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海爾集團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COSMOPlat與山東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青島舉行。山東省發改委環資處副處長閆凱、青島市發改委一級調研員紀中華、山東大學(青島)常務副校長韓建新、海爾集團副總裁展波共同見證了本次簽約儀式。
紀中華表示,“不管是落地雙碳戰略還是實現綠色發展,最關鍵的是科技創新,這就需要企業發揮主體作用,也需要企業和高校產學研融合。此次頭部企業和頭部大學強強聯合,將為雙碳事業貢獻更多智慧力量。”
乘風雙碳,校企共建“美麗山東”
根據協議,雙方合作將具體落成三個項目。
一是合作成立雙碳研究院,推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力爭五年內成為國家級雙碳研究和應用平臺;二是開展碳足跡標準研究,利用互聯網、能源管理、區塊鏈技術,建立家電產品的碳標簽及碳足跡數據庫,并形成行業標準;三是共建山東大學(青島)綠色校園樣板,在教育系統內打造首個“零碳高校”。
據悉,作為省內高校的“領頭羊”,山東大學承擔了山東省、青島市等的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寫工作,并在雙碳領域達到了較高的科研水平,培養輸送了大量高級人才,為山東省雙碳戰略推進貢獻了“山大智慧”。
而海爾作為山東實體企業的代表,也在積極推進雙碳戰略落地。2021年,海爾集團成立雙碳推進專班,所屬各上市公司成立ESG委員會,全面開展碳核查、碳盤查,對能源輸入、分配、使用、污染物/碳排放進行全流程、全節點數字化管控,構建企業綠色發展體系,為山東雙碳事業貢獻“海爾力量”。
近日,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美麗山東建設規劃綱要(2021—2035年)》,根據綱要內容,綠色低碳正是“美麗山東”建設的重點之一,而此時“山大智慧”疊加“海爾力量”,無疑會為“美麗山東”建設注入校企聯合的新活力。
科技攻關,加速社會“綠色創新”
“科技強國”和“雙碳”,兩項國家戰略疊加在一起,釋放出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科技創新,也是海爾雙碳探索的顯著特點。
在研發、原材料、生產、包裝和運輸、產品回收等七大方面,海爾以科技助力,加速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
海爾在研發上“減碳”,讓產品更環保。舉例來說,海爾創新了HC制冷劑和LBA聚氨酯發泡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讓-150℃深低溫冰箱GWP值接近0。
海爾還在制造上“減碳”,讓制造過程更“綠”。承擔海爾中央空調、滾筒洗衣機、特種冰箱等產品生產的海爾中德智慧園區,已于2020年完成從工業智慧園區向碳中和智慧園區的轉變,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燈塔基地”。
這就不得不提在背后賦能的卡奧斯智慧能源平臺。依托集團近30年的能源管理經驗,卡奧斯從用戶需求出發,創建大數據基底算法模型,打造了線上能源平臺數字化、線下能源場景智能化的能源生態平臺,形成了560多個場景,以及1000余套定制化能源解決方案,在全國15個工業園區、55個互聯工廠落地應用。
此外,海爾還在回收循環上“減碳”,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2021年5月,海爾投資5億元建設綠色循環行業首家互聯工廠,在綠色、智能化、數字化、大數據核查、價值循環方面實現了5個首創。工廠投產后,每年可拆解200萬臺廢舊家電,改性造粒3萬噸。
除了自身綠色轉型,海爾還以開放、友好的姿態擁抱雙碳之路上的“同行人”。例如,海爾卡奧斯為重慶美心集團提供了定制化智慧能源空氣壓縮機托管方案,僅在一年內,就為美心集團節約120萬度電,減排二氧化碳942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8.8萬棵。
科技助力,成果斐然。近日發布的《海爾集團環境報告書》中提到,海爾2021年“單位產值能耗下降4.62%,單位產值水耗下降3.86%,單位廢水排放量減少4.08%,二氧化碳減排增加5.2%,危險廢物產出減少116噸”。
為了更好地以科技創新助力雙碳,海爾未來三年內還將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研發投入600億元,聚焦綠色雙碳等五大共性關鍵技術,實施核心科技攻關,突破行業核心技術難題。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需要集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以海爾和山東大學為代表,更多主體正在積極相應時代和國家號召,讓“天藍地綠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夢盡快從遙不可及變得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