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不斷深入,汽車、交通、城市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進程正逐漸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關系也愈發密切。
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是信息、數據匯聚的典型場景,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抓手。同時,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的發展,也離不開城市基礎設施的支撐,需要被統一納入智慧城市的設計和建設中。
2021年,住建部和工信部公布了16座“雙智”試點城市,提出要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事實上,無論是否作為試點城市,全國多地都在探索建設“雙智”。
作為我國北方唯一一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在眾多企業的參與下,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在基礎設施改造、數字平臺構建和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進一步助力車路協同向車城協同的快速演進。
西青先導區規劃圖
一塊大屏背后的雙智縮影
2021年10月13日, 天津西青區大數據中心揭牌。這是一個云、數、智一體化的城市級運行指揮中心,有利于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與數據孤島,充分釋放數據紅利。大數據中心的設立,標志著西青“1+1+4+N”為核心的數字城市新體系初步形成。
在西青大數據中心的二樓,有一面實時呈現三維孿生效果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在其背后,是先導區的重要建設成果——車聯網融合應用平臺。
在騰訊等企業的深度參與下,西青車聯網融合應用平臺充分利用了融合感知、高精地圖、數字孿生、大數據、V2X、5G通信等核心技術,并實現了先導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通過一塊屏幕,不僅可以展示先導區的整體概況,還能實時顯示改造路口、車輛和設備接入以及V2X服務等情況,面向城市規劃、交通運輸和疫情防控等場景,為城市和交通管理服務者的決策提供參考和輔助。
以宏觀交通管理為例,交通部門可以根據多源動靜態大數據,分析當地群眾各種出行方式和時間、距離的分布,綜合評估公共交通設施的情況,為交通政策的制定和交通線路的規劃提供決策參考。
西青車聯網融合應用平臺孿生大屏
利用數字孿生等技術,西青車聯網融合應用平臺對路口實現了三維重建,對道路環境及實時交通狀況實現了真實還原。透過屏幕,可以看到上面的每一條車道線、每一個標志標牌、每一輛車都與真實世界一一對應,并且精度偏差被控制在了厘米級。
通過西青車聯網融合應用平臺,還可以實現車輛和設備的實時高效管理。尤其是通過數字孿生引擎,不用到現場,就可以遠程直接查看相關設備的真實運行狀態和數據指標,不僅能及時發現問題,還節省了相關部門的巡檢和維修成本。
打造數字平臺,構建標準體系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打造這塊智慧大屏的前提。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也曾是令行業十分困擾的難題。尤其“雙智”建設涉及的產業領域和市場主體更多更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緊迫性也就更強。
當前,西青車聯網先導區已經構建了城市級大規模互聯互通平臺,可覆蓋全區重點區域408個開放路口,服務10萬輛車級別規模用戶,并且構建了多層次智能網聯開放平臺體系,支撐豐富的應用場景。
結合先導區的定位和建設目標,騰訊等企業利用基礎云平臺、交通大數據平臺、地圖定位系統以及V2X數據引擎中樞等技術優勢,圍繞基礎平臺、運營平臺、云控平臺、應用平臺四大平臺,和運維管理、安全保障兩大體系構建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平臺體系。
西青先導區成為企業們探索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模式的沃土。例如騰訊,便從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業界率先提出了泛V2X技術理念,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基礎設施,以及4G/5G/C-V2X/ETC-X等多種通信方式,使路側感知與決策信息實現端到端的閉環。
據了解,在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網聯分論壇上,騰訊還將基于參與建設西青先導區的經驗,發布面向車聯網和雙智建設的智能網聯開放平臺,助力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數字平臺的能力互享,促進服務場景的規模化落地、形成“雙智”建設的價值閉環。
在傳統車路協同階段,智能網聯主要聚焦車與路,數據交換僅限于單車數據與路側設備,但隨著車城協同納入更大范圍的城市基礎設施,對數據打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實現數據交換、平臺接口、網聯技術的標準化。
去年,騰訊聯合生態伙伴發布了《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技術標準與實踐》白皮書,從建、管、營、服四個維度豐富標準框架,助力產業規模化復制。截至目前,西青先導區已經發布10項國標和1項國際標準,實現多家企業200余套智能車路終端信息互聯互通,取得標準化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車、路、城,要以人為中心
汽車、道路、城市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發展也應以人為中心,用一個個具體的實用場景來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
“雙智建設,體現為汽車、交通和城市建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背后的驅動力,則是人群民眾對美好生活和便捷出行不斷增長的需求。”騰訊副總裁、騰訊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表示,“構建雙智城市,需要從人的需求出發,根本目的是為人服務。”
從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設立伊始,探索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正是其關鍵的任務之一。
當前,依托騰訊等企業云圖融合、大數據、C端觸達等技術優勢,西青先導區已經落地了弱勢交通參與者預警、綠波車速引導、緊急車輛預警、消息下發等18個重點、101個細分場景。
這些場景的亮點在于被集成到了手機上,通過微信、小程序、地圖、運營方app等渠道,就可以將車路協同的信息和服務實時觸達用戶。車輛不用安裝任何智能設備,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雨雪還是濃霧,都能享受到全天候安全便利的出行體驗。
弱勢交通參與者預警
以其中的弱勢交通參與者預警為例,路側的攝像頭和雷達等感知設備可以精準識別車輛周邊行人、非機動車等弱勢交通參與者,存在碰撞危險時,駕駛者能收到語音、畫面、彈窗等形式的預警提醒,對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都形成保護。
車輛到達交叉路口前,能夠被道路感知設備識別,路側計算單元會根據車輛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交通流實時數據和信號燈實時狀態,計算出建議車速區間,并推送到手機上。駕駛者不用等紅燈就能直接通過路口,提高交通運行效率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助力實現碳中和。
綠波車速引導
以人為中心,積極推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構建數字平臺和標準體系,通過應用場景來踐行技術價值……西青車聯網先導區是我國車聯網探索和實踐的縮影。從這里走出的雙智經驗,將會助力車路協同更快、更好的向車城協同演進,并逐漸編織成一張覆蓋城市的、有溫度的數字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