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與人連接的本質,社交的方式層出不窮。對于Z世代年輕人,“社恐”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如何消解他們面對熟人社交的壓力,成為不少產品發展的源動力。早在6年前,Soul創始人張璐就洞察到Z世代的這一需求,用一款新型開放式的社交平臺回應了年輕人的社交痛點。
張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之前的社交產品都用了單一的社交畫像,比如說自拍、年齡、職業等信息。但Soul的綜合社交畫像是多維度的,其底層邏輯是基于用戶社交畫像,去推薦他們喜歡的內容和聊得來的人,從而讓他們得到情感共鳴。
年輕用戶希望去拓展新的社交關系,在新圈子里與人交流,從交流中獲得更多信息,同時也可以進行自我表達,從反饋中獲得更多的認同感,治愈自己。這是社交的一個底層需求,也是在Soul正式上線以前沒有充分被滿足的需求。
Soul發布的《Z世代社交報告》就顯示,Z世代的年輕人也被稱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大部分Soul用戶都屬于年輕新潮的Z世代。Z世代作為獨生一代,渴望得到同齡人的理解和傾聽,同時面臨日漸沉重的升學、考研、求職等壓力,他們更習慣于遨游在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尋找志趣相投的年輕人。
Soul張璐認為,只有年輕人占比高的產品才會持續增長,而興趣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因為興趣是以獲得資訊信息為目標,帶有工具型價值。比如,我想咨詢買一個包包,可以在群里去問相關的專家,并與他們保持聯系。
正是有了對興趣社交的洞察,Soul張璐讓Z世代的年輕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遇到了更多興趣相投的同好和玩伴,讓社交不局限于單點的交流,而更是自在的表達和獲得高質量的共鳴,這也正是張璐創立Soul的初心,讓這款產品得以治愈更多年輕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