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7 日,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湖北武漢中國車谷隆重開幕。本屆論壇以「刷新」為主題,共設置 16 個討論議題,在三天時間里舉辦超 60 場演講、12 場議題討論、1 個聯盟倡議、1 場巔峰對話,并公布中國造車新勢力排行榜第十季、第八屆金軒獎榜單。上千名中國汽車行業領袖、重磅嘉賓齊聚武漢經開區,圍繞過去一年汽車行業熱議話題,發表精彩演講、進行圓桌討論。
禾多科技創始人、CEO 倪凱受邀出席,與自動駕駛行業領軍企業代表一起,就「用戶需要何種自動駕駛?」議題展開精彩討論,探討在賽道路徑逐漸清晰、功能研發趨于聚焦的當下,應該如何圍繞用戶實際需求,打造體驗優秀的自動駕駛系統。
場景落地,行泊一體
作為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動駕駛長期以來備受關注。高階自動駕駛何時能夠落地、消費者在乘用車上何時能體驗到自動駕駛帶來的便捷出行,是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
在圓桌論壇討論中,幾位嘉賓普遍認為,隨著近年來技術路徑逐漸清晰,行業基本達成了共識:在乘用車上實現完全的 L4 級別自動駕駛尚需時日。與此同時,現階段在許多特定場景下,具備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產品正在逐步落地。
禾多自創建之初便堅定了全場景量產的漸進式發展路線,以行車、泊車場景切入,自主研發了 HoloPilot 行車自動駕駛系統和 HoloParking 智能泊車系統兩大系統。
HoloPilot 不僅全面支持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實現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并已開始逐漸實現城區場景的自動駕駛功能。HoloParking HPP 則利用單車智能,能讓車輛學習泊車路線和路徑,支持在用戶下車后,車輛自動尋跡泊車、在固定位置對車輛進行遠程召喚。特定場景下的一些子功能,實現了高階自動駕駛的能力。
除了禾多科技的自動駕駛方案之外,如今在一些封閉場景、風險可控的場景中,來自不同廠商的多元化自動駕駛產品在逐步落地。
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行業普遍還在使用 L2+、L2.99 等相關表述,但在技術和功能上,國內的自動駕駛創新在全球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
禾多科技目前專注技術研發與量產攻堅,推動符合中國交通環境、滿足中國消費者真實需求的自動駕駛落地。
以泊車系統為例,中國相比美國等海外市場,對泊車場景中自動駕駛功能需求更為迫切。禾多科技 HoloParking 智能泊車系統由此出發,幫助消費者解決停車場景中的真實痛點:
面對消費者普遍頭疼的狹窄、刁鉆的車位,禾多科技 HoloParking 的 APA 泊車輔助功能均能自主輕松泊入。即使面對「死胡同」里的「最后一個車位」,也能輾轉騰挪停車入位,全程無須駕駛員干預。
中國消費者日常用車過程中還經常面對大型停車場尋找車位難、停車后找車難的苦惱。HoloParking 支持 1000 米超遠距離記憶泊車能力,車主只需在停車場門口下車,車輛就可以自動駛入停車場自主泊車;車主取車時也只需遠程召喚,車輛即可自動行駛到身旁。在記憶泊車的過程中,系統支持自主避障、確保用車安全。
此外,在跨層泊車、極窄車位、不規則車位、室內外停車場等中國特有困難泊車場景中,HoloParking 聚合了記憶泊車、遙控泊車、融合泊車、一鍵泊出等功能,全面解決用戶痛點,讓消費者不再為停車犯難。
因此,相比單純追求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打通場景、實現量產、廣泛運行將更加具有現實意義。但傳統自動駕駛系統在行車和泊車這兩個場景上是相互割裂的:往往有兩套獨立的子系統分別負責行車和泊車;行車和泊車的體驗往往也是割裂的,無論從功能的入口,功能的切換,以及功能的整體體驗,用戶都感受到的是兩個甚至多個系統的操作體驗。
這也是傳統駕駛輔助系統的一個縮影:重功能,輕體驗。而用戶需要的是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一個好用、省心、無縫銜接的自動駕駛體驗。禾多科技正基于廣大用戶的真實反饋,驅動產品迭代,以安心、舒適、效率作為核心維度,打造更好用的自動駕駛系統。
