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正倒逼各行各業增質提效,節能減排。
其中有一個行業,雖然不是高能耗、直接帶來重污染的傳統行業,但伴著數字化的推進,隨之而來的碳排放量同樣增長迅速,即便這樣,它卻依舊被視為“雙碳”目標實現的助推器。
根據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GeSI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ICT行業碳排放僅占全球的1.97%,而ICT技術將通過賦能其他行業,助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0%。
所以當數智與綠色結合,人類社會能夠改善嗎?
巨大杠桿效應又是如何實現的?
接下來一段時間,浩鯨科技將一一講述如何一方面數字化重塑,一方面可持續共生的“碳秘”故事。
“超級充電寶”的云遷移
高山出平湖,地形上的高差和天然河道與湖泊已是抽水蓄能建設對環境及地形的特殊要求。
一家能源央企的抽水蓄能電站便坐落于蒼茫山嶺間。
電站投產數十年,一直是踐行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的優等生,通過勢能與電能間的能量轉換,交替往復,峰谷調節,為實體產業輸送源源綠電。
然而,一向“靠天吃飯”的能源產業也不能“幸免”于數字化浪潮的倒逼轉型。新基建的東風,讓數字化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滲透電力行業各業務場景,運維工程師不必再每日數次往返上下水庫、廠房和控制塔,基本解決了在線化運營的1.0階段訴求。
如今,朝著“雙碳”這一全球共同努力方向: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建設現代能源體系被納入到現代產業體系的整體布局中,能源與產業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再次強調了新型電力系統等可再生能源建設的重要性,提升新型系統對可再生資源的適應能力;
大型央企更應當發揮表率作用,走在兩化融合前列。
對電站而言,任重道遠。“發電-輸電-變電-用電”迫切需要向互聯網模式轉型,實現電力行業“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的三流合一。
無論是運營運維人員,還是能源使用方,他們都發現了目前IT資源建設分散,管理中也常遇到數據孤島和應用重復開發帶來的數據拉通和應用共享問題。
痛定思痛,打算給“超級充電寶”來一場云上大遷移,通過一朵云,來真正實現電站的統一管控,統一運維,統一監控。
浩鯨科技的云MSP團隊深入參與這場云平臺建設和部署項目,對他們而言除了不易以外,更有意義。
平臺架構搭建好比是電站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得縱觀業務、場景、數據、落地視角,同時還得兼顧安全性。原先,電站的數據中臺、AI平臺、業務中臺等都部署在本部的中心云,與電站數據間需經過長距離的傳輸與處理,傳輸效率不說,帶給中心云的計算壓力也十分龐大。
為此,在經過數次的實地調研評估后,云MSP團隊給出了在電站上層部署“區域站”云平臺和中臺的方案,將原先的二級架構縱向擴展至三級,采用“一朵云多Region”部署思路。原先的長距離數據傳輸變得延時更低,業務間聯動效果也更好。
區域站與中心云的分工也更加明確,區域站專注于電站數據的智能分析、清洗脫敏、安全加密和應用系統交互,總部中心云則重點聚焦管理系統的建設和重點數據的展示即可,分擔了總部中心云額外的計算壓力。
對于電站運維工程師而言,這樣的新型架構增大了總部中心云的容錯空間,無論是總部云平臺發生故障或是要運維升級,都不會影響到電站的正常運營,區域站云平臺還可作為本部中心云平臺的異地數據備份中心。
一旦置身于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中,即便數字化新基建高速發展,仍留有運維不便、成本昂貴等問題亟待解決。一個非常靈活的架構,可以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進行任意的裁剪,很大程度提高日常運維工作效率,合理化組織間各角色的協同分工。
在未來,AI和三維建模技術同樣將被大量投入到賦能綠色社會經濟的實際節能減排工作中,而這些新一代技術正是浩鯨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浩鯨科技云服務產品線總經理張正鋒表示,在能源央企的規劃中,AI將提供自動化和機器學習能力,嫁接多種云端應用場景,利用三維建模技術構建數字孿生世界的虛擬電站,遠期實現低碳降耗的運行控制并輔助管理決策。
讓“超級充電寶“上云只是“雙碳三步走”萬里長征的一小步,但對于綠色智能卻具有里程碑的實踐意義。如今,無論是ICT行業還是央企,亦是千行百業,“低碳、綠色”會是人類永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