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的一個問題引起熱議,“如何看待科學家越來越多使用社交媒體”,人們對知識分子做“網紅”的原因感到好奇。
隨后,科研公眾號《返樸》在5月19日的直播中,對“科研工作者該如何對待流量與網絡社交平臺?”進行了跨界討論。
無論是在知乎問答下,還是在學術圈的直播交流中,科研學者們對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原因現身說法——“去偽存真”,讓真正的科學占據輿論高地。
讓科學“去偽存真”
社會心理學博士、知乎社會心理學答主“狼寶寶”談到他在知乎當答主的原因,“一方面是作為科學家的職責,我有義務把科學知識傳播出去,而不是在象牙塔里自娛自樂;另一方面不希望看到在流量面前偽心理學打敗心理學占據輿論高地”。
在直播中,他講述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刮起“人格心理測試”風潮的MBTI。事實上,MBTI測試早被真正的心理學研究者所批評,因為從科學角度來看MBTI這種所謂的心理測試信度很低。即便如此,非科學的MBTI仍在年輕人朋友圈里流行,這讓真正的心理學研究者感到遺憾。
去年 4月的“熟雞蛋返生孵小雞”假論文事件發生后,在知乎上被大量討論。“河南一校長發表熟蛋返生孵雛雞論文,稱利用特異學生意念和能量傳播,為什么該論文能發表?暴露了哪些問題?”的問題下,有1713個回答,他們有來自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的在讀博士、西南政法大學的法律碩士、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遺傳學博士等,從不同專業不同角度,用科學手段和實驗去抨擊這篇論文。
很快該文章發表的雜志被停刊整頓,作者自稱所屬的“北京相對論研究聯誼會”也被認定為非法社會組織并被依法取締。
類似MBTI、“熟蛋返生孵雛雞”的非科學、偽科學,通過短視頻、自媒體等方式肆虐傳播,使得越來越多科學研究人員走上社交平臺,把真正的科學大聲講出來。
高能物理博士、知乎物理學答主子乾認為,科學行業人士不應該“圈地自萌”,要打破科研圈子的壁壘,把科學精神的內核延伸至普羅大眾。讓科學“去偽存真”,是科研工作者在流量時代走向大眾的原因之一。
科研群體的“學術后花園”
參與《返樸》話題直播的嘉賓中,有四位學者是通過知乎認識的,在話題交流中他們發現,無論是網絡熱點事件,還是各種“智商稅”商品,很多打著科學旗號的偽科學內容在知乎被針砭,絲毫站不住腳。
為何偽科學的第一“翻車現場”大多發生在知乎?
在知乎正在進行的“寫給未來的答案”活動的問題中,可以看到有來自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陸由俊、科普中國、中科院物理所等專家學者和機構的回答,還有很多領域的優秀答主,他們大多都是各行業從業者以及在讀博士、碩士,在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等相關問題下寫出自己的回答,并與其他用戶進行探討交流。
例如,《科學》雜志刊登中國天眼FAST重大發現,在這則問題下就有論文第一作者、國家天文臺博士馮毅的親自答。在這樣的專家學者聚集地,那些炫技的偽科學內容暴露無遺。
大量的專家院士、學者、科研工作者在知乎向普羅大眾科普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把知乎當做“學術后花園”,進行更加深入的科研交流,甚至還會給本身的研究工作帶來新思路。
在直播中“狼寶寶”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曾經在知乎上讀到的一篇關于“顏色心理學”的回答,激發出他對這個課題的新靈感,后來他嘗試在顏色心理學沿著這個方向做了研究,并成功發表了論文。
“心理學的研究通常會關注x變量到y變量的因果關系,這是最基本的科學思路。但知乎上不同領域的牛人太多了,他們經常能夠想到x變量以外的其他變量,他們的這種直覺可能沒有足夠理論依據,但能帶給我一些不同的研究方向”,“狼寶寶”在直播中聊到。
在流量時代,無論是身居科研一線的科學家、還是在科研世界奮斗的學者,他們有的以科普教育者的身份做著科學傳播,有的以專業研究者的角色做著深入的學術交流,知乎也成為了最受科研群體歡迎的“學術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