今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中,「行泊一體」是一個熱門概念,在不少媒體報道中甚至將今年定義為「行泊一體元年」。
「行泊一體」正是場景打通的必然趨勢,也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禾多科技很早期就以「行泊一體」的思路,從硬件、軟件、體驗各個層面去打通行車、泊車各個系統,給用戶一個盡可能統一的交互方式,一個盡可能連貫的智駕體驗,讓用戶更少花時間去調用功能,能夠自然流暢地進入人機共駕的輕松狀態,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動駕駛的使用體驗。
當「行泊一體」成為了 L2 級自動駕駛大規模普及后下一個競爭焦點,唯有量產交付才能讓「元年」名副其實。
聚焦量產,體驗為王
2022 年是禾多科技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在五年發展過程中,禾多科技始終以自動駕駛系統量產落地為目標,基于車規級、可量產的硬件配置進行系統開發,積累了堅實的工程化量產能力。
為了實現量產落地,禾多的自動駕駛軟件算法、系統方案均面向車規級芯片和傳感器等硬件開發。經過五年發展,禾多科技已具備從人工智能算法到嵌入式系統,從大數據閉環到系統迭代進化的完整布局,成長為國內極少數擁有全棧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科技創新公司之一。
倪凱表示,禾多科技的使命是與主機廠共同定義自動駕駛產品。憑借穩扎穩打的技術研發與工程化量產能力布局,去年年底,禾多科技與廣汽集團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引入廣汽投資,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同大型汽車集團形成全方位合作的獨立自動駕駛公司。按照計劃,禾多科技自動駕駛方案將從今年開始逐步搭載于多款廣汽集團旗下乘用車型。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廠商之一,廣汽集團產品銷量行業領先。以此為基礎,能幫助更多消費者以較低門檻享受到自動駕駛帶來的便利。
在本屆藍皮書論壇「新汽車是不是跨越了分水嶺」的話題討論中,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事實上,如今人們提到的「新汽車」是智能電動汽車的簡稱,智能主要指的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兩個方面。雖然目前行業已經可以做到L2+級智能輔助駕駛,但自動駕駛還只能算是剛剛起步,還無法滿足全場景、全天候的智駕需求。因此不存在所謂鴻溝的概念,如果一定要有,也得等到全自動駕駛時代再來談。
當前,對于智能純電動汽車產業而言,行業已從單一的「產品」競爭升級到「產品+生態」的競爭。車企必須要刷新思維,在研發、智造、產業鏈、組織體系、營銷服務模式等方面增強體系力,迎接新的挑戰。
禾多科技作為廣汽集團智能出行生態圈的重要一員,期待與廣汽集團緊密協作,加速自動駕駛量產落地;在量產之后,基于海量回傳的真實道路運行數據,促進禾多科技自動駕駛方案不斷升級、迭代,早日為人們帶來全場景、全天候的智駕出行體驗,打造更加安心、便捷的移動出行生活。
自動駕駛系統裝車量產之后,最終要接受廣大消費者的體驗與評價。從C端用戶的角度出發,雖然如今市場上有很多汽車已經搭載了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但實際使用過程中一些不穩定、安心的體驗,還是讓不少消費者心存顧慮,這也制約了自動駕駛的大規模落地。
因此,合格的自動駕駛系統要擁有出色的用戶體驗,禾多科技在研發過程中一直將「體驗為王」作為產品研發的重要指導方針。為此,禾多科技在公司內部成立了專門的用戶體驗團隊——Team U,通過對智能駕駛功能用戶日常使用習慣、遇到的痛點進行分析和優化,從場景打通、行駛高效、交互和諧等幾個方面來提升用戶體驗。對用戶需求的好奇心也在不斷驅動禾多科技和主機廠一道,為消費者打造穩定安全、能夠信任并愿意長時間使用的自動駕駛產品。
而在即將到來的量產交付后,利用海量并發的真實交通數據,不斷訓練和優化軟件算法、不斷完善系統算法適應更復雜的場景,是最終實現全場景自動駕駛的關鍵途徑。為了實現自動駕駛系統向無人駕駛升級的戰略目標,禾多科技期待與更多行業生態伙伴進行協作,基于主機廠強大的產品能力和對造車的深度理解,結合自身領先的軟件創新能力,強強聯合、打造用戶體驗優秀的自動駕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