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在青藏極地江河源區擁有重要的人文影響和生態地位。
在這樣一片獨特風光中,有一群綠色的身影,他們常年與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相伴,草原孕育了他們美好的生命,也孕育了一雙雙善于捕捉美好的眼睛。他們用影像記錄下了青海極地三江源頭的自然風光,也記錄下了自己對草原的愛與堅守。
【草原“啄木鳥”才培與他的環保人生】
今年40歲的才培是稱多縣珍秦鎮二村村民,有著“草原清道夫”和“嘉塘啄木鳥”美譽的他,是嘉塘草原上人人皆知的環保先鋒,在當地頗有名氣。曾經獲得過新時代青海最美濕地管護員、青海省“勞動模范”和州縣兩級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也曾榮登過“中國好人”榜單。在他的引領帶動下,全家人都參與投身環保事業,小女兒更求拉毛因此還被評為國家級“新時代好少年”,是青海省唯一一個獲此榮譽的學生。
對于第一次產生撿拾垃圾的念頭,才培印象很深。“每年的7、8月份是草原最美的季節,許多人開始選擇到草原踏青欣賞美景,在原野進餐游玩,但臨走時卻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垃圾。”對才培來說,草原是自己成長的搖籃,更是牧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看著美麗草原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各色的塑料垃圾,才培心痛不已。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才培下定決心要開始撿拾草原垃圾污染物,一做就是十多年。
由于地處三江源腹地,嘉塘草原還分布有荒漠貓、雪豹、黑頸鶴等珍貴野生動物和多種高原特有植物。十多年里,才培除了撿拾垃圾,閑暇之余,還拍攝了大量嘉塘草原上棲息的野生動物照片。對他來說,堅持環保和攝影的理由很簡單,他希望能借自己的行動,為改善嘉塘草原的生態環境做出點貢獻,也希望能通過攝影,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嘉塘草原,并關注和保護在此棲息的野生動物。
除了自身堅定的信念以外,家人的支持也給了才培很多堅持的動力。才培的兒子曾向他表露過心聲,“那些亂扔垃圾的才是最臟的,爸爸雖然撿垃圾,但是心靈很干凈。”這番話語,讓才培更堅定了自己的方向。在他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影響、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嘉塘草原上的環保隊伍也日益壯大起來……在才培看來,只要堅持下去,家鄉的遠山和近水,終有一天會恢復到童年記憶里的凈澈無暇,而這也是他和牧民們共同的夢想。
【“動物影像行攝者”日代和他的那些寶貝】
40歲的日代,是嘉塘保護地共管委員會成員,也是保護地社區監測員,和才培一樣同為稱多縣珍秦鎮二村村民。祖祖輩輩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他,對草原上的牛羊、花草等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之情,每次在牧場附近看到受傷的小動物,他都會主動帶回家細心照料。
出于對動物的這份濃烈情感,日代逐漸走上了攝影之路。自2015年起,他開始長期監測和記錄嘉塘草原的珍稀野生動物。對日代而言,他每天的行程只有生態巡護觀察和動物影像記錄兩件事情,365天日日如此。多年的潛心觀察和影像記錄,讓日代積累了大量野生動物珍貴圖片資料,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嘉塘動物影像記錄第一人。不僅如此,他還成為第一個掌握嘉塘草原黑頸鶴增長變化數據的觀察者,為“世界最大規模黑頸鶴棲息地”的判斷提供了第一手可靠依據。
“拍照是我生活的大部分,是歲月的痕跡,也是我的日記。”盡管攝影設備和技術都相對有限,但絲毫不影響日代對于攝影的熱愛,談起攝影,日代總是一身的勁兒。對他來說,攝影總能帶給他最大的快樂,“不僅能幫我留住家鄉最美的模樣, 也能給我的家庭帶來歡樂和幸福。”日代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攝影作品宣傳家鄉最美的風景,打造屬于家鄉獨特的名片,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稱多的山水文化和人文精髓,喜歡上美麗的嘉塘草原、嘉塘文化。
