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劉永,女,1953年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中國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及其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地數碼集團聯合創始人、新中地教育創始人。長期致力于我國GIS教育、科研、生產及成果轉化工作,先后主持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參與編寫了《GIS開發大變革》、《MapGIS地理信息系統》等多套教材。獲得中國經濟女性年度創新人物、教育部全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地理信息產業杰出女企業家、武漢市優秀軟件企業家等多項榮譽,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當春風從東南沿海,越過南嶺山脈,吹到了長江之畔、漢水之濱,帶來了溫暖與希望,也揭開了一段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從“跟跑”向“領跑”華麗轉變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在這里相遇,一個心無旁騖、潛心科研的科學家,一個實業為基、產業報國的企業家,他們聯袂演繹了近半個世紀的波瀾壯闊,用青絲換華發,繪制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歷史畫卷。

談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中地數碼是一個始終繞不開的話題。從中國第一套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MapCAD到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系統MapGIS,從全球首款云特性GIS軟件平臺MapGIS 10到創新地理信息產業共享經濟生態平臺。幾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進程,中地數碼見證并書寫著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從“0”到“1”、從“1”到“N”的蝶變,三十余年的歲月,這家企業始終屹立潮頭!這其中的密碼是什么?我們從中地數碼創始人劉永教授這里尋找答案……

1、書香世家傳承的家國情懷

文化和精神也可以作為一種基因,代代相傳。

回眸百年,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大地軍閥混戰,內憂外患,時局動蕩不安。蔡元培先生主政的北大成為亂世中難得的一方凈土,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這里走出,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為救國救民奔走。

“那個年代,祖父從北大畢業,不愿在舊中國的官場上追逐名利,而是回到了家鄉湖北,投身到了教育事業,在中學當校長。”談起家族舊事,劉永教授對祖父充滿了敬仰,也許是受祖父教育救國故事的啟蒙,冥冥中推動著她與教育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歷史的時針撥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由于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在時代的背景下,正是熱血青年的父親,不惜與家庭劃清界限,投身革命、參與到新中國建設中。 “我的父親一生都在追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直到快退休時才如愿。”回想過往,父親的拳拳報國熱情深深感染著劉永,“聽黨的話,跟著黨的旗幟走,努力工作,不要太看重錢,做人要正直、勤奮……”往日一幕幕如在眼前,父親的諄諄教誨仍言猶在耳。

父親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管理工作,受國家財政部委派至全國各地進行財務大檢查,有著豐富的財務與管理經驗。“他給我普及財務知識,告誡我一定不要被金錢遮住眼睛。”在后來的創業路中,父親也給了劉永很多的幫助指導,從另一個角度表達著一個父親對女兒的關愛。多年來,劉永教授辦企業一直遵紀守法,創造的所有價值都留在公司,便有了今天中地數碼的 “家底”。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一個企業家出門還經常坐公交車,這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劉永教授就是這樣勤儉,而勤儉的品質來源于母親對她的言傳身教。“母親原本是大家閨秀,家境優渥,解放后自食其力,勤勞節儉了一輩子。”每每想起母親的故事,劉永都心酸不已,一分錢恨不得掰開兩半花的母親,僅靠工資收入,積攢了一輩子,到去世時竟留下了數十萬的存款。

“我很多地方都太像太像她了。”回想起母親,劉永教授講道,她總是把別人的事情看得很重很重,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很輕很輕,從來沒想過怎么讓自己過得好,所有的苦楚都自己承受。“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扎扎實實工作,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一個中國知識女性的典型代表,給女兒留下的處世良言,成為劉永的人生信條。

對社會有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劉永教授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雙胞胎兒子吳冰、吳潔的。在美國留學時大洋彼岸的吳冰,一封郵件遠隔萬里重洋感動了劉永,“媽媽一天到晚說要實現社會價值,為社會做貢獻,現在我一天到晚就想早日歸國,怎么為母校、為家鄉做貢獻,為國家做點什么……”身在異邦,心懷祖國,看到報國的種子在兒子心中發芽,劉永欣慰不已。后來,也正是吳冰、吳潔兄弟這種有理想、有激情、想做實事的情懷打動了投資人,成就了石墨文檔。

