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消息,聯發科今日宣布推出旗下首款支持 5G 毫米波的移動平臺 —— 天璣 1050。但除此之外,它只是現有天璣 1100 SoC 的低配版。
天璣 1050 采用臺積電 6nm 制程,搭載八核心 CPU,包含兩個主頻 2.5GHz 的 Arm Cortex-A78 大核,GPU 采用新一代 Arm Mali-G610,支持 5G 毫米波和 Sub-6GHz 全頻段網絡的雙連接和無縫切換。有消息稱搭載天璣 1050 的終端產品將于第三季度亮相。
此外,聯發科還發布了兩款移動平臺,包括支持全頻段 Sub-6GHz 5G 網絡的 天璣 930 5G 移動平臺和支持 4G LTE 網絡的 Helio G99 4G 移動平臺,豐富移動平臺產品組合。
IT之家了解到,隨著 5G 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體驗到更成熟的無線通訊技術,而全球的 5G 方案大致可以分為毫米波和 Sub-6GHz。兩種方案各有優缺,選擇不同的 5G 方案是各國分別基于各自實際的選擇。
毫米波相比 Sub-6Ghz 將釋放更大潛力,目前我國也在積極布局該領域研發應用。對于 5G 網絡的建設來說,無論是 Sub-6GHz 還是毫米波,并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現實因素導致先后發展順序不同。
以我國為例,我們 2G 的工作頻段主要是 900MHz 和 1.8GHz,3G 和 4G 工作頻段主要為 1.9GHz、2.1GHz 和 2.6GHz,而 5G 則主要是 Sub-6Ghz 頻段,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需要覆蓋 5G 網絡的范圍更廣,前期選擇這種方案更具經濟性(NSA 也是這種原因),但后續必然也會見縫插針地在人群密集地區使用毫米波方案,兩者之間并非不可兼得,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問題進行爭執。
科普:毫米波是指波長在 1—10mm 之間的電磁波。由于波長較短,毫米波對應的頻率為 30GHz—300GHz。而 Sub-6GHz 是指頻率低于 6GHz 的電磁波。
按照國際標準組織 3GPP 的標準,5G 頻段分成 FR1 和 FR2 兩個范圍,其中 FR1 頻段的頻率范圍是 450MHz—6GHz,FR2 頻段的頻率范圍是 24.25GHz—52.6GHz。Sub-6GHz 和毫米波的頻率恰好分屬這兩個頻段范圍。
受制于無線電波的物理特性,毫米波的短波長和窄光束特性讓信號分辨率、傳輸安全性以及傳輸速度得以增強,存儲容量也更大,更容易解決用戶上網的擁堵問題。但這種技術的覆蓋面積比較小,更適合在車站、機場、體育場館等人口密集的場景應用。Sub-6GHz 雖然在傳播速度和帶寬容量上都比毫米波遜色,但其最大的特點是信號穿透力強,傳播距離與毫米波相比更遠,更容易解決大范圍區域的信號覆蓋問題。
相比之下,采用 Sub-6GHz 方案運營的 5G 網絡的覆蓋率更廣,實測表明 Sub-6GHz 方案是采用毫米波方案運營 5G 網絡覆蓋率的 5 倍以上。
此外,短波長的特性使得毫米波的穿透力也很不理想。據以往的研究顯示,采用毫米波技術的 5G 手機幾乎可以被任何東西擋住信號,電話亭、玻璃、樹木和雨水等等,只要基站和手機之間有遮擋,5G 網絡就可能回落到 4G 狀態。
【來源 :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