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SDN是最為熱門的IT話題。然而近年來似乎聲音逐漸微弱。在近日,業內知名技術自媒體“特大號”發布《到底是誰殺死了SDN?!》引發了大量的討論。本文無意繼續深入SDN的定義,在這里僅僅想討論為何SDN在傳播上始終沒有達到大家期望的高度。
解耦或綁定?
在筆者看來,無非兩點,一是大家認可的SDN已經成為許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虛擬網絡一部分,無需單獨作為一個產品討論。另一方面,就是網絡廠家對待SDN的技術路線過于看重商業模式,看SDN的最初的模樣:
”To designing, building and operating networks that promised increased agility and extensibility by decoupling.”
SDN的目標:應用層,控制層和基礎架構解耦
重點是解耦。靈活性和擴展性等價值都因解耦而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新技術,特別是數據中心和云網絡中引入Overlay之后,大家突然發現SDN不但沒有解耦,反而被賣盒子的交換機廠家越綁越緊了。
硬件SDN方案,必須交換機支持vTEP等SDN功能,而且往往需要配合同廠家的SDN控制器使用,這樣一來,用戶的維護,擴展和升級的繼續投入往往不得不得考慮同一家SDN網絡供應商。遷延日久,綁定關系愈加緊密。
峰回路轉
安超軟件定義網絡即ArSDN,具有原生的中立性和充分解耦的特質,無需特定的網絡硬件。不同于硬SDN方案,ArSDN使用普通的交換機作為Underlay層的連接即可,拒絕綁定某一品牌的交換機,同時也不需要交換機支持vTEP等SDN功能。完全免除了硬件SDN方案中被某一廠家綁定的顧慮,同時極大降低了硬件交換機的開銷和選型工作,不再需要考慮VxLAN SDN功能授權和支持型號等問題。
同時,ArSDN功能豐富,可支持Openstack / K8S 容器 / Vmware / 裸金屬 / 信創等不同底層基礎架構的統一L2/L3網絡管理。并內置有微分段防火墻,流量鏡像,QoS,服務鏈等功能。
通過DCI功能可實現跨POD的流量互通,支持BGP EVPN等協議。
ArSDN具有軟件或硬件多種網關方案,適用于不同需求。
可組建云安全資源池等場景,應對傳統邊界安全方案難以感知云內威脅等問題。
總結
ArSDN完全和網絡硬件,不同基礎架構的集群解耦:即選用ArSDN的用戶無需考慮搭配何種路由器,交換機;也可以選用多種類型的虛擬化集群,甚至容器和裸金屬集群。并將統一的L2/L3網絡覆蓋于上述的基礎架構之上。
另外,性能上ArSDN除了原生具有分布式轉發機制,對于網關等關鍵部分,可選用不同的方案進一步增強整體性能和功能。
因此,ArSDN可在避免被廠家綁定,極大的降低用戶的硬件擁有成本的同時,為用戶提供高性能和安全可靠的云網絡方案。
總的來說,ArSDN能夠將云端網絡化繁為簡,滿足用戶異構云網絡納管和安全防護需求,真正實現私有云網絡的靈活運維管理,加速政府和企業用戶數字化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