“曾為知青的我,沒想到在GIS的道路上走到現在。”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劉永教授感慨萬千。小學時趕上實驗班跳了一級,陰差陽錯成了中學“老三屆”里年紀最小的一個,1968年成為第一批下鄉知青,當了農民,1970年第一批回城,從800名新工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早期的女駕駛員。那時不只汽車數量稀少,司機更是搶手的人才,不但能夠拿到很高的工資,而且十分受人尊重。“當司機的經歷讓我一輩子受益。”那年月走南闖北,開封、洛陽、鄭州、孝感、赤壁、咸寧……每個地名都是她年輕歲月的一段記憶。然而,祖父、伯父、姑媽、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能在各自領域做更大的貢獻,書香世家的傳承讓她還是選擇了上大學。再后來就是當大學老師、做企業管理。

經歷了很多職業,可無論在什么崗位,劉永教授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事,把事情做好。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這一品質后來也注入了中地數碼企業發展的基因中。

“家國情懷是有價值的。”劉永教授認為,企業家如果具備這種精神,就能感染員工、感染用戶、感染很多人,匯聚力量,產生巨變。一如后來國產GIS軟件MapGIS一路的輝煌……

2、不經意間當了企業家

“我是不經意間當了企業家。”每每問及創業初衷的時候,劉永教授總是笑談自己是被別人“綁架”著辦了企業。

上世紀80年代初,劉永教授與吳信才教授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相識。初識吳信才,這個從廣東而來的青年卻有著北方漢子的高大身材,在商品短缺的年代,甚至都買不到合體的衣服,一心鉆研科學的他又不注重打扮形象,褲子都遮不住腳踝,可他那種從骨子里透出的剛毅與自信深深地吸引了劉永。“事業將我們連在一起。”在后來的路上,劉永教授與吳信才教授相知相伴,既是生活上的靈魂伴侶,又是工作上的親密戰友,在產業報國的道路上并肩奮斗。

在科研攻關的日子里,可以用拼命來形容吳信才教授的工作狀態,一個饅頭就能在實驗室待一天不出來,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以上,所有的周末、節假日都是在機房度過,十幾年沒看過一場春晚,為了科研事業吳信才遺忘了家庭。而家庭全靠劉永教授一個人承擔,一個人帶大兩個雙胞胎兒子,夜里孩子哭鬧聲此起彼伏不得入睡,孩子生病自己一個人照顧,操持家里里里外外……“當時都找不到他人在哪里,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回家。”為了支持丈夫的科研事業,讓丈夫無后顧之憂,劉永無怨無悔。

1993年,當時的地礦部在北京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界莊嚴宣布:完全由中國人自行研制的“計算機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取得了成功,一時間,吳信才和他的MapCAD聲名響徹全國,各地客戶蜂擁而至,要購買軟件。“那時沒有想著拿這個掙錢,而是想如何讓更多的人用上我們國產的軟件。”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的發展是劉永教授關心的問題。

在九十年代初,MapCAD計算機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是當之無愧的高科技,報紙上都將“MapCAD研制成功”與“中國運載火箭七年跨出四大步”的消息并列置于頭版位置。在當時,一批喜歡科技創新、先進技術的前沿科技工作者成為MapCAD的早期用戶,他們都是國家單位中的技術領軍人物。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用上便宜又好用的國產軟件?劉永教授想到,“號召每個省的用戶,一起推廣軟件,把利潤都分給大家。”通過這種模式,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開始主動地推廣MapCAD軟件,有些人在推廣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事業方向,下海經商創辦公司,發展成為中地數碼的合作伙伴,走上GIS道路,與中地數碼共同成長。

1995年,在吳信才教授團隊的科研攻關下,MapGIS問世,一舉打破了國外GIS軟件在我國的壟斷地位,在客戶和合作伙伴的幫助下,MapGIS迅速走向全國。隨著用戶的不斷增加,業務量與日俱增,合作伙伴紛紛勸說、強烈要求劉永教授創辦企業,全力以赴投入到國產GIS軟件的推廣工作來。1998年武漢中地成立,吳信才教授任董事長,主要抓技術創新,劉永教授任總裁,負責企業運營管理。隨著服務客戶的需要,北京中地、深圳中地、新疆中地等分公司相繼成立,中地數碼逐漸走上了集團化發展之路。雖然是被人“架”著走上創業的道路,但這又何嘗不是她心底那份責任心和使命感的驅動呢?

