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范兒
體驗評測
TOOL BOX
最新款的 iPhone,應(yīng)該留在舊時代。
蘋果春季發(fā)布會剛剛結(jié)束,我的果粉朋友就發(fā)來消息:「這次發(fā)布會好炸啊,你感覺怎么樣?」我回復(fù)他:「我打算整個 iPhone SE。」他似乎沒有聽明白:「不是,我意思是超強的 M1 Ultra,擁有 A13 處理器的顯示屏,這些可太牛了,聊聊唄?」
而我,就像那只想去碼頭整點薯條的海鷗,再一次堅定的回復(fù)他:「我就是想整個 iPhone SE。」
?
喜歡大屏的我
在時代洪流中成了小屏黨
第一次看到 iPhone 感到心動,是那臺「比大更大」的 iPhone 6 Plus,但動心和擁有之間,隔著 6888 元人民幣的售價。直到 iPhone 6s 系列發(fā)售,我才擁有了第一臺 iPhone,但并不「Plus」,而是 iPhone 6s。
4.7英寸小么?并不小,它還更便宜。但隨著時代發(fā)展,手機的屏占比越來越大,就連5.5英寸的「Plus」尺寸都比不少廠商的小屏旗艦還小。從4.7英寸的 iPhone 6s 到 5.4英寸的 iPhone 12 mini,那個曾經(jīng)追求大屏手機的我,逐漸模糊了對屏幕大小的認知:大家口中的小屏旗艦 iPhone 12 mini,擁有的也是一塊5.4英寸的大屏。
聽聞 iPhone mini 系列因為銷量不佳,將在 iPhone 13 mini 之后畫上句點。我便準(zhǔn)備將自己的 iPhone 12 mini 升級為更大存儲容量的 iPhone 13 mini,以求多用幾年。而喬納森·何默默地說了三句話:「iPhone 13 mini 升級不大;iPhone 13 Pro 的高刷肯定讓你回不去;遠峰藍才是更新的最大動力。」
我不知道短視頻博主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用3句話讓男人為她花18萬,但親愛的何主編確實用3句話讓我多花了2800塊。但半年過去了,我手里拿著 iPhone 13Pro,期待的卻是 iPhone 13 mini的面容。
在蘋果「高能傳送」的那個夜晚,大家討論著遠峰藍和蒼嶺綠哪個配色更好看,期待著 M1 Ultra 的實機表現(xiàn),調(diào)侃著一眾旗艦手機性能比不上一臺顯示器。只有我打開了 Apple Store,看著3499元起售的 iPhone SE,心動不已。
是 iPhone 13 Pro 不好么?當(dāng)然不是,只不過我非常清楚,iPhone SE 可以滿足我對手機的需求——對我來說,手機只是一個通信和工作的工具。
除了工作,我?guī)缀醪豢炊桃曨l;雖然也追番,但基本都是下班后用平板電腦看;是游戲愛好者,但相比手游,我更喜歡 Switch。同事看到我的手機桌面,都會反問一句:「你這是主力機嗎?app 也太少了吧。」
雖然不至于完全不用相機,但我的手機,能滿足日常驗證、掃碼和微信分享就足夠了。每每使用 iPhone 13 Pro 的相機,拍一段借助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引擎計算的智能 HDR 視頻,或者拍攝一張通過深度融合技術(shù)分析的照片,再用微信壓縮后發(fā)出,都有些許罪惡感。使用 iPhone SE,心理壓力就小了不少。
當(dāng)然了,就像沒辦法憑借購買電紙書愛上閱讀,你也不會因為購入一臺小屏手機,放棄辛苦練級的游戲和有趣的短視頻。iPhone SE 適合我,只是因為我真的不那么愛玩手機罷了。
給無數(shù)朋友發(fā)了「不會有人會喜歡面容 ID 吧,不會吧不會吧」之后,我在 iOS 正式更新,支持戴口罩使用面容 ID 的那個下午,將自己的主力機從 iPhone 13 Pro,換成了蘋果公司搭載 A15 仿生芯片的最新款 iPhone:第三代 iPhone SE。
?
