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互聯網那些事
6月30日,商湯科技“千億解禁”風波刷爆了財經圈與科技界,有中國“AI教父”之稱的湯曉鷗雖然對閃崩50%的股價不予置評,且表達了長期看好AI發展的信心,但股民們只會用腳投票,投資機構更不會一棵樹上吊死,巨額虧損、造血乏力、競爭加劇之際,商湯科技還能否講出新故事?
基石逃跑,阿里“中招”?
2021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在港股上市,短短一周,股價飆漲至9.7港元/股的最高點,總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港元;
2022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官宣解禁,股價一度暴跌50%,截至當日收盤,總市值僅余1049億港元,較巔峰時期蒸發近2000億港元;
商湯四杰/圖
商湯股價閃崩后,公司亦進行了回應稱,以徐立、王曉剛、徐冰等為代表的管理層的作出了“2022年12月29日前不出售相關B類股份”的自愿承諾,然而,這份來自公司管理層的“禁售承諾”,似乎并未能挽回投資者的信心,而且,與解禁總量相比,只占不到6%的比例,顯然難以回天。
截至30日收盤,商湯科技股價為3.13港元,仍然暴跌46.77%。
種種信息指向,商湯此番崩盤,直接原因便是上市前投資者和基石投資者在6月30日當日全部迎來解禁,共涉及252.8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75.91%。
為什么這些投資者急于抽身“逃跑”?
在商言商,假設有頑固派未出售所持股票,大概率會迎來虧損的狀況,6月30日,商湯科技3.13港元/股的收盤價已經低于公司上市的3.85港元/股的發行價,基石投資者不跑,等于全部虧損,投資者誰又愿意當這冤大頭呢。
商湯科技的基石投資者都是何方神圣?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上市前投資者持股223.62億股,基石投資者持股10.33億股。上市前引入的9名基石投資者分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匯資本、國盛集團、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上汽集團、國泰君安、香港科技園、希瑪眼科、泰州文旅。
可以看出基石投資者清一色都是國資背景,此刻抽身,合乎情理,不然就會釀成國有資產的損失。
另據招股書還顯示,商湯科技投資機構的陣容也堪稱豪華軟銀集團、淘寶中國、春華資本、銀湖資本、IDG為公司的前五大風險投資機構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4.88%、7.59%、3.08%、3.05%、1.42%。
此外,包括阿里巴巴、鼎暉、厚樸投資、老虎基金和淡馬錫等多家明星投資機構亦是商湯的座上賓。
2017年11月28日,阿里巴巴和松禾資本投資了商湯的B+輪,融資金額規模為15億元人民幣;
2018年4月9日,阿里巴巴和蘇寧,淡馬錫參與了商湯的C輪投資,融資金額6億美元;
據招股說明書,商湯科技上市前已經經歷了12輪融資。據《風暴眼》統計,募資總額合計約為333億元,創造了中國AI公司融資的最高紀錄,但顯然,AI風口過后,資本圈熱度驟降,這才導致了商湯不得不歷經艱險也要上市融資。
這也是從一天開始,被“逼上梁山”的商湯科技,就為今日的逆天閃崩埋下了種子:
商湯IPO時只發行5%的新股,合計17.25億股,而通常IPO會發行25%新股,商湯這區區5%的新股中,10.33億股歸屬基石投資者,2.36億股歸屬老股東上海國際,均有鎖定時間,真正在二級市場能買到的不到5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僅1%。
靠著這種超低流通盤規模,上市后大漲近200%,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港元大關,也就是說一開始市值就是虛高,值得一提的是,6月下旬,麥格理發布研報,直指商湯科技估值過高,并下調其目標價至3.24港元,值此天量解禁日,股價腰斬也就不足為奇了。
誠如商湯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湯曉鷗所言,股價的波動沒有太大的討論意義,商湯科技面臨的真正難題,如何得解,才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泥潭深陷”,商湯難夢圓?
作為亞洲最大的AI軟件公司和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提供商,商湯科技一個反常的現象是其營收規模小微,增速亦緩慢,一度讓人懷疑,AI的商業前景是否被過度美化了。
據商湯科技公開財報及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2020年及2021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和171億元。四年合計虧損376億元。
另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凈負債分別為53.64億元、106.54億元、209.32億元、229.61億元,負債規模是營收規模的4倍以上。
持續的虧損與巨額的負債也讓商湯科技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
2018年至2021年,商湯科技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7.5億元、-28.7億元、-12.3億元及-8.3億元,截至2021年底,商湯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65.30億元,按照2021年的燒錢速度,最多僅能撐過2022年一年,“找錢”,仍然是擺在商湯面前的一大難題。
至于虧損的原因,與其主業的變現困難密切關聯,數字化轉型雖然是各行各業的大趨勢,但是,對AI模型的需求卻并不具備普遍性,目前AI交付效率低,邊際成本高,商湯的主業務板塊中,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這兩個最重要的項目,占收入的比重近90%,但目前正呈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態。
盡管商湯馬不停蹄開拓了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業務板塊,積極蹭元宇宙和新能源汽車各種熱點與風口,但財報與招股書數據不會說謊,最終來看,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少,無論是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還是元宇宙相關項目,都未能帶給商湯實際性的營收貢獻。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商湯想進一步深耕,等于正面與華為和百度等巨頭為敵,百度自動駕駛領域已積累多年,華為的自動駕駛也成果頗豐,一度被傳要被大眾收購自動駕駛業務,而華為的車機,智能座艙,亦備受市場期待,連二線的小康賽力斯都在華為的賦能下,月銷破萬,遠超新勢力一哥蔚來
這些新能源車企,竟然要選合作伙,為何不選技術實力更強且自帶品牌光環的華為Inside呢?