中地數碼初創團隊

在掌舵中地數碼的日子里,技術創新與客戶服務是劉永教授心心所念的兩點。

賢者預變而變,智者遇變而變。在劉永教授看來,技術一定要走在前沿引領發展,始終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在Windows系統還未普及的年代,在DOS環境中成圖被當時業界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吳信才教授把這不可能變成了現實,早期的MapGIS 1.0、2.0創造了這一奇跡,這是世界首創的先進技術,令人驚嘆佩服。今天,中地數碼歷史文化館中,“一機雙屏”靜靜地佇立在那里,一屏顯示地圖、一屏顯示文本,述說著這段往事。隨著Windows的日益普及,基于windows環境MapGIS 3.0研發成功,早期的底層架構一直延續到MapGIS 6.7,在數字制圖及信息建設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后來,在跨行業跨地區應用階段推出的MapGIS K9,到現在全球共享階段的MapGIS 10、MapGIS 10.5系列產品,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都走在時代前沿,驅動著產業的發展。

一機雙屏

“為客戶創造價值,關注客戶的利益!”為了進一步推廣國產GIS軟件,普及GIS技術知識,服務客戶,中地數碼在全國26個城市巡回開展GIS技術交流研討會,促進GIS服務深入全國各地。客戶服務一直貫穿著中地數碼的發展歷程,建立輻射全國的MapGIS服務團隊,召開用戶大會,連續多年開展MapGIS全國巡展、全國服務萬里行、二次開發直通車,MapGIS服務人員身影遍布神州大地,真正做到 “MapGIS到哪里,服務就到哪里”!

伴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產業鏈上下游不斷拓展,并且正逐步向信息產業鏈延伸和滲透。“產業生產模式、服務模式、運營模式都需要進一步創新!”面對產業發展的新態勢,中地數碼大膽革新,利用互聯網與云平臺研發線上產業生態平臺,聚焦地理信息產業硬件供應、軟件開發與信息服務、數據生產、需求,創新模式,實現從開放式共享、融合式共享到生態式共享。現在中地數碼正在運營的司馬云,打造了依托互聯網模式的線上GIS產業生態平臺,平臺擁有超過20萬的注冊用戶,與5000多家企業,700多所高校達成了合作,聚集了約1萬余活躍GIS開發者,上線包含軟件及服務在內的交易產品超過2000個。今天累累的碩果實得益于當年的高瞻遠矚。

3、大商之道,計利天下

4、3、2、1……神舟飛船一進入地球大氣層,只需4秒,搜救系統就能跟蹤到目標。為神舟系列飛船返回搜救提供技術支持的,就是中地數碼的MapGIS。多年來,神舟載人飛船,嫦娥探月、天宮空間站……我國載人航天不斷向星辰大海更深處挺進,中地數碼MapGIS一直在背后保駕護航。

實際上,早在我國醞釀載人航天計劃的時候,就考慮使用國產GIS平臺研制飛船返回搜救系統,中地數碼的MapGIS被選中。而事前,中地數碼并不知道這一情況,直到西安某部負責人與劉永教授溝通了這項艱巨的任務,提出了嚴格的技術要求。“這是國家大事,再難我們也要完成,不計成本,在所不惜。”接到任務后,劉永教授第一時間組織技術骨干,成立專項團隊,駐場研發飛船返回搜救系統,終不負重托。

MapGIS為載人航天保駕護航

“企業家最重要的是擁有使命感。”自小聽著爺爺教育救國的故事,親眼見證父親以赤子之情參與新中國建設,耳濡目染家族代代接續的報國壯舉,產業報國的情懷深深刻印在了劉永教授的心里。她所追求的不是眼前的物質財富,而是以科技服務國計民生,以產業報國,計利天下。這份使命感之于她,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燈塔,即使歷盡風浪,也一定會向目標遠航。

