小馬智行完成 D 輪首次融資交割,說明其正在邁進 D 輪融資大門。
目前,國內自動駕駛公司僅有圖森未來、智加科技、縱目科技等公開表示完成 D 輪融資。
" 技術實力是我們得到投資者支持的關鍵因素。過去的兩年中,我們的核心技術指標大幅提升,大多數場景中,小馬智行‘虛擬司機’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人類司機," 對于此次融資,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 CTO 樓天城如此總結。
而全球范圍內,目前融資層面與小馬智行相當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為主打無人配送業務的 Nuro。其在去年 11 月完成 6 億美元 D 輪融資后,公司估值升至 86 億美元。
如同其它行業般,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估值較高可為其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同時也暗藏著不少風險。
在順為資本 CEO 許達來看來,初創公司估值過高存在著兩大風險。
首先,較高的估值將為創始人及團隊帶來較大的壓力。一般而言,公司整體希望新一輪融資規模比過往融資規模更大。
此外,初創公司大多為員工派發期權,如果公司估值增長過快,可能使得公司未來產生多個百萬富翁。實現財富自由的團隊很有可能選擇離職,或是自主創業。公司團隊在此情況下能否持續保持戰斗力是一個問號。
不過他也承認,在市場發展快速時期擁有較高估值,將為公司發展帶來許多益處。
就身處自動駕駛行業的小馬智行而言,保持較高的估值有一定必要性。目前,自動駕駛行業仍處于激烈競爭時期,需要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以及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技術,而較高的估值即為推動公司技術發展的一大加速器。
此外,小馬智行卡車負責人李衡宇曾向新智駕透露,預計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在 2022 年擴大至百余輛。自動駕駛卡車數量的提升需要耗費大量資金,而對于當下難以盈利的小馬智行而言,融資是當下常用的資金補充手段,可為其業務發展短時間內提供大量資金。
因此,完成 D 輪融資是支撐小馬智行業務發展,乃至走向盈利為數不多的選項。
此次融資交割完成后,小馬智行 CFO 勞倫斯 · 斯泰恩也表示:" 公司財務狀況十分穩健,為小馬智行未來幾年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直至我們開啟大規模商業化的進程。"
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構想
近期召開的第十七屆超級汽車論壇中,小馬智行副總裁、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寧提出,希望今年逐步拓展自動駕駛商業化服務試點。
他表示,目前小馬智行在北京亦莊核心區域提供數十輛 Robotaxi 服務,運營時間為上午八點至晚上十點三十分。其早期運營的收費標準采用一口價 4.9 元,即無論距離遠近,只向乘客收費 4.9 元,此舉目的主要為吸引更多人體驗 Robotaxi 服務。
張寧同時補充,持續運營兩個月后,滿分 5 分的用戶評價中,小馬智行的平均分數為 4.91 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反饋。"
在小馬智行的 Robotaxi 運營過程中,曾因失誤向一位用戶收取原價費用,小馬智行事后向該用戶提供補償服務時,對方卻因認可其技術與品牌委婉拒絕,表示愿意原價為服務買單。在張寧看來,這一定程度說明著其 Robotaxi 服務已經用戶的認可,也為其積累了一定運營經驗。
因此,張寧從用戶使用角度建議,希望未來可以大范圍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以及投入更大的運力以更加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而從企業角度看,他認為自動駕駛與車企合作將是趨勢。
張寧認為,不同于早期各家關門閉戶鉆研技術,隨著用戶規模擴大,未來一定會進入下沉市場。因此他希望自動駕駛企業將來與車企展開深度合作,利用車企成熟的供應鏈機制以降低成本,打造車規級產品。同時,打造虛擬司機為所有用戶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事實上,過去一年的時間中,小馬智行在乘用車和商用車領域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和量產化落地方面已取得多個里程碑成績。
乘用車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小馬智行獲得了北京亦莊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可在服務范圍內提供付費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而在商用車方面,小馬智行去年 7 月獲得北京首批自動駕駛重卡牌照后,不僅成功完成國內 L4 級自動駕駛重卡公開道路首次測試,還與中國外運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將打造一個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運力平臺。
去年 12 月,小馬智卡已經獲得了數家商業化運營伙伴的認可,已完成 1.64 萬噸貨運運輸,商業運營里程近 5 萬公里。
不過在榮光背后,小馬智卡多位核心人員離職以及暫停加州全無人駕駛測試,為其業務推進帶來一定阻力。
無論是乘用車方面或是商用車方面,小馬智行的商業化進程在一年時間內均已取得較大進展,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鋪開似乎只差臨門一腳。
而此次小馬智行完成 D 輪融資交割,將為其商業化探索再添大量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