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2022 年 3 月下旬,很多朋友都在 Windows 10 的消息中心里看到了這樣的一條通知:
" 對于某些版本的 Windows 10 操作系統來說,其附帶的 IE11 桌面應用程序將于 2022 年 6 月 15 日正式停用。這意味著 IE11 桌面應用程序將不再受到支持,之后在用戶嘗試啟動 IE 時,也將被重定向至 Microsoft Edge 。"
說實在的,即便是對于我們三易生活這樣有著幾十年使用 PC 經歷的用戶來說,看到微軟直至 2022 年還在孜孜不倦地催促大家 "IE 要退役了,快做好準備 ",不免也有些 " 時空錯亂 " 般的感覺。
難道 IE 不是早就已經銷聲匿跡了嗎,為什么微軟還在催促大家放棄這款老掉牙的瀏覽器呢?
事實上,微軟放棄 IE 已經多年
2015 年 3 月,微軟方面公開確認放棄 IE 品牌,并不再開發新版的 IE 瀏覽器。這就意味著曾在上世紀一度占據高達 90% 以上市場份額的 IE 瀏覽器,正式被判了 " 死刑 "。
而微軟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彼時 IE 的市場占有率一直在快速下跌,而且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主流網站拒絕兼容。即便微軟在 2011 年發布了底層改進其實相當巨大的 IE11,也未能挽救這一頹勢。到了 2015 年,IE 的市占率有史以來第一次跌破 20%,所以被拋棄自然也就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當時微軟沒有想到的是,IE 最后的 " 茍延殘喘 " 卻度過了如此長的時間。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雖然 IE 在 2015 年的市占率就已低至 15% 左右,但六年多時間過去后,到了 2021 年 4 月其依然還有著 4% 的份額,并未完全 " 死絕 "。
面對這種情況,微軟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也顯著加大了進一步淘汰 IE 的力度。
2021 年 8 月,微軟結束了 IE11 對自家 Microsoft365 的支持,不再允許 IE 使用 Office 網頁端辦公應用,試圖削弱其在企業及低配置云主機市場的競爭力。
2021 年 9 月微軟方面發出警告,由于 IE 的漏洞已經不會再得到修復,已有黑客開始利用新發現的 IE 安全漏洞進行攻擊。
2021 年 10 月,谷歌禁止 IE11 瀏覽器使用自家搜索服務,而這就意味著 IE 瀏覽器甚至已經無法再能使用世界上最大、最主流的搜索引擎。
2021 年 12 月,Windows 10 開始彈出顯眼的警告信息,提醒還在使用老版本系統的用戶及早升級,從而用新的 Egde 瀏覽器完全取代 IE。
接下來,就回到我們本文開頭的這個話題了。也就是在 2022 年 3 月,微軟再一次明確提醒用戶,IE 即將在今年 6 月 15 日徹底 " 退役 ",消費者與開發者都應迅速升級到最新的瀏覽器。
為什么 IE 會被淘汰?其實它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慢
為什么微軟會淘汰 IE?說到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IE 性能很差、很卡 "。的確,如果搜索與 IE 相關的話題就會看到,各種嘲諷 IE 瀏覽器卡頓、反應遲緩、不支持最新互聯網技術和標準的梗。
但問題是,IE 真的卡、真的慢嗎?