招股書透露商湯已與數十家車企進行合作,但基本是預裝其L2+ADAS產品的方案,競爭力并不高,也沒有一線車企的明星車型采用。
另外,AI賽道強敵如林,騰訊,百度,阿里都在大力布局AI,商業模式都是提供智能解決方案,與商湯科技的業務高度重合,相比這些人才,研發,生態,資本皆更有優勢的巨頭們,商湯不免是弱勢地位。
再比如商湯引以為豪的智慧生活賦能IoT設備,比如手機上增強相機拍照效果以及實現智能化管理或交互式增強現實等,在手機大廠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
華為的自研AI,算力上實現了對前原供應商寒武紀的無情吊打,OPPO自研的馬里亞納X更是直接作用于相機成像,并且基于高通平臺開發的經驗與技術沉淀,這些,都是商湯遠不具備的優勢。
AI賽道早已擁堵不堪,除了上述的跨界豪門,除了有“AI四小龍”另外三家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和云從科技等,還有安防龍頭??低暫凸滮堫^舜宇光學在虎視眈眈。
比如??低晱?018年開始推出的AI Cloud平臺,通過該平臺提供的技術能力,各行業用戶2020年共訓練算法模型數量超過 1.5 萬個,應用行業超過 100 個。
再如,舜宇光學亦深耕3D深度視覺傳感多年,旗下深度視覺產品已涵蓋AR/VR、智能家居、移動支付、掃地機等市場。
商湯將AI這一附加值屬性業務獨立成專門的業務板塊,落地上就成了問題,加上產品競爭力并不突出,在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很難打開局面。
所以,商湯多業務布局,長期看,只會加速消耗本就捉襟見肘的現金流,這并不是一條適合走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的研發開支占比過高,也直接蠶食了經營現金流,過去3年半(2018年~2021年上半年)研發開支分別占營收的45.9%、63.3%、71.3%、107.3%,這些錢主要用于開發AI芯片,AI傳感器等核心產品,建設大型AI超算中心等。
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這些研發,并沒能轉換成預期內的商業效益,開弓沒有回頭箭,商湯只能選擇繼續砸錢,直到出現具有專業壁壘的智慧成果,類似于華為5G專利,三星屏幕專利等。
還有一個不確定性隱患,也就是美國的實體名單,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都曾進過名單,倘若老美再來一次,意味著商湯科技在未獲允許的情況下,是無法采購性能最強的芯片,電子產品和軟件等,這直接導致其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降低。
窮廟富和尚,公司連年虧損,高管拿到手的薪酬卻高得驚人,據商湯科技招股書顯示,徐立、王曉剛和徐冰的薪酬數據分別為5.12億、3.75億和3.05億,合計達11.92億元,看上去比聯想柳傳志們都要“狠”。
盡管商湯科技事后“澄清”實際薪資也就兩三百萬(到手的現金),主要是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占了大頭,但廣大股民不以為意,在他們看來,股權薪酬當然也算是薪酬的一部分,原始股一過禁售期就可以售賣套現,怎能不算錢?
此外,有外媒指出,商湯科技涉及關聯交易,大量空殼公司零業務零員工,專業領域無優勢,財務狀況堪憂等問題。
不過,縱使內憂外患,商湯AI一哥的位置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據IDC最新發布的《2021H2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中國人工智能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占比中,商湯科技憑22.2%的市占率,蟬聯第一名,相較2020年下半年同期,增長了近4個百分點。
另據沙利文報告顯示,計算機視覺軟件在中國市場,將從2020年的167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017億元,CAGR為43.5%,也即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市場未來前景可期,AI龍頭商湯科技仍然有機會,但千億人民幣的市場也注定了其商業增量空間有限。
據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最新預測,未來最有希望的5大行業,分別為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 家用機器人、頭戴式AR/VR眼鏡/頭盔、柔性顯示、3D打印設備,這五大行業,個個都有成為萬億美元市值規模的可能,也即這些才是大風口,而AI充其量只是其中作為賦加值屬性的補充而已。
綜合來看,AI誠然在技術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但是在商業的變現上,存在天然的短板,“商湯科技”們未來的路,也許并不好走!
參考資料:
AI龍頭商湯科技股票解禁,股價跌超40%,管理層承諾延長禁售期——時代財經
商湯科技暴跌超40%,233億股迎來大解禁,管理層承諾延期半年限售——科創板日報
市值日內蒸發900億港元,商湯科技“解禁”嚇壞投資者?——鳳凰網財經
巨星解禁后單日市值接近腰斬,商湯科技內外承壓——lite氫財經
商湯科技崩盤:IPO時已寫好的劇本——YY港股圈
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