除了不是全面屏
iPhone SE 全是優(yōu)點
比起它的小,我感受最深的還是 iPhone SE 的輕。144克的重量,裝在兜里,出門總要確認幾遍是不是真的帶上了手機。往常去跑步,我會把手機拿在手上,因為裝在兜里總會來回晃。而 iPhone SE 這個重量和尺寸,就完全沒有問題。
非要說有什么不滿,那就是最近我穿的褲子兜比較大,導(dǎo)致 iPhone SE 總會掉到最底下,拿出來時還要略微彎下腰。
▲大概就是這么個情況
日常坐在辦公桌前的我,也沒有什么續(xù)航焦慮。除了通勤,手機都會放在無線充電板上,幾乎全天滿電。而且,因為它相比 iPhone mini 系列尺寸更長,所以線圈比較靠上的立式充電底座也可以正常使用。
唯一的不適應(yīng)來自 MagSafe 磁吸充電,不支持磁吸充電的 iPhone SE,讓我臨睡前再也不能盲放手機了,小心翼翼生怕把手機扔到床底下。雖然 MagSafe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對不準(zhǔn)無線充電板的問題,但我認為最通用的解決方案,還是 AirPower。
iPhone SE 與同時代其他 iPhone 最大的區(qū)別,是非全面屏設(shè)計和觸控 ID。剛上手時,我對著發(fā)紅包的界面愣了兩秒,才想起按下 Home 鍵,這個通過振動模擬觸感反饋的 Home 鍵,時隔多年依然驚艷。如果加上三維觸控(3D Touch)那將絕殺,可惜加不得。
單擊回到桌面,雙擊進入多任務(wù)界面,輕點兩次開啟單手模式,Home 鍵的操作一如既往的好用。
全面屏手勢有一個讓我很煩的地方,那就是每晚進入睡眠模式后,需要點亮屏幕,上劃兩次才能解鎖 iPhone。但 iPhone SE 有了 Home 鍵,直接按下就可以解鎖。雖然不是多實用的功能,但用起來確實很舒服。
不過 Home 鍵的加入也帶來了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我無法通過上劃屏幕退出視頻了,只會在一次次劃出控制中心后,才想起來自己用的不是全面屏 iPhone。
4.7 英寸的屏幕搭配單手模式,iPhone SE 可能是今年新機中唯一一款可以真正單手操作的手機。特別是在地鐵上,我依然能用一個手指在全鍵盤上健步如飛,高效率水群。
從 iPhone X 開始,因為劉海占據(jù)了太多空間,iPhone 用戶慢慢地學(xué)會了認出每一個狀態(tài)欄圖標(biāo)背后的含義。當(dāng) iPhone 13 系列縮窄劉海時,我們都期待狀態(tài)欄可以多顯示一些信息,但并沒有。
好在蘋果的圖標(biāo)非常好認,一個箭頭,通過空心、實心、紫色、灰色的多種搭配,就能代表不同的含義。嗯,我真的是在夸它。
那 iPhone SE 是如何表明狀態(tài)的呢?答案是直接在狀態(tài)欄顯示「“高德地圖”正在活躍使用您的位置信息」,一共 16 個字。
即使平常,信號強度、運營商、4/5G、時間、鬧鐘、藍牙、電池、電量、所處模式……我不是針對 iPhone 13 Pro,我是說所有劉海屏的 iPhone,狀態(tài)欄的信息顯示量,都比不上 iPhone SE。
日常使用,更小的屏幕,在同屏的信息容納量上,iPhone SE 確實比不過屏幕尺寸更大的手機,但我們使用手機瀏覽信息時,除了模擬真書翻頁的 app,目光其實只會聚焦在屏幕中心(所以有人會說使用手機時注意不到劉海和寬邊框),瀏覽微博、知乎、豆瓣,iPhone SE 的體驗并沒有差多少。
▲ 左為 iPhone SE
當(dāng)然,即使有 A15 芯片的加持,我也不會說 iPhone SE 是一臺適合游戲的設(shè)備。以《原神》為例,游戲界面可以操作的按鍵超過了 20 個。怪我手指太粗,技術(shù)太差,這么小的屏幕玩游戲,著實有些難為人。
更大的手機屏幕,確實能讓我們在生活、工作、娛樂時,更加游刃有余。但總有一些人,拍照拍視頻只為拍到,不那么在乎拍好;能安裝《企業(yè)微信》和《釘釘》,就滿足了辦公需求;聽聽播客、刷刷微博,就足夠娛樂。
就像在體驗 iPhone 12 mini 時我說的那樣,功能越來越多的手機,變成了一個全能的「機」器,但總有人,更在乎「手機」中「手」的部分。
?
這是一臺新的
舊手機
某一天,我截圖——按下 Home 鍵和電源鍵的截圖還適應(yīng)了挺久——把看到的有趣內(nèi)容分享給好友,但朋友并沒有對截圖內(nèi)容做出評價,而是說了一句:
截圖的長寬比跟 5G 真是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可不只是狀態(tài)欄上的「5G」圖標(biāo),除了 A15 仿生芯片,iPhone SE 處處都落后這個時代。首先就是 16:9 的長寬比,雖然這一比例并不會對日常使用產(chǎn)生太大影響,但可能是劉海屏出現(xiàn)的時間太久,各個 app 廠商已經(jīng)忘記了適配 16:9 這一尺寸。
適配問題大多出現(xiàn)在狀態(tài)欄附近,而作為一個微信狀態(tài)愛好者,我還發(fā)現(xiàn)了微信狀態(tài)功能,也沒有針對 16:9 進行適配。
不過,同樣是因為屏幕比例的原因,許多 app 截圖后頂部的 app 圖標(biāo)也沒有了。可能有人覺著這是一個告訴別人截圖來源 app 的好功能,但我看來,16:9 的屏幕比例,讓各大 app 少了一個廣告位。
▲ iPhone SE 頂部沒有 app 圖標(biāo)
面容 ID 剛剛推出時,許多人都說面容 ID 不夠方便,把手機放在桌面上、戴上口罩就無法解鎖。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希望觸控 ID 回歸,但……觸控 ID 真的比面容 ID 好用嗎?
