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施展、吳曉波、席瑞做客喜馬拉雅423聽書節直播間,就疫情下的國際國內經濟格局和我們如何調整好心態等話題,進行分享和討論。同時,施展還親自讀了他的書《破繭》,帶聽眾們看清社會、商業、國際秩序的真相,《破繭》有聲書已在423聽書節期間上線喜馬拉雅。
施展是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外交學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工科出身、精研歷史的他,是一個超會講故事的跨界學者。他的暢銷書《樞紐:3000年的中國》《溢出:中國制造未來史》《邁斯特政治哲學研究:鮮血、大地與主權》都備受業內人士認可。
據施展在直播中的介紹,《破繭》這本書的內容是他在疫情之后所做的一系列實時觀察和一些實時思考。這本書探討了在貿易戰和疫情的多重夾擊之下,中國的制造業、中國的經濟可能會有怎樣的走向。施展討論了疫情與中國經濟演化的關系、疫情期間社會整體輿論氛圍撕裂很嚴重的原因,以及疫情期間國際政治迅速演化背后深層的邏輯等。在這本書出版一年多后的今天,施展在《破繭》中的很多觀點都得到了印證,同時他本人也對這些觀點有了更多的延伸思考。
《破繭》出版后,經濟學家吳敬璉、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教授劉擎、曾鳴、徐小平、羅振宇、許紀霖等一致推薦,任正非也曾在華為內部郵件中推薦此書。在喜馬拉雅《破繭》有聲書專輯中,施展親自帶讀,融入新的思考,通過溯源國際秩序的演化邏輯,分析現實的商業案例,幫助聽眾打通對史學、政治、商業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突破自身的信息繭房,更好地理解未來世界。
針對書中施展的諸多觀點,吳曉波在直播中表達了自己的認可。《破繭》這本書的副標題為“隔離,信任與未來“,吳曉波也認為,隔離可能會產生不信任,而當一個不信任的世界到來的時候,未來就變得更加不確定。所以,疫情之后如何重建信任是我們的重要課題之一。同時,吳曉波提到健康碼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孤島的問題,比如各省衛生系統的信息得以打通,這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利好,幫助我們比其他國家更快控制疫情。吳曉波認為,《破繭》中對制造業的解讀也非常值得關注,疫情加速了對制造業智能化的需求,勢必影響疫情后的藍領就業市場。吳曉波說:“施展的這本書對制造業和對信息化產業的一些理解,給我們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所以,這本書我覺得是一個在被問題驅動的書。”
作為喜馬拉雅《無用學研究所》的主理人席瑞,則替很多當下迷茫的年輕人們向兩位老師提問,兩位學者也針對年輕人如何讀書、如何應對各種“黑天鵝事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在施展看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具體的建議對年輕人而言意義不大,但年輕人可以在讀歷史、讀經典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答案。在喜馬拉雅《破繭》有聲書中,施展多次從歷史案例中,幫大家解讀事件的規律,指導人們當下的選擇。吳曉波則給了年輕人一個有趣的建議,即“給十年后的自己寫封信”,寫信的過程,也是年輕人對自我期許和規劃的過程。吳曉波認為,對于年輕人來說,別人的建議都是“扯淡”,這個答案永遠要自己給出。吳曉波還提醒年輕人,越是變局時代,越要讀正確的書,做正確的事情,問正確的問題。這在當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狂風驟雨終究會過去,思考之后怎么去做至關重要。
更多關于《破繭》這部書的精彩解讀,可以到喜馬拉雅收聽《施展帶你讀<破繭>》,也可到喜馬拉雅《423聽書節|大咖書房直播訪談全記錄》專輯中回聽直播內容。
在本屆喜馬拉雅423聽書節期間,張嘉佳、梁冬、紫金陳、惠天、言亮、梁永安、張其成、佟彤 、于庚哲、采銅、齊善鴻、馬瑞芳等都就書籍和當下我們所面臨的問題為聽眾帶來了精彩直播。例如,張嘉佳在直播中和大家分享了當下年輕人關心的“躺平”問題。他表示,在一個人的生命中,要懂得一種更了不起的力量,即自律。偶爾躺平可以被允許,但它應該在自己控制的范圍以內,“這只是你的人生中一個小小的調劑”。 他還提出要“努力工作拼命玩“,躺平的同,但也要努力工作。而紫金陳則分享了《高智商犯罪》的創作故事和幕后花絮。這些精彩的直播內容,都已收錄于《423聽書節|大咖書房直播訪談全記錄》這張專輯中。
除《破繭》外,本屆喜馬拉雅423聽書節,還重磅上線了多部精心打造的系列專輯。包括《梁品·梁冬讀經典》、東野圭吾《長長的回廊》精品有聲劇、《德云社經典相聲集|高清伴睡版》、《鬼吹燈Ⅱ·黃皮子墳》廣播劇、《仙劍奇俠傳四》、《英雄聯盟:我的時代》精品有聲劇、《無用學研究所》、《單讀第一季:與許知遠一起閱讀這個時代》等,涵蓋文學、相聲、懸疑、游戲、國學等各個品類。同時,喜馬拉雅聯合30多家出版社上線超過1500種紙書,莫言新書《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東野圭吾《透明的螺旋》,麥家《人生海海》等作品更是紙聲同步上線喜馬拉雅。通過將有聲書、紙質書和大咖直播相結合,喜馬拉雅423聽書節為聽眾帶來聽書、買書、講書的一體化服務。未來,喜馬拉雅也將繼續為愛書人帶來更多的好內容,希望通過內容的豐富、技術的加持,讓聲音無處不在,讓更多人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