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手機廠商賺錢嗎?賺錢,不然也無法支撐起小米、OPPO、蘋果、三星這樣的巨型企業,而且每家公司的利潤都是以百億為單位。但是,如果說到手機行業里利潤率最高的企業,卻不是這些站在行業頂端的手機廠商,而是一家家不起眼的手機殼廠商。
" 賣手機的不如賣手機殼賺錢 ",說這句話的不是小雷,而是錘子手機的創始人老羅,作為在手機行業里沉浮數年,對手機市場熟悉無比的老羅,說出這句話不是沒道理的。
就在 2021 年年末,即將迎來十周年紀念的錘子科技宣布放棄手機業務,實際上在 2020 年底錘子手機就已經名存實亡,主要團隊出售給字節跳動,核心人物老羅更是早在 2019 年年底就已經離開錘子科技,并在次年進軍直播市場,迅速成為直播帶貨界的新星。
而老羅直播帶貨的主要原因是償還創辦錘子科技過程中欠下的個人債務,以至于有網友調侃,當年老羅要是選擇進入手機周邊行業,主攻手機殼、軟件開發等周邊行業,憑借錘子的設計和開發水平,或許現在的市值可以買如今的錘子科技幾次了。
這話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早在 2020 年,國產手機殼的龍頭企業杰美特就成功登陸 A 股,成為中國 " 手機殼第一股 ",截止到小雷撰稿時,杰美特的市值為 21 億人民幣。而錘子科技估值最高時也不過 26 億人民幣,在 2020 年時已經是負資產,創始人老羅更是欠下 6 億債務。
一個小小的手機殼,雖然不起眼卻逐漸成為了不少人的生活 " 必需品 ",在淘寶搜索 " 手機殼 " 關鍵詞,跳出來的商品銷量過萬的比比皆是,而除了米面油紙這樣的生活必需品外,在其它的商品類目中很難找到銷量能夠與之媲美的商品。
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有 75% 的智能手機用戶都在使用手機殼,而每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都超過 10 億,以 2021 年的 14 億智能手機出貨量來計算,手機殼的市場存量用戶就高達 10 億。而且,還有超過一千萬的用戶會購買 12 個或更多數量的手機殼,其中大多數為女性用戶且用戶黏性極高。
龐大的銷量背后則是手機殼本身的低廉成本,除了設計成本外,手機殼本身的物料成本其實很低。以最暢銷的透明防摔手機殼為例,淘寶上的售價從十幾塊到幾十塊不等,而外觀、功能、材質則是大同小異,即使是號稱不變黃、更耐用的增強材質,實際上的成本也不會比普通款式高多少。
大家不妨打開阿里巴巴,搜索 "iPhone 手機殼 ",就可以看到以 iPhone 手機殼為例,大多數的硅膠手機殼、透明手機批發價格都在六七塊到十幾塊之間,其中不乏一些特色手機殼,實際上的價格也遠低于淘寶上出售的價格。
而且,如果你是商家,還可以通過阿里巴巴直接與廠商聯系,生產帶有品牌 logo 的定制款,或者使用更好的用料以便在銷售時賣個更好的價格,而實際成本并不會高出多少。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阿里巴巴上的這些手機殼都是銷售主力,每一個手機殼都可以帶來近 200% 的收益,背后的利潤有多大可想而知。而在這些 " 量產 " 手機殼之上,則是定制手機殼和擁有自主設計、專利的手機殼,其中定制手機殼的一大來源其實也是阿里巴巴這樣的批發渠道。
目前常見的定制手機殼往往采取 " 來圖定制 " 的方式,用戶提交符合要求的圖片,然后廠商將圖片印刷到手機殼的背面。從材質來看與售價十來塊的手機殼基本相同,僅僅是多一道印刷流程就可以賣出翻倍的價格,商家可以選擇自己采購印刷設備,也可以選擇直接與相關手機殼廠商合作。
自購設備在賺回設備成本后,后續的染料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與廠商合作則是近乎無成本的賺取中介費,雖然不多但是卻沒有成本風險。
至于更高端的手機殼品類,則是杰美特這樣擁有自主品牌廠商的天下,而且單品售價往往超過 3 位數。走的則是以設計、防護功能為主的路線,比如杰美特的 iPhone 手機殼產品線中就不乏高防護度的手機殼,雖然價格不低,但是對比 iPhone 損壞后的維修價格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所以,這些高價手機殼也總是不乏買家的關注,只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如今更受歡迎則是以潮流、時尚設計為主要賣點的各式手機殼,也就是大家常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看到的款式。
