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類腦智能正日益受到關注。在自動駕駛、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物聯網、機器人等應用領域,國際巨頭與創新企業相繼著眼包括類腦芯片在內的頂尖技術研發布局,加快推動前沿科技融合創新。
2022年3月31日,類腦智能與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SynSense時識科技宣布與寶馬展開技術探索,推進類腦芯片與智能座艙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這標志著SynSense時識科技超低功耗、超低延遲、保護隱私的類腦技術入局智能座艙賽道。
“感算一體”+超低功耗+隱私安全
類腦技術探路智能座艙
近年來,眾多汽車企業加速數字化創新,在智能系統、智能座艙等多個領域不斷提升前沿技術比重,對突破性解決方案的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與傳統技術解決方案不同,類腦技術是一種仿生的技術,通過模擬生物大腦脈沖神經網絡結構及其感知與計算方式,創新芯片架構,具備事件驅動、端到端超低延遲、超低功耗、實時感知及計算等特點,” SynSense時識科技創始人兼CEO喬寧博士介紹。
據了解,SynSense時識科技于2017年成立于瑞士蘇黎世,2020年,SynSense時識科技將總部遷至中國。創始團隊主要來自類腦領域的代表性研究所——蘇黎世神經信息研究所INI,SynSense時識科技是世界名校蘇黎世大學唯一境外孵化企業,針對IoT實時信號處理及AI邊緣運算,專注于類腦技術相關算法開發及硬件設計。
對于當前正在與寶馬進行的類腦領域相關探索,據介紹,雙方將主要圍繞SynSense時識科技基于類腦技術的“感算一體”動態視覺智能SoC——Speck,探索汽車內外相關車載智能應用創新。
據悉,這款SoC以單芯片集成了動態視覺處理器AI運算內核及動態視覺傳感器,也是全球首款集類腦感知及計算于一體、純異步電路設計、針對設備端的亞豪瓦級動態視覺智能SoC,在具體應用中,可用于視覺信息實時捕捉、目標物識別及判斷等。
值得注意的是,動態視覺技術與傳統識別在成像方式上有極大差異,其核心在于事件驅動,即并非按固定幀率記錄整個場景,而是捕捉場景中的變化(事件),基于點陣數據的視覺應用處理,僅在事件觸發運算時產生功耗,不僅減少數據冗余及延遲,還更能保護隱私。
“在具體應用中,Speck感算一體的純端解決方案無需緩存或額外相機,能夠在5-10毫秒端到端超低延時的響應下,進行視覺事件信息數據捕捉和高速實時運算、完成智能場景分析,且整體功耗可低于1毫瓦,”喬寧道。
寶馬相關負責人說:“期待類腦智能帶來新的未來駕駛體驗。”
“類腦技術能夠在提升智能系統集成度的同時降低功耗與成本。”喬寧道,“SynSense時識科技聚焦智能座艙核心技術,針對汽車領域短、中、長期應用需求及痛點,旨在探索對未來汽車行業具有重大價值的解決方案,帶來駕駛安全性的進一步提升。”
市場需求驅動科技研發
SynSense時識科技開拓類腦商用
近十余年來,世界各國企業及研發機構加速類腦技術研究。隨著類腦技術的不斷發展,以應用需求為驅動,支持多模態、低功耗、高集成度的類腦芯片成為類腦領域發展的重要趨勢。
據悉,SynSense時識科技創始人喬寧2012年中科院博士畢業后,前往瑞士蘇黎世神經信息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公司聯合創始人Giacomo Indiveri師從神經形態工程提出者Carver Mead。Giacomo現為蘇黎世神經信息研究所(INI)所長,也是蘇黎世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終身教授。
以蘇黎世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數模混合神經形態處理器與神經形態算法經驗為根基,SynSense時識科技在創立伊始就與研發驅動型機構形成差異,并未將研發停留在實驗室,而是選擇發展可商用類腦技術,旨在以市場需求驅動研發,讓類腦芯片變成具有適配性的商用解決方案。
2020年SynSense時識科技總部遷至中國后,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路線愈發清晰。為實現仿生低功耗、強智能的類腦技術,SynSense時識科技國內外研發團隊在芯片架構、電路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將神經形態處理器及算法經驗與市場需求融合,已開發一系列類腦產品矩陣。包括“感算一體”動態視覺智能SoC——Speck、全球首顆動態視覺專用處理器DYNAP-CNN、世界首款低維度類腦處理器XYLO等,已獲得世界人工智能大會、CES、Tech-G等科技創新獎項。
據專業機構預測,2035年,類腦計算市場將占人工智能總收入的15%-20%。面向已開啟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新趨勢,SynSense時識科技產品矩陣將對準可穿戴設備、人機交互、智慧家居、智慧農業、機器人等萬億級邊緣計算市場,推動類腦智能朝向商業化落地實現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