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鄭州暴雨,以“智慧隧道”為目標建設的京廣隧道段受災嚴重,造成多人遇難和車輛財物受損。盡管氣象部門已經提前發布過相關預警信息,但從事后眾多媒體對事件親歷者的采訪報道中看出,在駛入隧道前后,駕駛人員并沒能收到或者看到相關的預警信息,包括地圖導航都依舊顯示“全綠”可通行的狀態。這一事件,讓智慧高速和智慧隧道建設和應用受到熱議,也讓交通氣象走進人們的視野。
為了緩解天氣對于道路交通的不利影響、避免不必要的經濟和生命損害,發揮氣象在交通領域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墨跡赤必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深入氣象數據、氣象咨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以產品組合的方式提供打包服務,為交通領域提供專業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
高速及城市交通氣象服務需求迫切
在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16萬公里。據統計,全國每年高速公路通行受阻、管制通行的情況,38%都是由惡劣天氣造成,超22%的交通安全事故也是由惡劣天氣引起的,并且因每次道路受損修繕的經濟損失小到幾十萬,大到上千萬不等。
相對于高速公路,城市對交通氣象服務的需求也很急迫。城市交通氣象服務是人們選擇出行時間、出行方式主要的參考依據。從當前大部分城市的建設情況來看,城市交通氣象的建設主要由各城市地區與當地地市級氣象部門牽頭進行,氣象信息的播報也大多以常規的天氣預報內容和方式為主,由于缺乏具體的道路等場景數據,也影響了及時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收集、預警和發布。尤其在汛期突發暴雨造成城市道路擁堵時,有的城市出現強降雨過程中導致某些路段短時嚴重積水引發事故甚至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例子屢見不鮮。因此,如何確保在氣象災害發生的同時,快速發出預警信息并及時應對突發情況,也是交通氣象服務與建設的關鍵。
精細化、場景化交通氣象服務精準賦能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象萬千。例如,北方秋冬季節寒潮來襲時一般會氣溫驟降,并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這往往會影響運輸時效,增加車輛故障風險,影響安全;每年六七月份,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會有梅雨季,空氣濕度大,道路能見度差,路面濕滑,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對于交通氣象而言,實測數據至關重要,但現狀是觀測點分布較遠,精細化程度遠遠不夠。
作為國內較早進入氣象領域的企業,墨跡赤必每天可從國內外氣象機構獲得上百GB的氣象大數據,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學習氣象數據在歷史上的變化趨勢,分析氣象大數據,針對道路交通,提供分鐘級降水和公里級別的格點預報,并與道路信息結合,向高速行業用戶提供交通路線氣象輔助規劃、路面濕滑指數預報、車輛限速與安全車距預報、剎車與休息提醒服務、災害天氣智能識別等場景化氣象服務。
”復雜氣象條件下快速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大,所以道路交通以產品組合的方式進行打包服務,以精細化的數據產品如公里網格預報預警、分鐘級短臨雷達、實時云圖、臺風路徑預報等結合交通可視化圖標分析,我們可以為危險路段發送預警提示,產品組合不但能應用與道路交通,也可應用于供應鏈運輸與長途運輸。而在江浙滬一些地帶,團霧頻發,來得快去得也快,從氣象及云圖監測很難被監測到,我們為此還會建立車載大數據平臺,以車載攝像頭監測到的團霧圖像進行上傳,通過AI圖像識別進行計算,將識別結果下發后方車輛,做到到快速識別,及時預警,降低車禍的發生。”墨跡赤必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墨跡赤必交通氣象服務解決方案在2020年就已經在與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合作中實現場景落地,為合作方就滬杭甬高速公路沿線1252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提供氣象服務,從路線規劃到安全保障,基于精準的氣象服務向駕駛人員提供最有效、最安全的行車路線和時長導航建議。同時,在安排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作業計劃時,運維單位也可以通過墨跡赤必提供的氣象預報服務,避開惡劣天氣,選擇天氣條件合適的時間來科學決策人員調度、施工設備部署等工作,保障作業施工的安全性和進度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