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2022年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策略是“B2B”,也就是“Back to Basic”,回到云計算的本質,堅持在技術的長征路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他認為,云計算進入了一個關鍵的突破期,“如果我們定義好下一代的云,中國云計算就有超車機會。”
他認為,過去十多年,云計算技術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分布式和虛擬化技術替代了大型機、小型機,滿足了當時企業業務擴展帶來的算力彈性需求;第二階段出現了資源池化技術,把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離,再規模化編排和調度,提供了超大規模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池。
這兩個階段的演進推動云計算發展,但它們都是通過軟件定義的方法,基于傳統的以CPU為中心的體系架構去做優化,已經觸及瓶頸。近年來,云上客戶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數據密集型的計算越來越多,不斷地提高了對云計算提供的低時延、高帶寬的需求,這些需求很難通過傳統體系結構去滿足。
“這幾年,我們看到云計算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越來越接近于下一個時代”,張建鋒表示,新一代的云計算要從數據中心的內部做體系化創新,從以往的以CPU為中心的體系架構,進入以CIPU為中心的體系架構。
當天,阿里云發布了一款云數據中心專用處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 云基礎設施處理器),將替代CPU成為云時代IDC的處理核心。CIPU向下接入物理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快速云化并進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飛天云操作系統,管控阿里云全球上百萬臺服務器,讓算力虛擬化損耗降到0,并通過規模化應用RDMA網絡技術,讓訪問云端比訪問本地硬盤更快。
這是一個全新的架構體系,從最底層的數據中心核心部件到最上層云原生軟件,建立了完整的自研技術體系。“今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云做到了軟硬件完美結合,成為‘飛天+CIPU’支撐的云計算技術體系”,張建鋒說,阿里云核心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這個新型體系是技術長征路上的新的里程碑,這個新型的技術體系正在定義下一代云計算架構。
在芯片層面,阿里云是全球支持CPU種類最多的云廠商,基于“一云多芯”戰略對X86、ARM、RISC-V等多種架構進行適配,兼容飛騰、鯤鵬、AMD、Ampere等多種CPU,形成標準形態的算力輸出。同時,阿里云針對云計算大規模、高并發特性,推出自研CPU芯片倚天710。目前,倚天710已在阿里云數據中心內部規模化部署,并順利支撐2021年雙11等多個核心業務。今年4月,基于倚天710的公共云 ECS實例已上線邀測。
在網絡層面,阿里云建設了全球最大規模的RDMA分布式高性能網絡,CIPU對高帶寬物理網絡進行硬件加速,實現RDMA技術的普惠化。在存儲層面,CIPU對存算分離架構的塊存儲進行加速,讓云端存儲比本地存儲更快,并擁有極大規模的資源池。在計算層面,通過CIPU把虛擬化開銷降到0,并提供硬件安全隔離功能。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云計算的市場和技術水平均處于領先地位,在權威機構Gartner發布的年度報告里,阿里云的IaaS基礎設施能力、產品能力獲得了全球最高分。其中,在網絡技術上,阿里云被權威機構AMiner評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網絡研究機構。
同時,新一代云計算體系不僅會對云、對數據中心內部產生影響,張建鋒認為,這也會改變傳統計算機終端形態、以及軟件應用和開發界面。
其中,對于計算機終端來說,阿里云推出的云電腦無影,將高算力工作從本地轉移到云端,釋放終端側的高性能硬件需求。今年云峰會上,無影宣布升級全新ASP云流協議,支持開發者打造8K畫質體驗,并將時延控制在20毫秒內。
張建鋒表示,釘釘希望為企業數字化提供一個統一的軟件界面,不用每個軟件單獨裝一個APP。此外,釘釘提供了非常多的基礎能力,例如通訊錄、組織架構、權限控制、辦公、文檔、溝通等,并提供低代碼這樣的易用技術,可以讓企業更快速地開發應用。截至2022年3月31日,釘釘已經服務2100萬個企業和組織,這些企業在釘釘上開發的應用超過350萬個。
“云計算越來越接近進入下一個時代——全新的架構定義,全新的軟件界面,硬件加速。我們錯過了PC時代,但云這個時代大家起步是一樣的。現在是重新定義云的窗口期,如果我們定義好了,中國就可以在下一個技術時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張建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