“做企業的過程中,我一直思考與關注的是整個產業的發展,在產業發展中尋找企業的定位。”劉永教授認為中地數碼要做的就是打造自主的國產GIS軟件,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把握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關鍵!GIS技術創新投入高、難度大,在這條道路上,體量有限的中地數碼負重前行,始終堅持。有人曾問她,一件事堅持三十年難不難?“使命在身,難度再大,咬緊牙關也要堅持!”她風輕云淡的回答,卻道盡了背后的艱辛,當今國際各國都在地理信息產業上追逐角力,如果我們不堅持,這是國家的損失,而不僅僅是中地數碼的損失。

使命如磐,唯有實干不負擔當。

2000年MapGIS 6.7就支持了Linux內核,隨后MapGIS 7.0、MapGIS K9 DCServer系列產品一直致力于跨平臺產品的改造。

2014年7月,MapGIS 10實現了全產品線跨平臺統一內核改造,并全面適配國產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

2020年7月,MapGIS 10.5九州 全國產化GIS平臺正式發布。

2021年6月,MapGIS 10.5 Pro九州沉淀了20年跨平臺技術,在數據管理、制圖可視化、空間分析、服務能力、異構GIS平臺成果遷移等方面實現技術躍遷。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份得來不易的“成績單”收獲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憑借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統,2021年中地數碼再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這已是中地數碼第五次站在國家技術創新的榮譽巔峰。

“科研成果不是做出來看的,要給社會應用才能實現價值!”是劉永教授和吳信才教授共同的理念。從地質礦產勘查到后來的全國地質調查、城市地質調查,MapGIS陪伴著全國廣大地質工作者;從國土資源信息化乃至現在自然資源信息化,從歷次國土調查到現在的實景三維中國建設,MapGIS也寫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筆;從市政管網信息化、公共安全信息化到現在新型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城市建設,MapGIS逐漸深入服務人民生活。中地數碼先后承接了幾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863項目、科技攻關項目、火炬計劃項目等,一次次國家重大戰略的背后,中地數碼都不曾缺席。

“得諸社會,還諸社會,飲水當思源!”見證國家從一窮二白的年代走來,劉永教授比常人感觸更為深刻。

為提升國家GIS教學水平,中地數碼向全國近300所高校免費捐贈MapGIS軟件,與全國260多所高校共建了GIS實驗室,與各行業建立了100多個數字制圖中心。

為回饋母校,吳信才教授與劉永教授以個人出資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設立“空間信息拔尖人才獎學金”,簡稱“信才獎學金”,獎掖優秀人才。

為向國家提供了解產業發展的窗口,向社會科普GIS知識,中地數碼2005年創辦了空間信息領域綜合性期刊《GIS時代》,創刊十四年來,從技術、市場、產業發展方向、國家政策分析、資本運作、生態等多方面給業界以思考和探索。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地數碼第一時間為災區捐款捐物,并且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MapGIS軟件,以支援災區建設。

在信息化建設中,中地數碼多次向國家捐贈MapGIS軟件,市場價值逾2000多萬元。

在國家脫貧攻堅階段,中地數碼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向莫旗等貧困地區捐款扶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發生以來,中地數碼作為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盟主單位,號召產業界發揮地理信息科技優勢支援抗疫,并以MapGIS為依托,在疫情走勢分析研判、疫情監測發現、保障國家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撐。

在創業的過程中,劉永教授始終不忘承擔社會責任,詮釋著什么叫產業報國。

4、我的興趣點還是當老師

“我的興趣點還是當老師。”劉永教授不止一次對人吐露自己的真實心聲。與其說她是企業家,不如說是一位教育家更為合適。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中地數碼不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企業,更是產學研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是劉永教授多年來實現其教育理想的一個載體。

在中地數碼,很少聽到人稱呼劉永教授總裁或者老板,一直以來,人們更多的是親切地稱呼她為劉老師,那股溫文爾雅、不凡氣度,醞釀于內 、發之于外。“軟件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科技創新要以人才為根本。”多年來,她一直注重營造企業人才成長的環境機制,塑造了中地數碼獨特的“校園式”企業文化,這里畢業生入職就像是從學校進入了新的磨礪戰場,這里允許員工試錯,在敢想敢做、勇于試錯中得到飛速成長。在中地數碼成長起來的人才往往備受行業青睞,產業內很多企業的骨干核心都曾有過在中地數碼實踐鍛煉的經歷。

