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已逐步發展成熟的時期,云原生由于具備彈性擴展和響應、服務自治和故障自愈、跨平臺及服務的規模復制的能力特性,成為了充分發揮云效能的最佳實踐路徑。中國信通院在《云原生發展白皮書(2020年)》中指出,云計算的拐點已至,云原生成為驅動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云原生平臺將成為95%以上的新數字化計劃的基礎,而2021年這個比例不到40%。由此可見,未來三年中國云原生實施的步伐和速度將會爆發增長,云原生將引領下一個黃金云時代。
云原生無疑是當下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卻也是爭議較多的話題,業內圍繞云原生有著多種概念解讀,為不少正在考慮向云原生遷移的企業帶來了困惑。那么究竟什么是云原生?我們來看一看Gartner是如何定義的。
Gartner在其報告中指出,目前業內對云原生主要有四種定義:
第一種是Gartner對云原生的定義:可以優化的利用或實現云特性。
第二種是基于云原生架構的視角:遵循架構原則,如Gartner的LIFESPAR原則(即“防延遲、可監測、防故障、事件驅動、保障安全、并行化、自動化以及根據資源成本靈活調整”)或12要素應用。
第三種是CSP原生:可以理解為在云服務提供商平臺上使用其原生的功能,如PaaS服務、可用區域或無服務器,具體到產品比如Amazon RDS、AWS Lamda和AWS Elastic Beanstalk。
第四種是容器原生:是專注于容器和Kubernetes技術的原生,該技術主要由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推動。
由于國外和中國的云使用場景和部署模式不同,私有云依然是目前中國主流的實施模式,中國企業的主要云原生場景是基于第四種容器原生,即將虛擬機替換成容器,搭建容器云,以實現創新、敏捷和成本優化的核心目標。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85%的組織將在生產環境中使用容器,而2020年這一比例不到30%。容器技術的應用價值在于實現異構資源的標準化,可以有效解決異構環境的部署一致性問題,提高資源的復合利用率,在中國企業搭建基于私有云的云原生平臺時,提高云平臺建設運營和交付的效率。
隨著容器和Kubernetes成為主流的云原生技術,越來越多的企業向云原生技術棧升級,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由于對網絡服務質量、數據處理和技術創新有較高需求,已經大規模擁抱云原生技術,運營商、政府等其他行業也在逐漸加大新興技術投入,為降本增效而使用云原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主要云廠商正積極推動云原生在用戶場景落地。
綜合云服務廠商在云計算領域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完整服務生態,并依托公有云優勢,向用戶提供公有云原生服務,如: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已經快速推出了多款云原生實例。阿里云原生覆蓋容器、微服務等20余款產品,擁有最全面的產品布局。華為云原生基礎設施打造了云容器引擎、云容器實例等8大核心容器產品,并構建了云原生裸金屬、云原生高性能計算、云原生混合云、云原生邊緣計算四大解決方案,滿足企業對高性能基礎設施、分布式業務架構、完善的云原生應用生態的訴求。
除公有云大廠外,主要服務企業用戶的私有云或專有云需求的云軟件提供商,依托自身虛擬化或者云原生架構的云平臺搭建和云應用遷移優勢,通過容器云、微服務、DevOps 等能力不斷推動云原生的行業深化,如:安超云、博云、時速云。安超云原生引擎ArcherKE是一款面向現代化應用,信創兼容的云原生服務平臺,以Kubernetes為核心,融合安超云操作系統、云管理平臺與軟件定義網絡,為企業云原生應用提供一站式的環境搭建、應用管理、發布更新、持續集成、服務治理、運維監控能力。博云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技術中臺、容器云、微服務治理、API網關、DevOps平臺、一體化云管平臺、超融合、邊緣計算平臺等,其中容器領域的BeyondContainer容器云服務是博云代表性產品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相較于之前云原生技術主要集中在容器、微服務、DevOps 等領域,現如今的技術生態已擴展至底層技術、編排及管理技術、安全技術、監測分析技術以及場景化應用等多元化方向。筆者相信,在云計算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云原生充分發揮云效能,為企業帶來的降本增效的更高價值,必定會成為下一個井噴式的技術增長點,引領下一個黃金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