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我國教育行業命運并不太平。先有新冠疫情停擺線下教育,后有“雙減”政策“腰斬”大批教培機構,教育行業的痛點愈發浮出水面。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從素質教育、留學教育到職業教育,無論是體制外機構還是體制內院校,一樣面臨著轉型的巨大機遇與挑戰。
01降本增效:教育行業的痛點與數字化轉型
體制外機構:借力在線平臺,尋求新的機會點
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許多教育機構抓住了在線教育的風口。第一季度,在線教育培訓用戶高達4.23億人。依托于在線教育的迅猛發展,教育機構獲取了更多便利,不用支付高昂租金即可觸達更多用戶、為之提供更加沉浸的學習體驗。
隨著2021年雙減政策的落地,作為“重災區”的K9教育領域,面臨業務縮減和砍斷的困境。頭部教培機構也不免捫心自問“何去何從”,大多另辟“蹊徑”獲取新的增長點。
然而,步入新賽道的各大教育機構仍面臨許多棘手問題:
如何降本增收?主營業務的砍斷,給予不少教培機構當頭一棒,收入斷崖式下跌。短期內,新業務的開啟仍不能彌補巨大的資金流缺口。離開了跟成績掛鉤的“剛需”,素質教育等領域變為“可有可無”的存在。在“開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節流”人力成本、提升授課效率成為企業需要優先考慮的重點。
切換賽道,如何保障授課質量?主講老師的實力是學生選擇線上課程的首要考量因素。機構轉型新賽道,亦給教師帶來“轉型”挑戰。一方面,教師授課質量良莠不齊,優秀教師儲備不足;另一方面,用戶對于優質課程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供不應求,呈現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
企業如何擴大影響力、提升競爭力?新入局者難免會陷入知名度不高、特色不突出、同質化嚴重的困境。同時,線上渠道也給企業帶來了流量分流、口碑危機等問題。學生慣于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對于知識付費不認為“物有所值”,課程銷量也難以保障。
體制內院校:教學增壓,提效成為迫切需求
從小學到研究生,體制內院校紛紛將課堂搬上互聯網,是推動在線教育成為剛需功不可沒的一分子。然而,“雙減”政策與線上教學模式,也在無形中給校內教師施加了雙重壓力,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線上直播教學,學生總是走神怎么辦?不同于盈利性教育機構,體制內教師在多元化授課展示上相對缺乏經驗。艾媒咨詢數據顯示,72.6%受訪用戶認為在線教學中學生專注度會受到影響。如何在網絡課堂中革新互動方式、抓住學生眼球,是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但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
錄播課流程繁雜,沒有時間準備怎么辦?教師普遍時間緊、任務重,需要“三頭六臂”兼顧班級事務管理、作業批改、教案準備等一系列工作;對于大學教授而言,還需平衡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大量的文案籌備、網課錄制、后期剪輯工作勞心費神,壓縮了教師們鉆研教學內容的時間,無益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不是持久之計。
優質教育資源少,教師能力有限怎么辦?對于一些三四線地區,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僅僅依靠學校提供的教學內容,學生難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在網課條件下,知識吸收效率大打折扣,急需優質教育資源的進一步傳播與幫助。
在線教育:并不是數字化轉型的終點
目前看來,發展在線教育成為教育行業的普遍共識。然而,“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并未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傳統業態,更多的是起到便利師生的輔助作用。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智慧教育、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教育行業提供了發展新思路——從Web2.0的“簡單應用”走向Web3.0的“深度融合”,進軍“教育元宇宙”有望成為各大教育主體的新型解決方案。
02虛擬人教師:教育元宇宙的突破口
虛擬人教師初具雛形,現身各大應用場景
目前,已有一些教育機構和院校開始嘗試元宇宙與教育領域的融合:從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教師」入手,針對授課、考試、陪練等不同應用場景打造了不同的虛擬人教師角色。例如,河南開放大學與科大訊飛聯合打造的“河開開”虛擬人教師,以智能播報的形式進行教學支持服務,能夠擔任助教角色、為學生答疑解惑;流利說推出3D虛擬人英文對話AR應用“流利說AI老師”,在消費級AR眼鏡Rokid Air中上線,結合沉浸式場景問答、示范、糾錯,實現與學生的一對一高效互動。
