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3月3日,2022 世界移動大會(MWC)在巴塞羅那召開。作為全球頂級移動盛會,2022年MWC以“連接釋放無限可能”為主題,聚焦5G、AI、云網和萬物互聯等熱點為主題,超過2000家企業參展,全球大型通訊企業無一缺席,本屆巴展也成為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2022年,5G商用迎來第三個年頭,5G部署依舊是本屆巴展上的熱門話題。然而,5G高速網絡帶來的能耗控制問題,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而更加凸顯,成為決定5G能否實現規模化部署的瓶頸問題。
在巴展1號大廳,華為 “數智森林”展臺驚艷亮相:“數”代表數字世界,“智”代表智能世界,綠色森林的設計理念則表達了華為期望通過持續創新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共建綠色美好未來的愿景。
這次,華為在網絡聯接上的領先技術與方案,包括5G、超寬帶、云網以及數字技術賦能數字生活與千行百業的各大應用場景悉數登場。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發力綠色ICT的技術與實踐吸引了更多參展方的目光,人們想要一睹為快,這位ICT巨人在 “碳中和”時代里將有何作為。
綠色ICT:“碳中和”催生的新風口
一、 產業革命的進化史,從來不是單維度的一元發展史,而是多維度、多元化、多變量的綜合發展模式。
在2020年之前,人們絕對不會想到,“碳中和”將會成為重塑未來經濟格局的目標和變量。
三次工業革命,不單單是生產技術的進化,也伴隨著能源技術的進化。從蒸汽機到內燃機、發電機,人類也從農業文明進入到工業文明。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明使用和自動化生產的部署,人類正式步入信息文明時代。物理與信息的加速融合,推動智能生產,第四次工業革命應運而生,人類社會正在經歷從信息文明向智慧文明轉變的征程。
縱觀歷史,從薪柴到煤炭、石油再到電氣,每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背后都有能源革命的身影。中國缺席了前兩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作為后起之秀也僅僅只是充當了追隨者的角色,然而,隨著“碳中和”目標成為全球共識,加之過去十余年里中國在清潔能源與“云大物移智鏈”等數字化技術方面的積累,有望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沿并成為引領者。
來看一組數據:全球碳排放中,40%來自電力、25%來自工業,交通運輸與其它行業占21%。“碳中和”是席卷千行百業的革命,要求所有產業圍繞低碳乃至零碳重新布局和洗牌。
“碳中和”本身成為風口的同時,也催生了巨大的產業風口,未來市場前景不可限量,其規模必將超過PC時代的Wintel和移動互聯網生態。而實現全場景“碳中和”,則需要從頂層設計到基礎設施、從基礎理論到軟件架構和數字化平臺、從個人到家庭企業園區、從農村到城市全場景解決方案。
二、隨著5G的部署,ICT行業不僅需要解決自身的“碳中和”,還可以幫助全社會解決節能減排超過20%,這是智能時代與“碳中和”相遇之后碰撞出的火花。
智能時代的生產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數據網絡與通訊網絡的支持。然而,二者面臨的挑戰,已經不在兩張網本身,而在支撐它們的另外一張網——能源網。
以數據中心為例,電力供應已經取代IT技術成為了真正的制約因素——電力成本占到總成本的大約60%。因此,新一輪算力遷徙工程——“東數西算”就要求數據中心盡可能建在靠近清潔可再生能源、溫度適宜不需要大規模高強度制冷的西部地區。
為此,華為祭出“模塊化”與“智能化”大旗,以溫控、供電、架構、運維四大重構解決數據中心建設周期長、能耗高、云為難等諸多挑戰,打造極簡、綠色、智能、安全的下一代數據中心。
如果將4G比喻為“和諧號”動車組,那么5G無異于C919,帶寬速度獲得十倍提升。然后呢?能耗同樣驚人。因此,對于通訊行業來說,單位比特能效是全球運營商、設備商、研究機構、標準組織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如能在設備能耗相當的情況下,將容量實現大幅度提升,就能獲得單位比特能效的大幅下降。
華為在這方面探索多年。加5G不加能源OPEX,一站一柜、一站一刀,電源效率從89%提升至97%、單瓦成本降低20%。這些數據,讓我們得以一窺綠色5G的未來。
綠色數據中心、綠色站點,構成了華為數字能源綠色ICT的兩大利器。布局12年,華為數字能源站在了風口之上。截至目前,全球有超過340家運營商選擇了華為解決方案來服務他們的網絡和網站,華為在全球累計部署了1000多個數據中心。
出道即巔峰:華為數字能源的三個邏輯
華為數字能源無疑是幸運的。脫胎于原先的網絡能源產品線,服務于站點與數據中心業務領域客戶提供的能效解決方案,在12年后因為“碳中和”成為華為主航道。
2021年6月,當華為數字能源正式成立時,已經眾多榮譽加身。無論是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還是全球最大離網儲能項目,抑或是全球最短時間交付上線的大型云數據中心,還是斬獲WWF“碳中和行動者”應對氣候變化大獎,被業界認為是“出道即巔峰”的華為數字能源,憑什么?
