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市關于存量數據中心資源又有了新的管控政策,關于數據中心PUE值等核心指標,政策一再收緊,低效老舊數據中心淘汰在即。
正是基于一線城市 IDC 能耗審核嚴格、資源稀缺的緣故,環京數據中心資源以其能夠大力承接北京溢出需求的新姿態走上風口,引發各方新一輪圍觀。
在數據中心領域,時延是指網絡一端傳送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考驗的主要是傳輸距離。因此,承接北京客戶需求的跨省界數據中心又多了一重選址方面的考量因素。顯而易見,數據中心選址,距離北京越近越好。
環京地區,廣義上指的是地理上與北京接壤的承德、張家口、保定和廊坊4個城市;狹義上指的是上述4個城市中與北京相鄰的縣市,如三河、大廠、香河、固安等縣市。在環京地區,距離北京最近的地區是燕郊,因此,不難理解燕郊成為了環京的數據重鎮,也成為了數據中心服務商們新晉的兵家必爭之地。曾成功打造國內首個數據交易產業園——IDP.國際大數據交易產業園、亦莊國際金融數據港等項目的IDC老牌廠商企商在線也不例外,早已搶灘燕郊這片數據高地,開始全面布局燕郊市場。
燕郊,向來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燕郊歷史悠久,百度百科顯示,燕郊因春秋戰國時地處燕國都城(今北京)的城郊而得名,清康熙年間,在燕郊修建出京首站行宮,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的美稱。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2年8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1999年12月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又添新利好
地處京津冀腹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燕郊在環京地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燕郊,也成為北京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不僅如此,數十萬在北京工作的人也成為了燕郊購房的主力軍。
多年來,房地產的廣告文案都會提及,燕郊三十分鐘可以直達國貿。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通州區,而通州區與燕郊僅有一河之隔。不僅如此,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項目已于2021年開始動工,途經朝陽區、通州區、平谷區以及河北省三河市,是北京與河北之間首條跨省地鐵線路,全部工程預計2025年底完工。可以說,燕郊-北京的交通網絡如今已是四通八達。
正是基于上述諸多因素,燕郊的區位優勢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為加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發揮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和橋頭堡作用,北三縣與副中心一體化發展正在全面提速。借力一體化發展的契機,燕郊又迎來新一重利好:跨省界的檢查站被規劃外移。此舉不僅有助于紓解因檢查站帶來的通勤壓力,還將大大提升燕郊承接北京相關產業的硬實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來紓解燕郊難題
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毛大慶提交了《關于“北三縣”進京檢查站外移的建議》。
2月,北京通州區交通局印發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下文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指出,加強與北三縣交通一體化建設。加速交通服務同城化,推動檢查站優化設置,完成白廟、興各莊檢查站公交專用通道設置,提升進出京通行效率。
其中,在“加強綜合檢查站管理,提升進出京出行效率”方面提出:推動與北三縣綜合檢查站共同管理。研究進京綜合檢查站向北三縣東、南部邊界設置的可能性和方案(警戒線長度基本不變),推進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互聯互通及便利出行。加強執法聯動,健全執法會商和聯勤聯動機制,加快三地執法信息資源共享,促進區域執法協同聯動。推動落實進出京車輛檢驗檢測結果互認,為取得相應許可和認證的進京車輛、貨物、人口開設快速免檢通道,便利群眾快速通行。
不僅如此,《規劃》指出, 在產業方面,協助周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協助廊坊北三縣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積極承擔中試孵化、科技成果轉化、高端制造、配套服務等外溢功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源鏈深度融合。精準對接產業轉移,強化產業鏈對接,建立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推進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協同布局,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官方文件出臺,為燕郊未來的交通路網改造與產業對接協同方面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思路。看來,燕郊身價又雙叒叕倍增了。
破除行政壁壘指日可待
實際上,燕郊與北京的一體化進程早已開啟行動。在燕郊與通州深化“四統一”協同機制下,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例如,燕郊西出口經改建后,將實現通燕高速與思菩蘭西路和燕順路直連,環島南北路由原來的雙向混合交通變成了單向行駛,理順交通組織,減輕交通壓力,方便百姓出行,使燕郊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正在從規劃逐漸變為現實。一旦“進京檢查站”能夠在2025年之前實現外遷,相當于北京和北三縣之間的行政壁壘被打穿,意味著一水之隔的燕郊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 “半步入京”了。
無疑,這將為有數據需求的在京客戶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在燕郊這片新天地里,電力更豐沛,土地資源更豐富,人力成本更低廉,使得數據中心運維整體成本大幅降低,而與此同時,往返于北京-燕郊之間的通勤卻是如此便捷高效,完全感覺不到有跨界之感。
對于燕郊重鎮,深耕數據中心二十余載的企商在線早已是先下手為強,提前進行了布局。地處宏遠創業創新產業園,投資18.9億,規劃部署10000臺機架,遵循國際A級Uptime T4級設計標準打造,由企商在線傾力打造,可提供便捷高效、配套齊全的一站式金融級綠色數據中心服務。燕郊金融大數據算力中心聯手阿里云新金融事業部,共同打造智慧科技創新云計算算力服務,將為加快中心城市算力建設、促進數字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即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線運營。
環京數據中心看燕郊,燕郊數據中心還看企商在線燕郊金融大數據算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