元宇宙虛擬教師,低成本助力分身有術
不容忽視的是,許多虛擬人應用個例均需要企業、高校負擔高額的建模、運營成本,并不是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虛擬人教師想要實現大規模“出圈”,降本增效是前提。
現階段,“一站式虛擬人生成平臺”提出的通用型解決方案,為教育行業提供了破局新思路。藍色光標旗下的藍色宇宙推出真人數字分身驅動平臺「分身有術」,擔任著“虛擬人教師工廠”的角色。機構及院校無需招聘、培訓,便能夠獲取任意形象、授課風格的虛擬教師,輸出學生想要獲取的任何知識。只需輸入一段教案文字,由AI驅動的虛擬教師便能夠站上元宇宙講臺,將內容娓娓道來,助力教師從“分身乏術”到“分身有術”。
一鍵生成課堂,節流人力成本
只需一臺電腦、一份文本,平均幾分鐘便能生成一段視頻,知識的批量分享不再需要大量人手,一個人便能成為一支“隊伍”。時效性的干貨輸出無需團隊晝夜趕工、錄制內容需要修改也能得到及時調整。無需多人分工,一位教師便能兼顧個性化與重復性的內容輸出,省時提效:課后答疑中,針對學生的花式提問,快速輸出一對一答疑視頻;上課一遍遍強調的基礎概念,無需“老調重彈”,制成視頻便可供學生反復回看……
抽身繁忙瑣事,專注內容輸出質量
以擁有慕課制作需求的高校教授為例,傳統模式下,拍攝一段教學視頻,需要教師親歷親為設備調試、燈光場地、后期剪輯等,大大壓縮了科研和教學的籌備時間。而虛擬人分身能夠“分擔”這部分工作,使教師從忙碌的瑣事中抽身,回歸本職工作,進一步為優質內容的輸出“保駕護航”。
動靜結合,在互動教學中提效
不同于線上課堂以往靜態的PPT展示形式,虛擬人教師能夠完整呈現授課情景,并模擬真人講話的嘴型和神態。多手勢、多鏡頭、多樣化的教學背景相得益彰,牢牢抓住學生眼球。此外,結合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學生能夠進一步與虛擬人教師“面對面”互動交流,增強課堂趣味性。
名師IP分身,給影響力“疊個buff“
作為“招牌IP”,名師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但時間難以協調、線下場地有限等種種弊端,極大限制了高校及機構的開課和受眾數量。打造一位名師的1:1分身,能夠翻倍優質課堂、吸引更多學生慕名而來,緩解金牌講師課堂“一席難求”的現狀。
協同教育品牌宣傳,達成線上營銷閉環
虛擬人教學視頻的批量生成,為教育主體線上的運營推廣提供了大量宣傳素材。虛擬教師能夠成為“代言人”,在新媒體平臺持續輸出短視頻內容,擴大潛在用戶群體,賦能品牌傳播。對于考研、留學等知識付費領域,通過虛擬教師授課視頻進行線上案例展示,使學生更加便捷地參與沉浸式試課,提升用戶付費意愿。基于此,企業得以將內容營銷與課程銷售鏈接串聯,提升觸達用戶的轉化率,事半功倍達成線上營銷閉環。
助力優質教育資源傳播,打通下沉市場
低成本、量產化的虛擬人課堂,能夠為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帶來新的求學可能性,緩解“優質教育資源需求大、線下獲取難”的矛盾。引入一位虛擬人教師,等于新增無數位基礎課程教師,跨越時空,為學生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面對虛擬人教師的“百花齊放”,有人可能會說,它們搶了教師的“飯碗”,有了虛擬人的存在,教師將“退居幕后”。但是,縱觀教育行業的發展歷程,教育的核心競爭力仍聚焦于優質內容的輸出,虛擬人反而為其提供了更高效的載體,能夠從根本上助力教育行業提效轉型。
03展望未來:搭建沉浸式教育元宇宙
過去的20年間,從單一的線下授課模式,到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再到OMO全場景融合模式,教育的形式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不久的將來,沉浸式元宇宙課堂的普及也不再只是幻想。
多模態、多設備、多場景交互
利用API接口,虛擬人教師能夠現身手機APP、學習機等智能設備,與學生交互問答,一對一輔導課程、精準定制輔導計劃;基于VR/AR技術,虛擬導師能夠將知識具象化。脫離了文字和視頻的扁平化形式,學生可以跨時空來到任何場景,近距離觀察生物細胞的結構、身臨其境體會歷史戰爭、“瞬移”到珠穆朗瑪峰山巔……
創造教育新業態
在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中,人人都能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與傳授者,知識產權不再成為一件“易攻難守”之事。知識流通將會更加高效,信息不對稱度將會大大降低;人人都能夠化身虛擬人,進入龐大的“元宇宙大學”研修專業,圓一個“大學夢”;在職業教育領域,虛擬人教師能夠在元宇宙課堂中“手把手教學”,幫助學生鍛煉實操技能,深耕汽修、護理等領域,并獲取技能資格證書……
讓我們拭目以待,教育元宇宙,將會給行業帶來無限可能。
參考資料:
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教育大數據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智研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8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