首先是底層邏輯與“技術基因”
科技創新如同樹的根系,根的深度決定了樹的高度;技術扎根的深度,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誰能在核心技術領域挖得最深,誰就能在行業扎得最牢。冰山理論告訴我們,水面高聳的冰山永遠只是一角,更多的支撐在水下。
中國科技企業抓住了全球互聯網勃興的機遇,造就了一大批巨頭的崛起;但在芯片與操作系統領域,中國卻與底層根技術失之交臂,從而導致中國企業在越來越高的貿易壁壘前折戟碰壁。不能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永遠無法擺脫被別人“卡脖子”的宿命。
“碳達峰、碳中和”的本質是左手加法、右手減法——經濟總盤子做加法的同時,能源利用、碳排放卻要同步做減法,底層邏輯變了,原來“先污染后治理”、“先做大蛋糕再細分蛋糕”的思路行不通了。
脫胎于華為,華為數字能源骨子里是一家技術公司。到目前為止,這家年輕的技術公司,在全球有超過6000名員工,研發人員占比超過60%;全球布局12個研發中心,擁有全球專利,幾乎是全球最大的電力和電子公司。
強勁的研發投入幫助華為數字能源保持了對全球前沿科技的警覺。2021年,公司在研發上投入了200億美元,研發投入僅次于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其次是用戶思維與場景思維
“用戶為王”一直被互聯網企業視為圭臬,華為也不例外。從其價值觀中可見一斑:以客戶為中心。
任何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最終都要落地于用戶的使用場景。脫離使用場景的技術和產品,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談不上價值。除了聚焦具體的應用場景,還要匹配“萬物互聯”框架下各應用場景的打通。以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儲為例,需要貫穿電力生產(光伏發電)、傳輸(智能電網)和使用(電動汽車、智慧園區、ICT基礎設施)等高頻場景,實現全場景無縫銜接。
比如,針對ICT基礎設施,華為提出的綠色解決方案,貫穿建設到運維全過程,貢獻于最終PUE指標控制在1.25。其中包括:將傳統鋼筋混凝土數據中心升級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將傳統的水冷系統升級到自然冷卻系統和智能冷卻系統;電源轉換效率從傳統的94%提升至97%。
最后是開放思維與“生態戰略”
技術進步的關鍵在于提高效率,而用戶需求則呈現個性化、多樣性特點。企業在平衡二者時,以開放技術搭建平臺、以開放思維構建生態,已成為PC、互聯網的標配。從Wintel的PC生態,到瀏覽器的Flash和web應用,再到Android+Arm的移動生態,微軟、谷歌、蘋果“平臺企業搭臺,應用軟件唱戲”,成為IT產業高速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
技術的深度決定了能登多高的山;開放的態度則決定了能走多遠的路。在布局和打通多個場景的同時,華為也在開放生態方面不遺余力。例如,華為向行業提供了開放的能源管理云,支持合作伙伴在這個平臺上開發第三方應用,支持汽車終端,支持第三方合作伙伴開發專用APP,甚至兼容南北氣候差異,讓任何終端和APP都可以訪問這套系統。
“碳達峰、碳中和”全球倒計時,標志著全球產業發展從高速發展進化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無疑將推動高新科技應用于方興未艾的綠色產業。在“云大物移智鏈”時代,“碳中和”成就綠色ICT風口,不僅對于IT和科技企業,也是整個產業的難得機遇。
當5G遇上“碳中和”,數據網、通訊網、能源網的加速融合,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綠色ICT的無限可能。至于出道即巔峰的華為數字能源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與30年如一日心無旁騖專注通訊領域解決方案密不可分,與不斷加碼的研發投入密不可分,更與開放包容的心態格局密不可分。
綠色地球是一項全人類受益的大事業,敢于獻身于此的企業,要有心懷天下的胸懷。如此看來,華為數字能源的愿景與戰略并不簡單,有兼顧不同應用場景的“點”,豐富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生產“線”,還有開放平臺與生態的“面”,也有構建行業大格局的共同“體”。
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