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競賽圈里,又出現了一個重量級選手。它的核心,來自華為。
5月7日,經過一年多的超長預熱,華為聯手北汽集團打造的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本正式上市,這是雙方合作5年后的第一款產品,出手即王牌。
當晚,兩家的“斜杠”高管——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余承東共同亮相站臺,這款HI版阿爾法S的“咖位”可見一斑。
搭載了華為最強自動駕駛技術的這款車,是北汽新能源智能化轉型的戰略車型,更承載著華為造車攻堅的重要使命。余承東稱,“這款新車的自動駕駛系統硬件架構是世界最強,沒有之一。”
作為最有知名度和存在感的中國企業,華為進軍智能汽車業的動作備受矚目。在問界M5智選模式初嘗甜頭后,如今通過HI模式深入探索的華為,野心沒有邊界,王者也志在必得。
巔峰出道
北汽極狐阿爾法 S HI,是首款搭載華為HI的量產車型。
HI 即 Huawei Inside,是華為給深度合作車企準備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包含華為 DriveONE 高壓電動平臺、鴻蒙智能座艙、華為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ADS 等技術,搭載HI的車輛,能夠實現城市高階輔助駕駛能力。
可以說HI的核心,主要在于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只有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才可以標上 HI 的 LOGO。
在去年上海車展期間,華為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ADS流出的演示視頻就已令人驚嘆,這次是真的用在量產車上了。余承東自信地表示,華為自動駕駛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強的自動駕駛系統,沒有之一。
他的話聽起來還有點凡爾賽:“我們硬件具備的能力是 L4,但我們不敢這么宣傳,這是法規的要求。最多是 L2.99,因為法規要求 L3 出了事故都是由車廠負責。”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首席運營官王軍介紹,極狐阿爾法 S HI 版能夠根據導航路線實現自動上下匝道、自動變換車道、自動通過 ETC 收費站等功能,在城市道路場景,還可識別道路上的非機動車實現主動避讓。
極狐官方稱,這是首款支持“城市道路智能駕駛”的量產車。由于城市內部路況復雜多變,國內即便是自動駕駛能力靠前的小鵬汽車,也只能在高速和部分城市快速路實現此功能,并且需要依賴高精度地圖。據悉,小鵬最新城市可用的點對點NGP輔助駕駛系統,還得等6月上市的G9。
顯然,在智能駕駛上,華為大秀了一把肌肉,也讓極狐這款新車在業界掀起巨大的討論熱度。
這枚打在極狐阿爾法 S 車身上的小小紅色“HI”LOGO,代表著此車裝置有華為強勁技術Buff,影影綽綽地暗示著某種歸屬。有了華為的加持,該車的身價從30萬級躍升至40萬級別,接近高端品牌的定位。
不過,雖然用了華為最強的自動駕駛技術,但華為還是強調自己是輔助角色。與華為智選模式不同,極狐HI的銷售主導權還是在極狐自己手上。
余承東說,HI 合作模式中,極狐是運營主體,華為是協助,這款車的部分零售可能會由華為銷售,但主體還是北汽新能源的銷售網絡和銷售體系,華為只是提供部分零售店。
北汽對極狐HI寄予極大的期望,希望借此拯救其疲軟的業績。2022 年第一季度,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實現營收 17.31 億元,同比增長 108.42%,但同期歸母凈利潤虧損同比擴大 12.08%錄得 9.57 億元,2020 年至 2022 年一季度,累計虧損高達 126.77 億元。
對于今年的銷量展望,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顯得非常有底氣,他表示“要賣到斷貨,沒有庫存,無論說多少都不足以支撐這么好的技術、這么好的產品。”
與華為的深度合作,或將成為北汽系能源的重要轉折點。
野心很大
極狐HI版對北汽意義重大,對華為同樣如此。
聲稱不造車的華為,現如今除了汽車的外殼,幾乎掌握了電動車所有重要的“器官”和“神經”,這就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目前與華為有深度合作的車企有廣汽埃安、賽力斯、北汽極狐以及阿維塔這四家,其中與賽力斯、極狐的合作關系更緊密。
華為通過智選模式和HI 模式與他們合作。智選是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HI 則是雙方共同定義、聯合開發,使用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這兩種模式下,整車制造均由車企負責。
問界M5和極狐HI的面世,分別代表了這兩種模式,后者更植入了華為最先進的技術,彰顯著這家公司的“造車”野心。
華為兩個字似乎具有點石成金的能量,憑借技術、品牌、渠道等優勢,華為在汽車界的存在感越來越高,也帶動了相關車型銷量大漲。
以智選模式合作模式下的賽力斯為例,其4月份銷量錄得3439輛,同比大增1248.63%。
而月銷只有1千輛左右的北汽極狐,早在去年就表達了對華為HI版車型的巨大期待。
智選與HI兩種不盡相同的打法,都是華為對外深度合作的試探性方案,它還會聯合更多合作伙伴,擴大在車輛智能化上的影響力。
此外,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汽車手機互聯方案 HUAWEI HiCar ,也在開疆擴土。
華為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期內 HUAWEI HiCar 合作了34家車企、112款車型,并累計裝載1千萬臺車輛。華為車機系統大面積鋪開,隱隱要成為汽車界的安卓。
雖然華為一直在刻意淡化“造車”概念,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品牌以及技術的巨大優勢,能迅速傳導給合作方,華為也因此成為國內車企爭相“聯姻”的對象。如今,借助首款極狐 HI 版車型,華為又秀了一波智能駕駛技術的肌肉,意圖提升其在汽車行業的地位。
事實上,“技術派”華為將自己的優良傳統也用在了汽車上。3月28日,華為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 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領域,2021年華為的投資達到約67.2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達到5000人的規模。要知道,去年國內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的研發投入才剛破百億。
華為并不諱言自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夢想和野心。華為想成為“汽車領域的第一”,在一次訪談中余承東直言,這既是(華為的)愿景也是信念。他進一步說,汽車工業從機械化走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這正好撞到了華為最有優勢的地方。
在這個5月,極狐和華為都信心滿滿地把極狐HI這張王牌打了出去,但北汽新能源能否借此“咸魚翻身”、華為又能否靠HI模式進一步把握新能源市場,這一切只能等待市場的檢驗。
或許多年后回看,這是一個改變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的重要節點。
【來源: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