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我國互聯網無障礙環境建設初見成效。截至今年5月初,共有375家(個)網站和APP完成改造并通過評測,圍繞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購物、辦事、就醫、電信服務等高頻事項場景實現重點突破,幫助更多老年人、殘疾人享受智能化服務。自2016年起,訊飛輸入法一直致力于推動信息溝通無障礙,通過語音識別、OCR、NLP、翻譯等前沿AI技術,實現無障礙輸入,幫助在互聯網世界和智慧生活之間搭建起“盲道”。
5月19日全球無障礙宣傳日前夕,《人民日報》記者采訪了科大訊飛輸入法業務部總經理程坤,詳細詢問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作為裝機量很高的輸入法,在適老化及無障礙工作方面開展的情況,以及信息無障礙改造、產品設計中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
無障礙輸入是訊飛輸入法長期關注和支持的領域。目前APP適配Android和iOS系統的無障礙模式,支持1分鐘400字快語速輸入、語音面板振動提示、23種方言語音輸入、Emoji表情朗讀、自動播報拍照信息等,一定程度上解決視障人士使用手機打字遇到的種種阻礙。
成績顯著,同時挑戰猶存。在開始做無障礙功能初期,訊飛輸入法的工程師不懂障礙人士需求,障礙人士不懂技術,也沒有渠道反饋需求。為此,訊飛輸入法團隊做了大量用戶調研,深入分析無障礙報告,還對接視障人士的聯絡群,廣泛收集需求和建議,將新功能第一時間交由他們體驗,根據反饋不斷打磨產品,一點一點摸索出協同機制。
在支持無障礙功能的過程中,互聯網應用的通用設計理念仍有待提升。推動無障礙生態建構,有賴于軟硬件廠商的協同發力。從自身實踐出發,科大訊飛輸入法業務部總經理程坤提出,目前應用改造的最大難題是如何適配不同操作系統,讓使用不同手機機型的殘障人士都能用得上無障礙應用。“目前我們正聯合手機廠商,通過定制版無障礙輸入功能,盡可能適配更多手機機型,讓用戶盡可能獲得相對一致的使用體驗。”2021年底,訊飛輸入法聯合MIUI打造小米定制版無障礙輸入,除了高度適配小米系統,還加入多語種鍵盤,讓視障人士也能便捷自如的涉外交流。
當普通人享受互聯網的便利時,障礙群體對網絡生活和數字技術有著他們特殊的需求。目前,我國信息無障礙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產品服務供給不斷增強、信息普惠短板加快補齊,關注無障礙社會氛圍初步形成。同時也應看到,信息無障礙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久久為功,將專項行動轉化為長效機制。可以看到,隨著人工智能的融合創新,有效降低互聯網應用交互的門檻。對此,訊飛輸入法呼吁廣大企業攜手以科技向善為己任,從軟硬件各方面的努力,推動提升無障礙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