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伯格作品:“日落164”
今天故事的開端源自于那句——
Let there be I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回到生命的初始,是光的出現分離了明與暗。因為有光,科學家們才能由此解析出關于光的奧秘;因為有光,藝術家們才能由此敲開唱片、裝置、科技等諸多美學的大門。
撒向無垠宇宙的奇幻之光
一束白光穿過三棱鏡,被分解成6種顏色的光線。你一定在物理課本中講色散原理那章見過上面這個畫面,不同波長的光線在折射時會偏轉成不同的角度。
1973年3月1日,當這道光束出現在Pink Floyd這張唱片封面上,自此它成為一股潮流,一個傳奇。它是音樂史上排在前五位暢銷的唱片,Billboard上榜周數最久的專輯,歷史上最經典的唱片封面之一。
2002年發行,收錄了1967—1987年里Pink Floyd的電臺現場錄音作品
創造了這個傳奇的人叫Storm Thorgerson,一位倫敦平面設計師。有人說他是在Syd Barrett離開后,Pink Floyd的“第五個成員”,因為他幾乎包辦了樂隊的所有封面設計。
2013年,《Dark Side Of The Moon》40周年,在7×7的正方形里,Storm Thorgerson再創作出了40個版本的光線封面
Pink Floyd的演出現場一直以對光的細膩運用著稱,跟隨他們迷幻實驗的曲風,設計師Storm用最簡潔的一束光,撒向了無垠的宇宙。經典的三角形和折射光線成為讓人過目不忘的經典,也讓它有了無限變化的可能性。40年來,這束奇幻之光延伸出無數個向經典致敬的版本。
審視自我世界的靈魂之光
你心里的光去向何處。
關于無限世界的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它未必不可見。日本經典藝術家Yayoi Kusama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系列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現代主義的印記。
色彩明亮的燈光與周圍黑暗的環境也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上地面鏡子的反射,讓人仿佛漂浮在一個光的世界里。
Yayoi Kusama草間彌生曾表示自己一直對鏡子所映照的神秘感很有興趣,在1965年時首次在藝術作品中運用鏡子營造身臨其境之感。當我們身處無邊無際光的房子時,空間視覺上神秘延伸,自己與他人的混淆,短短幾分鐘內仿佛墜入另一個自由而又未知的神秘世界。
連接人與自然的力量之光
你了解過光的軌跡嗎?來自巴黎的光繪畫、裝置藝術家、攝影師Nicolas Rivals在一次去往西班牙的路途中,與光線進行了一次互動。
在深夜的黑暗里,我們總是期盼有一絲閃爍的微光,他用幾根簡單的霓虹燈管嵌入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觀中,以微弱柔和的光喚醒了沉睡的夜,讓黑夜散發迷人的光彩。
靜謐的夜里,一束簡單的紅光讓人與自然緊密相連,快門按下的瞬間,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夢境中,安靜而又充滿希望。
突破邊界禁錮的理想之光
光,來自一個天文單位之外的宇宙能量,看似遙不可及,卻以一個全新的方式與我們建立起日漸緊密的羈絆。
人類對光的追逐與成就,展示出了前瞻性的技術實現。由此,光帶給我們的不再僅僅是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更是關乎未來能源的希望。
今天,作為光的使者,日立將光第一次接入中央空調領域,以科技展現光的智慧,讓每一臺中央空調都成為卓越的光語者,為每一個關注能耗、熱愛生活的用戶帶來理想空氣的無限可能。
逐光而來 耀世新生
2022年4月26日10:00
凈界·少墅派論壇
掃描二維碼關注直播
一起揭曉這道神秘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