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智能電動汽車是汽車未來形態”的理念便已根植到每個業界人士的內心深處。而隨著5G商用技術的不斷落地,智能網聯系統等技術的成熟,這一理念正加速成為現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202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呈現連續上漲,2020年更是達到了2556億元,同比增長54.3%。預計,2022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
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傳統車企快速派生出了自己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蔚來、理想、小鵬等行業先行者不斷加碼,縱深布局;同時,華為、OPPO、小米等ICT企業也紛紛“上車”,入局新賽道,打造車機互聯新體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但無論是老牌玩家還是入場新人,想要贏得用戶,都不得不對“人-車交互”進行重新梳理和思考。而從目前發展來看,無線投屏、車載社交、車內模式調節等創新技術,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駕駛的舒適感,但也在無形中分散了駕駛員的精力,一邊開車一邊要在屏幕上時不時的戳幾下,這樣的交互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駕駛的危險系數。在這個數字化的智能時代,駕駛人員又很難一坐進車里就突然斷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看看路況、聽聽音樂都是時有發生的。那么該如何在保障安全駕駛的前提下兼顧舒適交互呢?
最近,榮耀聯合理想汽車給出了全新解決方案——借助榮耀Magic UI 6.0基于場景和用戶學習所生成的主動服務能力,把手機作為車場景下的“外延技術”,讓手機像管家一樣主動幫助用戶解決駕駛以外的互動需求,從而與車內的智能車機形成互補,共同打造一個“內外兼修”車聯網閉環生態。
做好入口外延,以主動服務助力輕松駕駛
萬物互聯時代,汽車早已不是一個獨立的單元,尤其對于智能汽車而言,通過智能手機提供遠程控車、遠程故障提醒等服務早已不再新鮮。但大多數車企受限于行業生態,只能將這些外延的場景功能高度集成于APP內,無法與手機或者用戶形成直接聯動,這就導致了部分功能略顯“機械”,無法針對場景輕松調節。比如,理想車主想要通過手機打開車門,需要解鎖手機、打開理想汽車APP、找到解鎖按鈕,并且車主臨時下車導致車門關閉,想要再次回到駕駛位,則必須重復進行手機操作。為解決服務入口操作繁雜的問題,多數車企聯合智能終端廠商推出了藍牙解鎖和NFC解鎖功能,極大簡化了操作步驟。但其它相對復雜的控車功能,仍是需要以點開APP或點擊控車卡片的被動形式操作。
此次榮耀與理想汽車合作,基于Magic UI 6.0的強大AI 能力,為用戶帶來了更便捷的主動服務入口。理想車主使用榮耀手機下載理想汽車APP綁定車輛使用一段時間后,榮耀YOYO建議便可學習車主的上下班通勤習慣,并在工作日的上下班時間段,精準預測車主用車需求,主動彈出控車卡片。用戶無需點擊APP就可完成車內溫度調試、車輛位置查找等遠程操作;并且控制卡片上還會顯示車輛的充電狀態、充電剩余時間、以及續航里程等信息,無需上車或再打開APP查看詳情,通過懸浮車控卡片就能輕松get愛車狀況;而且攜帶搭載Magic UI 6.0的手機,還可實現無感解鎖,拉動車門把手即可自動解鎖,踩下制動踏板自動啟動,遠離車輛則會自動上鎖。
此外,榮耀Magic UI 6.0可通過學習用戶習慣,在合適的地點向用戶主動提供導航、健康碼推薦等服務,并且隨著榮耀生態圈的進一步擴容,未來車主用戶還可享受更多類型的主動服務。試想一下,當你啟動車輛,手機將自動連接車載音響播放你喜歡的歌曲;當車主準備下班回家,手機會自動調整空調進行暖車……這樣省心的主動服務,讓你在駕駛環節無需對手機屏幕和或者汽車中控屏幕進行繁瑣操作,就能實現所需,從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路況觀察以及車機中控提醒上,極大提高了駕駛的安全系數。
車內場景還是智能汽車“說了算”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就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車機導航方案,服務于用戶駕駛場景下的使用需求。而反觀當時的車機中控,卻因交互速度過慢、兼容性與擴展性不足等問題,顯得過于“笨拙”,在智能手機面前更是沒有太大競爭力。
近幾年,伴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信息通信等技術及產業的快速發展,車機系統實現了華麗轉身,不僅在交互響應上與智能手機系統無差,更是基于車輛各項硬件細節、深層次數據計算等生成了能夠調動整車的駕駛助手功能,比如理想汽車的AD輔助駕駛系統,可為用戶提供自主上下匝道、自主超車等功能,幫助用戶緩解駕駛緊繃的神經,讓駕駛更安全。事實上,在當前“人-車交互”的探討上,仍有不少品牌借助智能手機廠商所提供的協同方案實現了應用層的智能化,但無法進行深度的數據交互,更無法調動整車硬件為用戶駕駛所服務。這樣的方案更像是一種初級方案,無法取得縱深發展。
此次榮耀與理想汽車合作,借助榮耀Magic UI 6.0的主動服能力,將手機作為車聯網的“技術外延”,通過與智能車機匹配,成為了車輛的信息顯示窗口、遠程控制窗口、車載社交的拓展窗口。榮耀手機與車機打出的這套“組合拳”,將會解決用戶在車內與車外的用車需求,共同推動車聯網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