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背井離鄉,在上海打拼五年會變成什么樣?在都市摩爾中被孤獨感淹沒,抑或是,在孤獨中殺出重圍,成為自己的英雄。90后的女孩zoya,在命運的關口,撞見了Soul創始人張璐,給自己的人生撞破了一道口子,挺身向前。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曾說,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里面而在許多人中間。 Zoya仍記得初到上海時的感受,都市中人熙熙攘攘,有著比小地方更高的人口密度,卻未必讓人更溫暖。歸根到底,同類人之間的觸及,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 碰到志同道合的人宛如“大海撈針“。此刻的她,并不會想到在之后的時間里,會遇上另外一個改變她生活的人——Soul創始人張璐。
Zoya
起初在上海閑下來的日子,Zoya愛上了拍視頻。2015年,她用手機拍攝了自己租住的小房子的room tour(房間展示視頻),發表在網上后竟然獲得了十幾萬的播放量。一個簡單的視頻,讓她多了許多“云上的朋友”。那種觸達同類的感覺令她感到久違的興奮。 她已經記不得有多久沒有過這種“興奮感”了。
Zoya
大學畢業后來上海的第一年,Zoya過得頗為安穩,想象中的滬漂打拼圖景并未在她身上發生。她決定結束這種生活。 裸辭的Zoya為自己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大不了就回老家”。卸下了心理負擔,Zoya的面試之路仍不算順利。 出身于建筑設計專業,如今卻想做一份內容運營相關的工作,并不匹配的工作履歷和專業背景讓她的求職之路更添坎坷。 在陸家嘴,她再次收獲了一份拒信,然而離開前,那位老板的建議卻讓Zoya至今感喟。 “你下次面試時,不要帶簡歷了,就聊你做的自媒體,聊你的想法。”
Zoya在Soul半年度大會
Zoya茅塞頓開。一直以來卡住自己的,不就是過往不相關的專業和職業履歷嗎?她決定,下次面試,就帶一張白紙去。 正想著,Zoya收到了一條面試信息,“現在方便來面談一下嗎?” 巧的是,發來面試邀請的這家公司剛好就在Zoya當時所在位置對面的大樓。 總結萬千,不如一試。Zoya把簡歷塞進包里,空著手就上了樓。 電梯門一開,Zoya心情大好,目之所及的整個大平層有數間辦公室,開放區域也布置得很有格調。“看來這家公司規模很大”,Zoya心想。 見到面試官,Zoya拿出自己的手機開始展示自己寫過的影評、做過的視頻,其余一概不講。 沒想到,這套“劃重點”的打法出奇制勝,Zoya直接通關。
Zoya在Soul五周年活動接受采訪
只是第二天辦理入職時,Zoya才大吃一驚,原來這整層漂亮的辦公區只有小小的一間屬于這家公司,整個團隊只有三五個人——那便是當時最早期的Soul。
至于當時Soul創始人張璐為什么選擇Zoya,來到Soul之后,Zoya的答案越來越明晰。除了自身這套“劃重點”的打法體現出的學習總結能力,更重要的是,Soul張璐更加看重她對于內容的熱愛和追求。Soul張璐打造的正是一個無壓力的、告別社交焦慮、自在表達熱愛、展示熱愛的社交平臺,它能充分滿足年輕人的興趣社交需求。
Zoya也將自己對內容的全部熱情傾注于Soul,每天絞盡腦汁策劃話題,收集用戶反饋,整日不間斷地發帖回帖。 她甚至還會自己挑選一些有趣的用戶故事,再整理成文章的形式發布于Soul的微信公眾號上。 一天下來,Zoya的精力常常穿梭在五六個不同的項目之間, 也正是這些看似有些笨拙的努力,幫Soul沉淀了許多早期核心用戶。
五年間,新老伙伴來來走走,Zoya卻從未猶疑。 每當實現一個新的需求,看到更多用戶在Soul里找到同類,Zoya都感到成就感拉滿。 她一路埋頭堅持,成為了Soul真正意義上的“1號員工”。
Zoya
2020年疫情期間,人們多了很多居家時光,這時的Zoya和團隊一起商量著做一個新的項目“群聊派對”。在此之前,團隊無人做過。從無到有,靠的是一點一點的摸索。
Zoya開始帶領團隊從頭盤起,整整一個月的時間,Zoya和團隊伙伴不斷地設計、測試。有一回團隊嘗試著上線了一個玩法,“沒想到反饋特別好”,解鎖了新的模式。這些看似無心插柳的嘗試,并非閑筆。
從項目開始的第一天,Zoya就和團隊成員一起將所有的可能性列成表格,任何可能有益的想法都被記錄在內。事無巨細又密密麻麻的清單,是在困難中前行的可靠依傍。每天盯著數據的Zoya,也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收獲。目前Zoya負責產品運營和用戶運營相關工作,主要是群聊派對內的內容玩法以及策劃用戶喜歡的活動,受到了大量年輕人用戶的喜歡。
“要做一些長擇的事,有了長遠的目標,就不會為自己短期的一些利益得失而去放棄。”5年過去,Zoya很幸運也依然還在做熱愛的事情,初心不改。在Soul創始人張璐的影響下, 最初如同小蜜蜂一般的她,只是忙著銜花采蜜,如今五年過去,她已成長為大雁,同樣賣力扇動翅膀,卻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