IE8 的性能和競爭對手相比,確實是非常非常的差
但這個問題,還需要分為兩個階段來看待。首先在 IE 如日中天的那段時期,以 IE5.5、IE6、IE8 為代表的那些版本,在性能優化方面做得的確是很差。想必經歷過那一時期的 PC 用戶還會記得,與 Safari、Firefox、Chrome 等同期的競爭對手相比,IE 在網頁加載、渲染方面的 " 遲緩 ",完全是肉眼可見的有差距。
但是微軟對于 IE 的性能問題,卻并不是毫無作為。事實上,自從 IE9 之后,他們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來提升 IE 的渲染速度、JAVA 性能、CPU 占用率等等指標。特別是到了 IE11 時期,當時其甚至在發布時是以 " 高性能 " 作為主要宣傳點的。
IE11 的測試成績:110.6ms(越少越好)
Firefox Nightly 100 測試成績:114.7ms
Edge beta100 測試成績:136.8ms
Chrome 穩定版 99 測試成績:144.6ms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我們三易生活的測試,在最新版的 Windows 11(Dev 渠道、Build22581)中,IE11 的 Sunspider 測試渲染時間甚至是我們手頭所有瀏覽器中最短的。換而言之,在曾經飽受詬病的 Java 性能上,古老的 IE11 甚至超過了 2022 年最新版本的 Firefox、Edge,以及 Chrome。
IE 的真正問題,可能出在它的商業策略上
以如今的眼光來看,IE(特別是最后期版本的 IE)其實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般性能不濟。但如果我們硬要說曾經的 IE 有什么特別值得詬病之處,那么真正的問題很可能出在了其過于封閉的商業策略上。
許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的是,IE 其實并不是 Windows 操作系統上的第一款瀏覽器。事實上,早期網景(Netscape)公司的 Navigator 瀏覽器才是絕對的王者,當時它的市占率高達 80%,且同時被作為 Windows 和 Mac OS 的首選瀏覽器。
然后在 1994 年,網景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們想要在瀏覽器上增加網頁插件功能,從而使得開發者可以直接用網頁代碼編寫程序,在瀏覽器中運行。沒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幾乎可以看作是如今 " 小程序 " 的鼻祖。但也正因如此,這意味著網景的瀏覽器開始不只是單純的網頁顯示工具,從某種程度上甚至挑戰到了傳統操作系統的地位。
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軟產生了必須自研瀏覽器的想法,并且很快 IE 就誕生了。更為重要的是,在 1996 年的 IE3 中,微軟針對性地推出了自家的網絡 " 小程序 " 技術—— Active X 控件。
不得不說,Active X 確實賦予了 IE 瀏覽器非常強大的功能。一方面,由于微軟自家 Office 辦公軟件也使用 Active X 接口,這也使得 IE 成為了當時唯一能夠直接打開、甚至是編輯 Office 文檔的瀏覽器。另一方面,基于 Active X 技術,許多開發者也為 IE 開發了各種各樣的插件,比如大家熟悉的 Flash Player 就是其中的典型。
然而,Active X 的缺點其實也相當明顯。首先,它被設計得非常非常不安全。在早期(Vista 之前)的 Windows 系統里,Active X 軟件的權限甚至完全得不到限制,這使得基于這個標準編寫的惡意程序大量涌現,而且可以輕易地竊取系統中的任何隱私信息。
其次,作為微軟對抗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Active X 是一個完全由 IE 獨占的技術標準,這就意味著其他任何非 IE 內核的瀏覽器都不支持它。更糟糕的是,微軟借助 Windows 和 Office 的影響力,使得 Active X 這個 " 非行業標準 " 一度成為了事實上的最主流瀏覽器插件技術。
于是乎,這樣一來悲劇就注定產生了。一方面,私有標準意味著 Active X 的各種性能、安全性改進,只能由微軟獨自推進,得不到其他任何企業的幫助。另一方面,IE 客觀上曾經獲得的高市占率,又使得這個并不先進、也不安全的技術受到了廣泛采用。
沒錯,比起 " 性能差 ",安全性極為糟糕的 Active X 標準、且拒絕支持行業公開規范,可能才是 IE 后續受到越來越多廠商和用戶排擠的真正原因所在。
微軟已經擁抱開放,但 IE 的 " 遺毒 " 還將繼續
令人欣慰的是,在放棄 IE 后,微軟很快就轉向了擁抱開放的互聯網技術和標準。如今,最新的 Edge 瀏覽器已經是基于開源的 Chromium 內核,同時它的插件自然也轉向了更安全、且跨平臺的公有技術標準,并且不再支持 Active X。
但問題就在于,曾經的 IE 實在是影響太大、市占率太高。即便微軟已經 " 改邪歸正 ",但許許多多基于 Active X 這個古老技術標準的瀏覽器插件,卻未必能夠用新的技術重寫(或者是不愿意重寫)。于是乎,這才有了本文開頭所說的,雖然 IE 被停止開發已經有六、七年之久,但其市占率卻依然不少,而且難以被部分用戶舍棄的現象。
令人頗為無奈的是,在最新版的 Edge 瀏覽器里,微軟雖然已經換用了全新的內核,支持了行業的各種公開技術標準。但依然保留了一個 "IE 模式 ",甚至是為其設計了在遇到不兼容網站時自動切換的機制。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糟糕但卻封閉的私有技術一旦成為行業 " 主流 ",所可能帶來的惡劣且長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