這些手機殼頗受主要女性用戶的喜愛,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女性的 " 第三配飾 ",根據不同的穿搭、季節和心情,女性用戶會選擇不同的手機殼來搭配。而且,不僅是女性用戶如此,男性用戶購買手機殼的數量也在增加。
以小雷自己為例,就為 iPhone 13mini 買了三個手機殼,如果不是該型號適配的手機殼較少,可能會購入更多。其中一部分手機殼是為了換個手感購入的,另一部分則是單純喜歡它的外觀設計,而且花幾十塊換個手機殼也能夠給自己一個 " 換了手機 " 的錯覺,而兩者的成本差距明顯。
手機殼熱銷,而手機廠商們卻很難高興起來,因為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連續幾個季度出貨量下降,甚至 " 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換手機了 " 都一度成為了微博熱搜。以今年 Q1 的 1-2 月銷量為例,國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22.6%,幾乎跌了四分之一的出貨量。
而且,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的數據,中國的手機用戶平均換機周期也從 18 個月延長到了 28 個月,年輕人將更多的花費放在了其它消費品上,換手機已經不再是多數年輕人的剛需。
而不再熱衷于換手機的年輕人則開始以換手機殼來保持自己的新鮮感,所以,手機殼的熱銷背后,實際上也是手機廠商所要面對的危機。如何重新吸引年輕人關注新手機成為了許多廠商所頭疼的問題,可以看到近年來在手機市場中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啟用流量明星來代言手機,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聯名定制款,希望能夠通過 IP 和明星來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手機銷量下跌,一部分原因是露營等其它愛好的火熱,讓年輕人有限的資金轉入了其它消費市場,另一部分原因則是手機行業最近兩年的原地踏步。雖然新一代手機在處理器性能、影像技術等方面都有不小進展,但是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2019 年發布的手機依然能夠滿足日常需求。
從性能來說,即使是對性能要求最高的原神,實際上也可以在多數 2019 年的手機上流暢運行,而玩家人數更多的王者榮耀等游戲,則更是對手機配置沒有多少要求。以至于有業內人士笑稱,手機行業現在或許急需一款新的、對設備性能要求高的爆款手游出現,因為可以帶動相當一部分手機用戶的換機需求。
而屏幕、影像方面的性能提升,對于占主要份額的中低端手機用戶而言更是感知不強,2K 和 1080P 的日常使用體驗除了 2K 屏幕續航更低外,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影像性能的提升,對于多數用戶來說也是偽命題,除了少數的夜景拍攝體驗差距較大外,多數情況下的差距都很小,不足以成為用戶換機的動力。
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于普通用戶身上,即使是熱衷于換手機的數碼產品愛好者,最近兩年的購買動力也明顯下滑。一方面是手機售價的上調讓換機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換機所帶來的提升十分有限,讓多數數碼產品愛好者都選擇作壁上觀,靜待更值得購買的產品出現。
雖然小雷經常吐槽 " 科技以換殼為本 ",但是終歸還是希望能夠看到一些新的東西,不管是折疊屏還是屏下攝像頭技術,在 2022 年接下來的時間里如果能有更多好的產品上市,至少能夠讓人對手機行業恢復一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