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數字化企業來說,應用就是生產力,而應用和IT現代化的程度,則決定了企業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將IT架構和應用現代化列入其數字轉型計劃中,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便是上云。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指出,大部分科技創業企業80%的收入都投入在云服務方面。
而云計算本身,也在近些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從云計算1.0、2.0再到現在的云原生時代,企業追求的不外乎是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簡化工作流程。毫無疑問的是,隨著云原生時代的到來,容器、Kubernetes、DevOps、微服務等一系列技術和理念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應用,企業底層架構變得更加簡單,業務層的內容則更加具體和分明。
云原生實踐需求激增 青云形成三大核心云原生產品
Kubernetes與容器生態強勢發展的背后,是企業越多越多的云原生實踐需求,眾多的企業和開發者正在積極參與到Kubernetes的創新和應用中來,以加速云原生的落地。青云科技便是其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員。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云原生轉型,青云科技從2016年便開始了對容器的研發,到目前為止已推出了以KubeSphere開源容器平臺、QKCP企業級容器平臺和QKE容器引擎為三大核心的眾多云原生產品。
作為一款開源的容器平臺,KubeSphere可以部署在任何環境的K8s集群上,通過簡易、美觀的可視化設計,使得用戶可以更方便地管理K8s集群,并提供CI/CD工具、微服務治理等衍生功能,實現了覆蓋云原生業務完整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
QKCP則是與KubeSphere相伴相生的企業級容器平臺,相比KubeSphere,除了提供產品支持服務外,還增加了更多企業級服務,能更好地應對云原生業務場景。
QKE則是基于QingCloud云平臺為用戶提供云原生業務底座的容器服務,不僅可以對接、集成青云各類產品和服務,還可對接第三方服務,提供更成熟、更全面的支持。如對KubeSphere的集成,可以更方便地管理K8s集群,并簡化了KubeSphere的安裝;對云平臺自動伸縮服務的對接,可提供節點級別的自動增減;還有Prometheus的對接,都能讓用戶已有的服務不用再做遷移,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可以節省大量工作。
QKE托管版:容器化應用上云“神器”
雖然QKE為企業提供了Kubernetes原生集群的管理和容器化應用管理兩大能力,但由企業自行管理整個Kubernets集群的Master節點和Worker節點,很顯然需要企業具備專業的Kuberntes集群運維和管理能力,并配備專業的運維團隊。這對于那些還處在云原生轉型初期、受限于公司規模,缺少運維團隊或運維人員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會帶來成本的增加。
“基于對數十家企業的走訪調查,為給不同規模、有不同團隊分工的客戶更好地提供容器服務,QKE提供了三種形態的集群。首先是自管版的集群,由用戶全權管理Kubernetes的Master和Worker節點;其次則是本次發布的托管版集群,Master節點由QKE管理,創建集群僅需支付Worker節點的費用,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時也解放了用戶的運維工作,這對集群規模較小,處于云原生轉型前期階段的企業相對友好。未來青云科技還會提供Serverless版本的集群,完全屏蔽底層,可做到集群免運維,資源按需使用。“青云QKE容器引擎高級產品經理楊瑩表示。
與自管版集群相比,QKE托管版具有很明顯的優勢,堪稱容器化應用上云“神器”,企業無需管理集群控制節點,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業務中去,支持托管版的Etcd服務,也支持企業選擇外置Etcd集群,保證存儲的高可用。
