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人大常委會發布2022年度立法計劃,其中《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列在首位。這是全國首個對L3及以上自動駕駛權責、定義等重要議題進行詳細劃分的官方管理文件,已經通過了發布前的三審階段,距離正式出臺僅差最后一步。
這意味著,填補了國內智能駕駛法規問題,自動駕駛行業將迎來L3級輔助駕駛的量產化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汽車行業多個領軍車企,也已早早確立了智能駕駛方案的戰略。
今年4月,上汽集團在SOA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十四五”期間將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投入3000億元。自動駕駛是其不斷加碼的最重要一環。此外,多個車企的自動駕駛車型已密集上市。據佐思數據庫統計,2022年Q1中國乘用車L2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裝配率已超30%,同比增加12.7個百分點。而如小鵬P7,蔚來EC6、長城WEY等熱議智能汽車均標配高精度定位模塊。
從企業布局來看,目前實現自動駕駛的核心,更多在于通過搭載“高精度定位架構”,而這也成為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進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分水嶺”。
上游技術是內核,打通智能駕駛關鍵路徑
高精度定位功能,對于智能駕駛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市場發掘,成為L3及以上自動駕駛前裝標配功能組件,隨著L3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的增長,高精度定位軟硬件產品需求量將同步擴大。高精度定位技術是智能汽車產業鏈中最基礎的上游技術之一。國內多家高精度定位技術領先企業也逐漸展露在市場面前。
據了解,近日就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對中海達(SZ.300177)參與智能駕駛領域合作內容提出疑問。據中海達對投資者的回復,以自動駕駛為發展目標的汽車制造企業如小鵬汽車、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的自動駕駛方案就有應用中海達車載高精度相關產品。中海達2021年年度報告中說明,中海達車載高精度定位相關產品,包含了車載高精度定位天線、組合定位模塊、組合導航集成方案等。中海達已完成多款量產車型的定點測試,持續與汽車制造企業展開深度技術合作,加速測試工作,增加定點量產車型數量。隨著未來測試的逐步完成,與車企的多個定點搭載或將只是時間問題,中海達為車企的智能駕駛方案提供了合適的高精度定位器件或方案的標準和模板。
而依托技術企業的高精度定位軟硬件產品,也或許成為了眾多車企的智能駕駛方案的最優解。可以想象,除小鵬汽車、上汽集團等企業,將有更多的車企通過搭載高精度定位導航器件或方案,實現智能駕駛的方案升級。
產業鏈積淀技術,量身定制滿足擴容需求
目前智能汽車產業鏈條在極度快速變動中,L3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加速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將充分受益技術升級帶來的需求擴容。這就為發展智能駕駛必須采用的高精度定位相關產業群體提供了重要機遇期。
從市場現狀來看,高精度定位產品等相關上下游產業,實際上只有實現了商業化量產落地,才能真正從科研的測試品成功走向規模化的銷售產品,才能夠使相關產業群體大步邁向智能汽車紅利道路之中,也可以幫助傳統的運輸方式真正地全面向智能化、網聯化進行轉變。
有業內人士認為,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技術層面安全性要足夠高,實現量產并能夠降到足夠低的費用,同時還要建立統籌運營、監控、調度、遠程協助以及維修等。產業鏈的發展前提,技術是核心。據悉,如國內企業自研的RTK+慣導的高精度組合定位技術,通過專利產品及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并利用陀螺儀和速度儀通過算法定位車輛時刻所處位置、航向,靠自身實現對車輛的厘米級定位。圍繞長期自研的國產技術,大規模前裝量產及市場化應用,也為自動駕駛未來發展打下了基礎。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專注高精度定位導航的“硬核”企業,有著可進一步推動市場發展的能力。當前搭載高精度定位能力的車輛也越來越多,比如小鵬汽車多個車型均已實現量產交付。在智能汽車更多車型量產化后,也能推動高精度定位技術的相關廠商進一步控制硬性成本,有望促進智能汽車企業L3級自動駕駛的普及。
隨著智能駕駛從示范到量產,高精度定位產品的更多定點搭載,眾多車企的智能化技術方案落地,市場環境條件逐步成熟,車端硬件成本逐步降低,屆時國內自動駕駛的“馬拉松”將有望迎來拐點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