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云計算已經站到了浪潮之巔。十多年來,鋪天蓋地的“X云”、“XX云”、“XXX云”……一大批公司前赴后繼,爭相在云計算市場分得一杯羹。激烈的競爭之下,有的公司已經出局,有的在艱難維持。那么,如何能在云計算市場創業成功、站穩腳跟呢?
眾所周知,創業這件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云計算市場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一一道來。
天時——順應行業發展
說到天時,首先要宏觀地看一下云計算的發展史。
2006年,亞馬遜云科技正式發布自家的彈性計算云服務(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云端可擴展存儲(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S3),云計算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彼時,全球互聯網蓬勃發展,尤以消費互聯網為甚,數據的暴增、低延時的要求等讓傳統的IT架構不堪重負。云計算憑借低廉的成本、無限存儲的容量、持續改進的性能等優勢,完美解決了這些難題,因而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4年左右,云計算的應用從互聯網行業慢慢發展到了一些傳統行業。出于數據、安全、服務質量等因素的考慮,私有云、混合云的部署形式得到了大力發展。2019年,隨著產業數字化的深入,業務需求越來越復雜,IT底層需要“云、網、邊、端”一體化架構的支撐。因此,低延遲、低成本、高可用性,且能高度保護數據隱私的“云、網、邊、端”一體化平臺,才能解決云計算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問題。2020年,云計算、數字化轉型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國產替代”、“數字新基建”、“數字經濟”等都離不開底層核心的原創技術的創新。也就是說,唯有堅持自主研發,才能在未來的十年走的更穩、更遠。
地利——貼合客戶需求
在云計算初期,公有云服務就可以基本滿足客戶高擴展、低成本、高可用的需求。而在產業數字化時代,云計算的使用者由互聯網、中小企業發展到了大型重點行業,他們采購的對象也從單一云產品和服務轉向全棧云產品、一套“公私一致”架構的混合云,以及“云、網、邊、端”一體化架構平臺。而在當今的信創浪潮之下,客戶需要的則是底層核心原創技術的創新,并且符合國家政策變化。
人和——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盡管云計算已經發展有十年之久,但是作為對產業具有革命性變革的新力量,云計算在產品和技術層面一直都在進行迭代和升級,以不斷提升自身滿足企業用戶需求的能力。虛擬化、分布式、開源、容器、Kubernetes……在云計算領域從來都不缺少新概念、新技術。對于云計算廠商來說,如果能做到自身的技術每一項都是業界領先,那必將贏得眾多客戶的青睞。
“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案例
青云科技成立的十年,首先是面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客戶的公有云服務的上線,且是中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研發、完全軟件定義的云;2014-2015年,隨著產業數字化需求,青云科技推出了“公私一致”架構的混合云;2016年,隨著各行各業的云規模越來越大,青云科技的大規模云技術以及管理平臺技術應運而生;2018年,云原生技術崛起,青云科技推出了KubeSphere容器平臺;2019年隨著產業數字化的深入,復雜的業務需求,青云科技推出了 “云、網、邊、端”一體化架構;2020年,云計算、數字化轉型上升到國家戰略,包括國產替代、數字新基建、數字經濟等,青云科技底層核心原創技術的創新,完美地符合了這一需求。可以說,十年來,青云科技一直都是“在正確的時間點上做正確的事情”。2021年,青云科技上市,成為“中國混合云第一股”。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案例。
從技術實力來說,青云科技從最早的“按秒計費”、“秒級交付”,到“公私一致”的混合云架構等都是業界領先,性能、擴展性在競標中也全面勝過行業巨頭。在云原生領域,青云科技推出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已經成為全球受歡迎程度第二的開源容器平臺,且是唯一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擁有全球技術影響力的開源容器平臺。
談未來十年:清晰的四“新”戰略
青云科技的上市意味著有了更多的資源去投入到正確的事情上,同時也擔負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青云科技副總裁林源表示:“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做建設數字中國的核心云廠商,這是青云科技新十年的目標。”