雖然形態上與其他兩個版本有所區別,但QKE托管版同樣囊括了以下四大特性:
首先是彈性。由于QKE托管版使用了QingCloud公有云資源,自然而然地具備了自動伸縮、按需分配的能力。
然后是簡單。QKE托管版通過集成KubeSphere等可視化集群管理工具,可以幫助用戶輕松完成復雜功能的快捷操作,更好地提升產品體驗,讓用戶更為輕松地管理K8s集群。
其次是自由。QKE托管版也遵循了開源、自由的理念,可以對接多種開源產品和服務,提供不受限的云原生服務,管理不同環境、多個廠商的Kubernetes集群。
最后是穩定。QKE托管版同樣依托于QingCloud公有云IaaS層資源,相較于本地自建集群,能提供更好的集群穩定性,讓用戶不用過于擔心因為集群異常、故障等,影響到業務的正常運行。
雖然目前國內外的眾多廠商都提供了類似的托管版服務,且邏輯類似,都是由云服務商負責底層MasterNode的運維管理,以解放企業的運維壓力,但QKE托管版在集群管理費用和SLA保障方面則有著明顯優勢。目前QKE托管版不收取集群管理費用,同時提供SLA保障,承諾99.95%的服務可用性,并支持賠付,因此用戶可以更低成本,也更放心地使用容器服務。
賦能云原生轉型,QKE還可以做到更多
QKE不僅在形態上為企業提供了多種選擇,也覆蓋了廣泛的云原生業務場景,具體來說分為以下五個:
首先是CI/CD實踐。容器和微服務化有助于敏捷實踐的落地,QKE提供內置的DevOps插件,可以實現可視化流水線的配置,簡化繁瑣的人工操作,提高開發和部署環節的效率。
其次是混合多云多集群。QKE多集群管理能力可以將不同環境的Kubernetes集群進行統一管理,并通過應用多集群部署實現多活、容災的需求。
然后是構建業務中臺。QKE可以提供一鍵安裝的應用管理插件,實現容器化應用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用戶可以借助該功能建設云原生業務中臺,對容器化應用進行發布、版本控制、擴容和計費等操作。
此外,用戶還可通過QKE進行核心應用的微服務化,在應用的的部署環節,通過QKE微服務治理功能進行流量治理與鏈路追蹤,或者執行金絲雀發布、藍綠部署等動作。
最后則是構建AI應用,QKE集群不僅支持常見的虛擬機,還支持使用GPU類型的機器作為計算節點,增強云原生AI場景下的使用體驗。
目前QKE已經被互聯網、建筑、教育、金融等多個行業內的用戶使用,例如教育行業SaaS應用開發商紅亞科技就通過QKE的多集群功能納管了其他云上的Kubernetes集群,實現了不同云上多集群的應用統一部署和流量分發。目前,紅亞科技已經完成了應用在Kubernetes集群的全面上線,為全國600多所高校提供服務。移動社交領域的磁土科技,則從2019年開始便在生產環境中用到了QKE,通過QKE,磁土科技得以更輕松地進行集群的配置運維管理。在建筑行業,提供建筑渲染服務的盈嘉互聯則在進行云原生架構改造之時就看中了QKE簡單、一站式的服務能力,通過CI/CD功能,研發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也簡化了開發、測試環境集群的統一管理工作。
在云原生的生態建設上,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核心理念,QKE已經和極狐GitLab、Veeam等企業達成合作,為用戶提供云原生DevOps和應用安全解決方案。
對于中小企業以及缺乏運維團隊或者運維人員較少的企業而言,QKE托管版無疑是容器化應用上云的“最優解”,不僅大幅降低成本,也無需關心控制節點的管控,釋放運維壓力,讓企業更多地專注業務創新、更快地實現云原生轉型。
寫在最后
如今的青云科技,正在以All in云原生為戰略,不斷推出助力用戶云原生轉型的產品和服務,無論是可以在任何環境部署的QKCP,還是以QingCloud云平臺為底座的QKE,其背后都是青云科技按照客戶的需求、階段、能力、訴求,提供最適合的專屬云原生套餐,幫助客戶取得商業成功所做的努力。
與第一代虛擬機對比,容器技術的發展讓物理服務器的利用率有了更多的提升,也讓管理和配置更加簡單。有關于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布局,楊瑩表示,容器技術的演進路線最終會走向無服務器化的時代,企業會更加聚焦在業務層方面的開發,而云服務商則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把底層的資源、配置、平臺運維都為用戶屏蔽掉,青云科技也將不斷提高容器產品的穩定性和高可用性,為更多企業的云原生轉型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