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語言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說著“南腔北調”不同口音的方言承載地域文化的精髓,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隨著語音識別的廣泛應用,方言推廣也有了更有效的傳播方式。日前,訊飛輸入法Android和iOS新版種新增杭州話識別,進一步拓寬方言用戶群。此外,訊飛輸入法聯合中國藍TV共同推進AI+公益的“方言保護計劃”,一起“尋找杭州鄉音發音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留存最具代表性的杭州話,同時啟動“方言傳承計劃”,用聲音傳遞杭州話之美。
杭州話作為吳語方言之一,指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區和近郊,除了具有吳語一般特征外還受官話影響,糅合北方官話和南方越語的特點,說起來一點也不饒舌,是吳越江南的重要代表方言,從而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文化觀賞性。如今隨著城市變遷,大人不再教伢兒說杭州話,使用杭州話交流場景越來越少,老杭州的記憶伴隨著漸漸褪去。
濃濃的鄉音,是人們對家鄉情感的寄托,方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結下深厚的情誼。面對不斷增長的方言使用需求,AI賦能的訊飛輸入法率先在產品中加入四川話、東北話、上海話、蘇州話等23種方言,并不斷提升語音識別效果。日前,訊飛輸入法Android和iOS新版中加入杭州話識別,培育線上方言使用場景。基于AI+公益的“方言保護計劃”,訊飛輸入法按下的不僅是方言保護傳承的“加速鍵”,也是AI技術與方言數據融合催生新應用的“啟動鍵”。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訊飛輸入法能夠準確識別帶口音的普通話甚至是20多種方言,這都離不開科大訊飛長達23年的智能語音技術迭代的積累。特別在語音識別領域,訊飛輸入法提出的復雜場景下前后端一體化語音識別框架,將原有語音識別過程進行重構,依賴于統一建模技術,將方言語料統一放到一個模型中訓練,訓練過程中各種方言語料并不拆分,訓練完成后直接輸出的機制,進一步提升少量語料方言的識別效果。
為了讓杭州話識別效果越來越好,近期訊飛輸入法聯合中國藍TV發起“尋找杭州鄉音發音人”的活動,通過掃碼就能在小程序上親耳聆聽、口述參與、分享互動,在方言保護和文化傳承方面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總之,方言保護不是為了束之高閣,而是讓當地文化的生生不息,因此發起“方言傳承計劃”,通過科技手段與傳播資源的雙重驅動喚醒大眾的方言保護意識,探索新時代的文化傳承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