青云科技將從四“新”戰略發力,來實現最終目標。
第一個戰略是新技術,端到端云原生。林源認為,在云原生時代客戶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如何用云,而是如何把云用得更好。未來青云科技所有的服務都會基于云原生構建,這是因為客戶越來越希望能更快地交付新應用,產生市場價值,亟需一套標準化流程覆蓋應用開發、測試、交付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所以青云科技需要用云原生的架構來降低應用開發、運維的門檻,All in云原生。
以某銀行為例,其在全國有40多家一線分行,每一家都有本地業務,需要快速交付應用。通過引入KubeSphere容器平臺,大大簡化了DevOps流程,提供的Istio幫助該銀行輕松實現了灰度發布,整個發布過程從小時級提升到了分鐘級,整個生產效能提升了40%。
目前,青云科技的KubeSphere容器平臺現在已經有數千家企業在生產環境使用,服務了金融、交通、能源、醫療、教育等眾多行業頭部客戶。未來,青云科技將圍繞容器、DevOps、微服務、可觀測性等云原生技術,加快技術創新突破,并打造青云云原生產品家族、場景化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端到端云原生服務,加速落地云原生。
第二個戰略是新場景,即深入企業業務場景,加速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解決每一個行業的具體業務問題。比如青云科技構建出的“云邊協同”軌道探傷解決方案,通過在軌檢車上接入多個傳感設備,如攝像頭、3D相機等,實現從不同角度拍攝、收集軌道圖像信息,再經由邊緣計算算法模型完成基本數據處理,并上傳至云端進行規模分析、模型訓練,快速檢測到軌道問題,提高了軌道探傷效率,極大降低了人員的投入。
再比如醫療機構內部的HIS、PACS上云,互聯網醫院如何使用公有云服務,如何結合私有云形成混合云架構,青云科技都能夠根據具體業務場景提供相應的方案支持。
“在深入產業數字化和企業業務場景時,青云科技不僅要做一個工具提供商,更是與行業領域專業廠商、ISV等一起合作,更好服務于各行各業的客戶。”林源表示。
第三個戰略是新路徑,即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以中國科技服務數字中國,穩步推進數字新基建、“東數西算”與“雙碳”。
關于“東數西算”,林源表示,從數據中心算力管理的角度來說。“東數西算”的核心目標是要發展數字經濟,解決行業具體的業務問題,而每個具體的業務問題都會涉及到算力和應用,所以青云科技是作為銜接算力和應用的“操作系統”,更好地服務于數字經濟。當今的“一體化數據中心”更多的是在數據中心建設層面,是算力的建設和服務器的部署,強調的是硬件屬性的算力,在算力與應用之間缺少一層做接駁。青云科技提供的超級智算平臺,完美解決了算力與應用之間接駁的問題,向下接駁各種異構化算力和硬件平臺,向上接駁各種行業應用,從而支撐政務、產業、企業等各類應用,滿足智慧城市、科研、科創等場景算力需求。
“東數西算”要解決的第二的問題是多個數據中心之間算力的調度,即如何跨多個數據中心管理算力、存儲、網絡。這需要云原生、云管資源管理方式,以及SD-WAN網絡架構。青云科技在這幾個方面都有著出色的成績。
在 “雙碳”領域,青云科技重點在建筑、能源和交通三個主要場景中,用“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分布式能源調度系統、統一的云控調度平臺來踐行“雙碳”目標,推動可持續綠色發展。
第四個戰略是構建開放、多元的新生態。在構建新技術生態方面,青云科技將充分發揮自身頂尖自研技術優勢,以端到端云原生技術為核心,借助自研和開源力量,與全球開發者,持續研發、迭代創新計算、存儲、網絡、數據等各類技術,及其開發插件、工具、協作方式,形成良性運轉的新技術生態,為用戶打造更高效、更便捷、開箱即用的技術應用體驗。
在構建新業務生態方面,青云科技將強化自身渠道建設,面向全國各區域,金融、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行業的合作伙伴,提供優質的專項資源支持、專業技能培訓和獎勵認證等,構建共營、共銷、共創、共贏的新業務生態,與合作伙伴一起實現增長突破。
在構建新服務生態方面,青云科技將深度挖掘用戶痛點,根據實際業務需求,提供場景化、定制化服務。當然,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青云科技要做的是“杠桿型”平臺,集成上下游優秀合作伙伴能力,共同打造解決用戶真實需求的解決方案,服務數字化轉型。
結語
十年,對于用戶來說,是“上不上云”到“如何更好的用云”;對于青云科技來說,是不斷順應行業發展、貼合用戶需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旅程。在過去的十年里,青云科技堅持著"云之基石·自由計算"的初心,助推中國云計算事業的發展,服務百行千業數字化轉型。在未來的十年,青云科技將用中國原創科技服務數字中國,以極高效率、極低成本,支撐全場景數字化創新,最終實現“科技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