正如日代所愿,如今,他的許多照片、視頻不僅登上了省級媒體和央視新聞,甚至被一些生態公益組織帶到了聯合國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論壇展示,他拍攝的珍稀野生動物照片及視頻也早已成為傳播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窗口之一。對此,日代感到滿心歡喜,認為自己也算是為宣傳稱多、嘉塘草原盡了綿薄之力。
【“無情花草”與“花癡喇嘛”索昂的“有情人生”】
索昂貢慶,本名才桑戰斗,他是稱多縣賽康寺的一名僧人,也是一名植物攝影愛好者。57歲的索昂在網上自稱“花癡喇嘛”,因為平日里他最愛做的事就是背起相機、吹著口琴,去嘎朵覺沃神山里給花花草草拍照,從2005年至今,一拍便是20多年。
據了解,嘎朵覺沃神山的植被系統涵蓋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等9個植被型,分屬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僅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就有31種,有“野生植物豐富”的美譽和“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稱,這對于從小與牛羊為伴、與花草相攜的索昂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每到春、夏、秋季,索昂都會去嘎朵覺沃周邊的牧戶家里,跟他們住在一塊兒,一起給每種植物拍照,聽牧民講植物和草場的聯系、功效、故事等,同時記錄有趣的藏語植物名稱。索昂很清楚,植物在佛經里并不屬于“有情眾生”,但他依然選擇用自己的行動給予這些植物最大限度的“有情”呵護。數萬張高原花草的影像照片,以及為289種野生珍稀植物立碑樹傳的《嘎朵覺沃神山植物鄉土檔案》,就是對這份呵護最好的詮釋。
“我對植物有一種由衷的親近和慈悲,植物仿佛是我在神山上的朋友。”索昂已然將自己對神山無盡的崇敬和對家鄉淳樸的熱愛,化作了對周邊一花一草、枝枝葉葉的傾情關注。對他來說,攝影作品獲不獲獎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在攝影過程中認識幾百種植物朋友,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學習關于植物的常識,才是攝影給他帶來的最大的快樂。“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責任,保護神山里的植物就是我的責任。”二十余載里,索昂的的確確在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
索昂曾形容自己是有愛美之心、懂得生活、能夠抓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人,誠然如此,才培和日代本質上也是這樣的人。在這片壯美遼闊的草原上,還有無數個如同他們一般,平凡、質樸、可愛的人,在長期做著一些不平凡的事情。他們用實際行動保衛著自己的美好家園,用相機記錄下嘉塘草原和嘎朵覺沃神山的自然風光,也用自身存在印證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奇妙連接。
萬物多彩,生命可愛,關于草原的故事遠不止這些。在第51個世界環境日即將來臨之際,網易瑤臺攜手政協稱多縣委于6月9至10日開啟“生態守護映像”沉浸式公益攝影展(關注網易伏羲公眾號回復“元宇宙攝影展”即可報名),借影像鏡頭聚焦自然生態,呈現更多關于青海極地、三江源頭、嘉塘草原以及草原守護者的故事。
據了解,這是全網首個元宇宙公益生態攝影展。活動期間,全國各地的觀眾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打造個性化虛擬形象,通過瀏覽器一鍵進入線上藝術展廳沉浸式看展。借助瑤臺的暢聊、私信等功能,觀眾可以與同樣熱愛公益、關注自然生態保護的“元宇宙好友”交流互動,甚至發送“元宇宙名片”與其成為現實好友,真正做到線上觀展、交友兩不誤。同時,借助科技優勢和數字展廳的概念,融合圖、音、畫、虛擬實景等多種形式,最大化增強觀展的現場感、沉浸感和體驗感。除此之外,本次攝影展還特別聯合網易星球發起數字藏品,20款不同樣式的國家珍稀動植物影像將首次以數字藏品形式出現,報名觀展即有機會獲得,還有可能獲得稀有款盲盒驚喜。可謂是亮點層出,誠意滿滿。
總而言之,此次活動是公益領域的一次全新探索,網易瑤臺和政協稱多縣委希望通過元宇宙的形式讓觀眾沉浸體驗時代影像,以“科技+公益”的方式拉近彼此距離,傳遞和感受不一樣的生態之美,邀請更多人為公益初心和自然生態點燃微光,共同照亮通往清潔美麗世界的道路,積極擁抱一個更美好、更明亮的未來。
(關注網易伏羲公眾號回復“元宇宙攝影展”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