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國將網絡安全放在與軍事戰略同等重要地位的背景下,提升我國網絡安全競爭力迫在眉睫。在此次的冬奧安保中,我國實現了自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來首個冬奧“零事故”,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實力”,提升了我國的網絡安全國際影響力。
后冬奧時代,“零事故”實戰經驗是否能夠形成新架構新模式、盡快幫助我國重要領域行業提供及時有效的監測和處理服務,并為大型網絡攻擊做好防御準備、從實戰防御上提升我國網絡安全競爭力等,已成為擺在網絡安全行業從業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中國實力”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
俄烏沖突以來,網絡對抗加劇,針對國防、能源、交通、金融、公共服務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已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常見問題,加強網絡防御勢在必行。以美國為首的互聯網大國,已陸續將網絡安全列入新的戰略計劃,并通過加緊與他國的合作,提升本國網絡攻防能力。
22年3月,美、歐盟通過新《跨大西洋數據隱私框架》,標志著美國-歐盟關系力量的新發展,同時加強了對信息情報活動的嚴格和分層監督;22年5月韓國正式加入北約卓越合作網絡防御中心,與他國共享網絡演習資源,為北約及其成員國的網絡攻防發展添磚加瓦;同月,日本、美國等七個國家和地區同意“跨境隱私規則”(CBPR),建立新的合作框架,以開展數據共享多邊合作模式……
可見,在大國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各國紛紛把網絡安全視為提升國家實力的顛覆性技術。我國網絡安全技術起步較晚,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因此利用好一切資源,將目前的實戰經驗總結、傳播并發揮到最大成為提升我國網絡安全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2022年2月20日,奇安信以“零事故”交上了北京冬奧網絡安保的滿分答卷。從2019年12月成為北京冬奧官方贊助商開始,到組建冬奧網絡安全衛士,從11支冬奧保障團隊夜以繼日協作協同的備戰階段再到監測、修復、研判、阻斷和處置威脅,全方位保障冬奧賽事期間的網絡安全運行。奇安信在面對網絡信息系統規模大、結構復雜的挑戰下,在面對國際高水平黑客多次攻擊的壓力下,經過八百多個日夜的探索和實踐,最終成功兌現了網絡安全“零事故”承諾。
這是自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以來第一個“零事故”冬奧,是國際重大賽事在網絡防御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此次優秀的成績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實力”,更使我國有望成為網絡安全國際舞臺上的后起之秀。
網絡安全建設“新定義” “破圈效應”保障各行業安全
“北京冬奧網絡安全“零事故”的防護經驗,是寶貴的“冬奧遺產”,對提高我國網絡安全整體水平意義重大。”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冬奧網絡安全“零事故”宣傳周上這樣說。“零事故”成績是來之不易的,總結好遺產成果,將成果中的技術體系利用到下一次的安全威脅事件中是“零事故”防護經驗的再次升華。
除了俄烏網絡戰外,其他安全事件也證明了網絡攻擊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尤其是關基設施的新威脅。從美國國家安全“電幕行動”入侵并窺視了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到北京健康寶在使用高峰期遭受境外網絡攻擊,試圖擾亂中國防疫秩序,可以看出,我國已成為國外黑客攻擊炙手可熱的對象。在此背景下,奇安信在冬奧“零事故”中創新總結的“中國模式”“中國架構”“中國服務”“中國產品”有利于降低我國各行各業在網絡攻擊威脅中受到的危害。
這四個創新實現了網絡安全建設的體系化,從安全策略、組織架構、安全資源等方面,從全局視角實現了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與全面覆蓋,真正做到了“事前防控”。在我國關鍵領域重要行業面臨網絡威脅時,該創新可以實現在全過程、全周期、全維度保障其網絡安全,在威脅初期即可通過搭建安全制度體系,完成網絡安全風險監測,將威脅危害程度降至最低,保障各行業安全發展。
“零事故”的破圈效應,是數字經濟背景下,為其他重要領域重要行業提供服務和安全保障、將各行各業協同協作落地的表現,將為保護相關領域的數據安全、共促“數字中國”做出貢獻。
最后,冬奧“零事故”讓奇安信在經過八百多天浴血奮戰后迎來收獲期。目前,從行業的競爭力上看,奇安信摘得果實。再次鞏固了其行業龍頭地位。“
零事故”后的總結和傳播,不僅挖掘了屬于奇安信獨有技術、產品,形成了獨有的架構、模式,更讓行業看到了“中國代表隊”的實力;其后,奇安信還將分享果實。以中國模式、中國架構、中國產品和中國服務的創新為引領,加快網絡安全行業的創新步伐,帶動網絡安全行業全面進入實戰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