“企業的發展讓我有了更大的能力,想的是為產業的發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劉永教授經營企業時始終心系產業發展。

21世紀初,在我國GIS技術方興未艾的時代,社會需求十分旺盛,眾多高校相繼開設地理信息專業課程,但是當時師資力量極度匱乏,很多高校招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畢業生去當老師,可剛剛畢業的學生,沒有教學經驗,很難支撐學科的發展,導致學科建設參差不齊。

面對現狀,劉永教授在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教學體系?如何帶動GIS專業學科的發展?“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搭建一個平臺,集聚重點高校教學資源,年輕的老師能在平臺上得到提升。”作為最早踏入GIS行業的一批人,她把科學普及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重任擔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在這樣的初衷下,2006年,中地數碼聯合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三所高校聯合舉辦了第一屆高校GIS論壇,首屆論壇便有多位院士以及眾多高校教授專家、學者參會,在教育界引發熱烈反響。“當時參加論壇的高校師生都深受震撼,希望能加入到論壇中來。”劉永教授回想道,到第二屆高校GIS論壇時,便有了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等十所知名學府加入其中,論壇影響力與日俱增。

在那個互聯網還不是那么發達的時候,高校GIS論壇成為師生獲取學科發展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習資料、專業教材、名師課程、前沿技術……每一屆論壇都凝聚著高校名師的智慧,讓參會師生收獲滿滿。冬去春來十六載,高校GIS論壇始終致力于提升GIS教育水平、增進GIS學術交流、豐富GIS應用研究,加快產業發展。通過高校GIS論壇,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學子走上了GIS的道路。當年參與高校GIS論壇的一批先行者,即為這個平臺辛勤付出,也在這個平臺中得到升華成為學科帶頭人,在高校擔當重任,成為國家棟梁,在各自崗位上推動著中國GIS教育與產業的發展。

背后鮮有人知的是,舉辦像這樣大規模、高層次的會議,每場少則也需要近百萬的費用支撐,這值得嗎?“為人才培養、為學科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的平臺和環境,甘愿投入!”劉永教授如是說,回答滿是堅毅與無悔。

對于其傾注十數年心血的高校GIS論壇,面對時代的變革,劉永教授有了新的期望。高校GIS論壇將跳出高校思維,讓政府、社會組織以及企業參與,探索新的內容,使論壇更為貼合產業發展實際,為引導高校學子多元化發展尋找契機。2022年第十屆高校GIS論壇將在成都于西南交通大學舉辦,“希望所有愿意投身產業發展的有志之士,參與到論壇中來,獲取新的知識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指導。”她表示。

推動高校GIS論壇發展十六載

“企業不能淪為逐利的傀儡!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受惠的不僅僅是中地數碼。”踏入GIS道路以來,劉永教授經營企業的同時更多的是在為人才培養而奔走。在她的主導下,1998年成立的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逐步發展成為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直至建立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她一直在為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從2000年的“MapGIS大學生制圖競賽”到現在的“高校GIS技能大賽”,持續二十年的賽事鍛煉了數萬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成就了諸多優秀作品和卓越人才。為配合國家“653工程”項目的實施,2007年,她主導推行了全國性質的GIS行業專業技術水平考試,建成全國信息化工程師項目(NCIE)考試體系,積極推動全國GIS應用水平考試,為我國培養實用型人才。

5、在GIS的道路上我還要奔跑

2016年,劉永教授從中地數碼總裁的領導職務上卸任,將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的中地人手中。六年多來,新一代的中地人延續著吳信才教授、劉永教授的產業報國理念,一面向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GIS產品道路不斷前進,一面致力于產業生態建設,構建包括“平臺自主創新生態—人才生態—司馬云生態—合作伙伴生態”在內的全產業鏈生態閉環,驅動地理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新一代中地人的成績,她借用“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這句詩表達了贊許。

