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行為的危害無需多言。自去年以來,我國虛擬貨幣監管政策持續加碼,清退“挖礦”活動與禁止相關業務活動雙管齊下,全力打擊治理違法“挖礦”行為。就如上面這個通告中說明的一樣,雖然運營商、服務商已經全面禁止云主機挖礦,卻仍有不少“礦工”會千方百計,發動無差別攻擊去尋找“礦機”,而疏于防范的云主機便是他們的獵物之一。
淪為“礦機”的云主機,危害有大?
首先,“挖礦”需要一個龐大的算力系統,會完全吞噬用戶的云算力,云主機CPU飚滿,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業務往來,更會付出額外的電力成本和運維成本。
其次,部分挖礦木馬還具備蠕蟲化的特點,在主機被成功入侵之后,挖礦木馬還會向內網滲透,并在被入侵的主機上持久化駐留以獲取最大收益。
圖:典型的挖礦木馬攻擊場景、步驟和通信過程
最后,一些挖礦的主機還可能會被植入勒索病毒,攜帶APT攻擊代碼等等,導致組織重要數據泄露,或者黑客利用已經控制的機器,作為繼續對內網滲透或攻擊其他目標的跳板,導致更嚴重的網絡安全攻擊事件發生。
云主機防挖礦“三步半”
“挖礦”木馬已是繼勒索病毒后網絡犯罪分子牟利的又一重磅利器,而擁有龐大數量級的云數據中心正成為“挖礦”木馬重要攻擊目標。對此,亞信安全建議用戶通過“事前早發現、事中防得住、事后能跟蹤”的三條原則來建立防護體系,為云主機提供一體化的安全防護平臺,實現挖礦攻擊的全面治理。
?半步:“無代理”做好準備
為什么要先說這“半步”呢?當原有服務器設備在遷移至云資源池后,其上部署的傳統防病毒方案(需要安裝代理客戶端)將產生“防毒掃描風暴(AV Storms)”。這是因為,傳統防病毒方案與虛擬化底層兼容性極低,當云主機均采用這些技術時,一旦采用全盤掃描病毒或集中升級代碼時,就會造成搶占CPU、內存、存儲I/O和網絡擁堵的現象,直接造成業務訪問延遲或超時。因此,在云主機防止挖礦之前,先要選對平臺,利用“無代理”等新技術,從下至上形成底層防護。
?第一步:事前早發現
無數臺云主機構成了企業的云算力,隨著數字化業務持續增長,云主機可能就會出現失控逃逸的情況,存在眾多“灰色”資產,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對于挖礦威脅的防御,第一步就是要構建資產指紋庫,避免資產死角,全面摸清家底。其次,云數據中心離不開強大的漏洞風險檢測及修復能力,需能夠對漏洞風險進行精準發現并得到有效修復。最后,是云主機要形成安全策略的一致性,這就離不開強大的基線合規性檢查能力,不留死角,防止風險的產生。
?第二步:事中防得住
面對挖礦木馬和不法分子的攻擊,應實現基于攻擊路徑的實時檢測與分析能力,及時發現失陷主機,提供虛擬補丁等響應措施,有效阻止黑客進一步入侵。此外,還應對主機網絡進行快速隔離,避免“挖礦”病毒橫向傳播,并且同步通過基因識別、虛擬沙盒等技術精準識別“挖礦”病毒,提供多樣化響應措施。
?第三步:事后能跟蹤
對于已發生的挖礦病毒事件,需要擁有“高清”的威脅檢測及響應產品,通過EDR對操作系統中的文件、進程、注冊表和網絡連接的海量信息中攻擊過程進行可視化呈現,找到攻擊發生的根本原因、還原復雜的攻擊技術、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響應和處置。
XDR挖礦治理有道,云主機更有“特殊”關照
針對挖礦治理,亞信安全提供了XDR整體方案,不僅可以幫助用戶更早的發現挖礦木馬威脅、定位高危資產,并且通過根因和范圍分析,確定是存在挖礦行為,攻擊是怎么發生,從而確保終端和云端不留死角。XDR整體方案中,共設立了14個關鍵監測點,通過信桅深度威脅發現設備(TDA)、信艙云主機安全(DeepSecurity)、信端病毒防護(O?ceScan)、信端終端檢測與響應系統(EDR)、網絡檢測與響應(TDA+Spiderflow)、信舷防毒墻(AISEdge)、調查分析威脅狩獵服務等,多維度發現、檢測、響應、查殺、恢復和預防挖礦病毒。
特別是針對云主機一體化安全防護,亞信安全提供了能夠全面覆蓋云工作負載保護平臺(Cloud Workload Protection Platform,CWPP)的信艙云主機安全(DeepSecurity)產品,可通過資產管理、安全基線、虛擬補丁、日志審核、漏洞風險管理和主機資源監控等手段,助力客戶建立面向物理機、虛擬機、容器多種云工作負載的防護體系,從而滿足“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覆蓋。
為云算力構筑起第二道防火墻
當前,云安全問題已成為云計算產業發展痛點,云計算產業規模的擴大,更需要利用安全技術的突破與創新,解決和改善云安全問題。其中,云主機安全更是云安全系統核心構成,也稱為第二道防火墻。為此,亞信安全將協助各個行業用戶筑牢這道墻,確保它不被“挖”穿,共同贏得云算力的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