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年碳排放量接近120億噸,我國14億多人有5億至7億噸的年減排潛力。”6月13日,在人民閱讀舉辦的“綠色發展·企業先行”系列研討會上,騰訊碳中和實驗室主任、騰訊研究院副院長舒展表示,基于此打造一個由市場化力量主導,全國統一完善、科學可循環的“碳普惠”體系非常重要。
面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危機和挑戰,我國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決策。去年1月,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之一。今年2月,騰訊啟動“凈零行動”,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同時不晚于2030年實現100%綠色電力。
伴隨數字經濟對算力需求的持續攀升,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同步增長,已經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主要碳排放來源。為推動數據中心節能提效,加快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騰訊開啟了分布式新能源、儲能技術的探索。
為做好碳中和的“分內事”,騰訊天津數據中心利用“余熱回收”的方式,將服務器產生的熱量用于居民供暖,每年減少5.24萬噸碳排放;騰訊云“儀征數據中心”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后,年發電量會超過1200萬度,可減少1萬噸碳排放……
“我們不僅要承擔自身的減排責任,還希望成為中國低碳經濟、低碳科技的引領者,為碳中和貢獻出騰訊方案和智慧。”舒展在當天所作《騰訊碳中和的社會價值探索與實踐》主題報告中表示。
據介紹,2021年4月,騰訊宣布第四次戰略升級,將“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公司核心戰略,與“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一起成為公司發展的底座。正是從這一戰略出發,騰訊積極參與落實“雙碳”行動,助力中國經濟社會向低碳、綠色、循環方向發展。
近年來,騰訊立足于逾12億用戶,充分發揮“連接器”作用,通過知識科普與公益傳播的方式,提升消費者的低碳意識和參與能力。其中,碳中和實驗室與微信支付聯合推出的“碳中和問答”小程序,上線以來已有上千萬用戶參與;首款碳中和主題小游戲“碳碳島”,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以放置經營的互動科普和答題鞏固的層層進階,將碳中和實現歷程、低碳減排和固碳方法等知識嵌入其中,吸引了眾多用戶體驗。
“這些案例說明‘雙碳’在中國社會潛力巨大,公眾特別是年輕人當中形成了一種潮流,他們愿意擁抱綠色時尚的生活方式,減輕地球負擔、減緩氣候變化。”舒展樂觀地認為。
2021年12月,基于一個城市真實環境體系的試點,騰訊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等機構聯合打造了互動小程序“低碳星球”,用戶通過騰訊地圖、騰訊乘車碼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出行,可以科學核算成具體的碳減排量,并積累為個人碳積分,從而培養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目前已有近100萬名深圳市民參與。
“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城市的試點,探索出一條有效的路徑,從科技助力‘碳普惠’,到帶動用戶自愿減排,形成區域示范效應,未來推向全國‘碳普惠’體系的建設。”舒展談到。
“雙碳”行動也在從城市走向工廠、園區,傳統行業亟需一場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而能源行業則是重頭戲,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其中大有可為。今年4月,騰訊云攜手港華能源打造的“港華智慧能源生態平臺”正式上線,未來在工業園區完全落地后,預計每年可減少數十萬噸碳排放。
目前,騰訊憑借深厚的數字生態土壤,還在培育更加豐富的碳中和解決方案,廣泛適用到智能制造、智慧工地、零碳園區、低碳樓宇等領域。
現實中,除了重點行業企業,大量中小企業也有意通過碳減排來降本增效,卻往往因技術、資金與方法匱乏而止步。在舒展看來,騰訊等數字科技行業引領者,具有新基建、技術、資金與生態等優勢,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天然的工具支持和方法指引。
舒展認為,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在國家的碳市場建設、碳核查與監測過程中,同樣需要引入數字化的能力和工具,運用區塊鏈、云計算、AI等數字技術,確保相關碳數據的真實可信。
在落實“雙碳”行動中,騰訊等數字科技企業在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方案,引領用戶培養綠色生活方式,助力傳統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同時促進教育、鄉村、醫療等領域融入“雙碳”發展,進一步挖掘可持續社會價值的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