對于花甲之年的人來說,身體最重要,可是劉永教授還是忙在一線,一刻也閑不下來,“如今國家、產業都還需要我,我還要奔跑。”在為國奮斗上,她還像當初年輕時那樣有精力。

“我不太適合做企業,是因為我不逐利,比較適合做教育,是因為我對于培養人有自己的見解。”現在的劉永教授選擇投入到了新中地教育事業中。

“制約產業發展的其實還是人才!”當前,產業內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十分激烈,“惡意挖角”人才流動頻繁,劉永教授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雙向傷害!”對企業來說,培養人才多年,因為人才的離開,科研進度受阻,又需要重新培養人才,極大地增加了隱性成本;對于員工來講,不斷變換工作,自身的技術得不到沉淀,就不可能成為技術領軍的人物,而產業極度缺乏的正是技術領軍人物。

除此之外,現在很多年輕人職業規劃缺失,對職業發展迷茫,對未來成長沒有方向;其次大學院校和企業人才之間缺一個橋梁,產業中實用型人才短缺、競爭力弱;同時,構建產業生態需要不斷地有人才的加入。而之所以要做新中地教育,正是為了解決產業的人才問題。

“希望新中地教育成為一個值得國家和社會信賴的機構,培養出的人才能直接到企業上崗,能真正解決產業問題。”目前國家正在整頓教育,劉永教授十分贊同,教育就是要培養人、塑造人,而不能成為逐利的賽場。

2021年5月新中地職業培訓學校獲批教育牌照揭牌儀式

新中地職業培訓學校

對于新中地教育的發展方向,劉永教授有著清晰的規劃,“我們致力于培養軟件工匠人才。”現在的新中地教育設立了軟件開發和計算機制圖兩個專業,著力培養當前業內企業所急需的實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新中地教育開設了職業發展相關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給予引導。每個家庭的教育最大的投資就是孩子的教育,她認為:“希望教學生知識的同時,能培養他們做人的道理,能對自己的未來和職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規劃。”

劉永教授多次強調“招生要篩選!辦教育要對學生、對企業、對社會負起責任。”不同于別的教育機構,新中地教育招生并不是只要交學費就可以來學習,從招生環節就嚴格把關。目前新中地教育招生主要面向:本科以上希望從事軟件編程工作方向的學生。此外,新中地教育將與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培養質量。

劉永教授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家,這不僅僅體現在產業的人才培養上,在家庭教育上,她也是母親的典范。2021年1月,中央電視臺采訪石墨文檔創始人之一吳冰,報道了疫情之下,石墨文檔免費開放使用,用數以億計的在線文檔,把世界連接了起來,彰顯了新一代企業家的社會責任。這仿佛是歷史的重演,1993年地礦部在京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由吳信才教授主持研制的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取得了成功,過去了近三十年。從中國第一套彩色地圖編輯出版系統MapCAD到中國第一款云Office辦公軟件石墨文檔,三十年斗轉星移,吳信才、劉永夫婦與他們雙胞胎孩子吳冰、吳潔,兩代人初心不改,接續奮斗科技強國夢,偉大的背后是劉永教授作為一個母親家庭教育的功績。

結語

劉永教授常說:“企業家一定要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這兩項,就不能稱為是企業家。做企業家一定是要經歷磨難、困惑、付出。做企業的目的是造福社會,而不是貪圖享受。”如果不是做企業,不是為了國家、為了產業,她可能早已在家牽著孫兒,閑庭信步,賞花觀景,盡享天倫之福了,可既然選擇這條路,那就要對國家負責、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

回望數十年創業生涯,作為一個企業家,她心懷家國,始終不忘產業報國,數十年如一日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作為一個教育家,她大公無私,不忘育人之責,傾注心血為產業培養輸送人才;作為一個妻子,她鼎力支持丈夫的科研事業,實現著科技成果的社會價值;作為一個母親,她將產業報國、科技強國的火種傳遞給了孩子,賡續報國精神血脈,為國家培養了新一代的企業家,在另一條賽道上接力奔跑。青絲踐初心,華發終無悔,使命驅動,責任擔當,她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標簽:國家地理 信息安全 可控 自主 維護 關鍵 打造 數碼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