可能是因為蘋果總部身處地中海氣候的加利福尼亞州,工程師沒有遇到濕手解鎖手機的情況。現(xiàn)在的廣州一天一場雨,一場下一天。即使打著傘,手指也不可避免的會沾上水,然后觸控 ID 就失效了。
可能是大家的熱情讓蘋果工程師認為觸控 ID 非常完美,iPhone SE 也不支持使用 Apple Watch 解鎖,對比下來,如今支持戴口罩解鎖的 iPhone 13 Pro 反而更好用。
面容 ID 得對著臉、觸控 ID 不能手沾水、屏內(nèi)指紋不能全屏、2D 人臉不支持支付。如今,每一種解鎖/支付方式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現(xiàn)階段來看,iPhone 12 系列之后的面容 ID,確實是相對好用的選擇。
iPhone SE 的相機足夠滿足我日常驗證、掃碼和分享,但不得不承認,iPhone 13 Pro 的三顆攝像頭,能讓我發(fā)現(xiàn)一些 iPhone SE 看不到的生活新角度,特別是微距。我真的太喜歡微距拍攝了,但 iPhone SE 剝奪了我對攝影的唯一樂趣。
▲ iPhone SE(上)的聚焦距離要遠很多
雖然有了 A15 仿生芯片的加持,智能 HDR4、深度融合技術(shù)、攝影風(fēng)格、人像模式、人像光效,讓 iPhone SE 擁有了最強的單攝系統(tǒng),但 iPhone 13 Pro 的照片,明顯要比 iPhone SE 的照片擁有更多細節(jié)和更高的亮度。
即便只是朋友圈分享,我也想讓生活更好看一些。
▲ 上為 iPhone SE,下為 iPhone 13 Pro
▲ 上為 iPhone SE,下為 iPhone 13 Pro
最近家鄉(xiāng)疫情,父母被隔離到了兩個地方。每天和他們視頻聊天,就成了身在外地孩子,能做的一件小事。但在一個半小時的微信視頻通話后,iPhone SE 就只剩下了 35% 的電,這時才早上 11 點。我也嘗試在工作中一天不充電,晚上 9 點到家,手機就只有 5% 的電——要不是臨下班趕快充了一會電,我連進地鐵的健康碼都打不開。
日常不會焦慮,但 iPhone SE 的續(xù)航,總有讓我焦慮的時候。
另外,我在使用時還遇到一些小問題,首先就是誤觸。作為一個全鍵盤用戶,經(jīng)常會按錯,當(dāng)我想刪掉錯誤時,又會按下一串「l」。
▲ 習(xí)慣 iPhone 13 Pro 的鍵盤后,適應(yīng) SE 要些時間
其次是 iPhone SE 不支持輕點屏幕喚醒,使用 iPhone 13 Pro,我可以點擊屏幕查看通知,但使用 iPhone SE,我就只能拿起或者按下 Home 鍵。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但用著就是不太順手。
A15 仿生芯片、5G、計算攝影,iPhone SE 很新;單攝、觸控 ID、16:9 的比例,iPhone SE 很舊。第三代 iPhone SE,就是這么一款全新的舊手機。
?
它銷量很大
它口碑很差
根據(jù)知名數(shù)據(jù)調(diào)研公司 Counterpoint,上一代 iPhone SE 銷量……哦不,為什么每一個關(guān)于 iPhone SE 的評測,都要提到它前代的銷量?龐大的銷量,改變不了它與同時期 iPhone 相比不夠好用的事實,銷量能證明的只是它有多少人買,而不是它有多值得買。
第三代 iPhone SE 可以當(dāng)作主力機使用么?雖然有一些使用上的小瑕疵,但不論是日常通信、工作生活還是拍照娛樂,都能滿足我的需求,所以 iPhone SE 可以當(dāng)作主力機使用;那現(xiàn)在入手 iPhone,推薦 iPhone SE 嗎?我不推薦。
價格最低的第三代 iPhone SE,除了性能,全面落后于官網(wǎng)其他在售機型。如果你是第二代 iPhone SE 的用戶,或者想入手一款小屏 iPhone,我都更推薦 iPhone 13 mini 或者去年的 iPhone 12 mini,它們才是屬于這個時代的(甚至是唯一的)小屏旗艦。
第三代 iPhone SE 面向的,終究是 iPhone 用戶中,更為小眾的群體。
今天早晨,我將主力機換回了 iPhone 13 Pro,同事問我怎么不用 iPhone SE 了,我轉(zhuǎn)頭看向天空:「我把它,留在了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