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不想當將軍的司機不是好廚子,沒有領略過好內容的用戶不是好的投資人”,那么高樟資本創始人范衛鋒就十分符合“好投資人”的標準。
曾是記者,如今是元宇宙投資人,范衛鋒總是在與內容打交道,而他本身在日常內容獲取上,則可以算得上是喜馬拉雅的忠實用戶——從四、五年前開始使用喜馬拉雅,目前收聽時長已經超過1000小時。在這位內容行業資深觀察家看來,在喜馬拉雅這里,可以找到一些純粹因為熱愛而做的東西。
從媒體人到投資人,都繞不開“好內容”
自2000年進入媒體行業,在《證券時報》待了14年,范衛鋒可以說把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站等所有媒體種類全干了一遍。2012年8月,微信公眾號上線,自媒體江湖涌現,這位老媒體人也在業余時間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一只腳踏入了自媒體,于他而言更想弄明白的是,在互聯網、新媒體上做內容又是怎么一回事。
2015年11月,范衛鋒成立高樟資本,專注于內容商業新生態早期投資,用一句當時出資高樟資本LP的話來說,就是“要多投一些優秀的新媒體出來,讓我們有好內容看”。
在業內被稱為“新媒體參謀長”的他自然目光如炬,“做專不做泛,做新不做舊”,遵循著這條戰略,高樟資本投資了眾多優秀的內容行業創業項目。星球研究所、遠川(飯統戴老板)、算術初子(虛擬偶像機構)、市值風云、真實故事計劃、Bigverse(NFT中國)等便是他與團隊挖掘出的優質內容機構。
“內容”可以說是范衛鋒事業歷程繞不開的關鍵詞,而作為一位讀者或是簡單的內容獲取者,在他看來,通過財經雜志期刊、社交媒體等獲取內容是建立信息框架,讓自己處于信息流,除此之外,他還保持著閱讀紙質書的習慣。于他而言,喜馬拉雅更像是一個閱讀“咖啡館”,可以在這里和自己鐘愛的“主播”講書交流。
基于熱愛的分享,更精華、更純粹
早上7點半,范衛鋒和平常一樣,開始了每日的閱讀時間。早上的閱讀,他通常會選擇專業類書籍,而在上班開車的路上、晚上走路運動時,他則習慣點開喜馬拉雅App,打開自己的訂閱列表,看看是否有更新的內容。
他也常把這些愛聽的節目分享給朋友,包含閑者知無涯的《佛教通史》、傀儡生的“淚痕漫品三國”等節目,與純有聲書不同的是,這些內容除了講書,還有主播自己的分享,來源于自己經歷的沉淀。在他看來,這種“閱讀”更多是一種不帶目的、非功利性的獲取,而主播純粹基于熱愛分享,閃光一現的靈韻也更能啟發思考,拾得洞見。
說起好內容帶來的啟發,范衛鋒如數家珍。“比如說講佛教的閑者知無涯,他講‘緣起性空’,他講清楚了什么是空,空的本質不是沒有,空的本質就是運動。那對投資有極大的啟發。一切事物條件的變化,就引起了你所投資的行業、公司、產業的變化。”
歷史解讀類節目也是范衛鋒的心頭好。宋江看起來很沒用,那么的江湖名聲從何而來?《隆中對》是不是虛構的、為什么要虛構?不少節目一改對歷史人物臉譜化的描述,清晰的解讀、深刻的剖析仿佛重回歷史現場,解開了范衛鋒很多疑惑,“不一定是真理,但至少是一個新的視角。”在他看來,這些能帶來新的視角甚至是觀點顛覆性變化的內容就是好內容。
在范衛鋒的常聽榜單上,許多主播都不是學院派,不一定特別嚴謹地遵守學術規范,但會有一些特別獨特的洞見,這些像“掃地僧”一樣的江湖高人更多是基于熱愛創作內容。
扎根喜馬拉雅,垂類內容“百花齊放”
垂直向的好內容從何而來?這離不開喜馬拉雅非常良好的創作者生態。喜馬拉雅的主播除了專家、教授、作家、明星大咖,也有企業職員、車床工人、鋼琴教師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只要心懷熱情、樂于表達,每個人都能在喜馬拉雅分享自己在某個熟悉領域的經歷與觀點。喜馬拉雅播客《拆漫專家》的兩位主播糖糖與肱股就是如此。
兩人因為對動漫的興趣結緣,《拆漫專家》的錄制就像是在復刻小時候與朋友湊在一起聊動漫的場景。在這檔節目中,兩人不僅會聊劇情、角色、動漫發展史,還會借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探討環境議題、從《哆啦A夢》的劇情延伸到日本國民生活的變遷和作者對現實的憂慮,透過二次元的表象,讓更多人了解動漫蘊含的時代精神,讓這種藝術形式不再是小孩子的專屬。這檔播客不僅是兩位主播的“精神自留地”,也成為了更多人了解動漫文化的窗口。
好的生態就如熱帶雨林一般,潤澤著每一個想用聲音分享的夢想。“PGC+PUGC+UGC”的內容供給金字塔,也可以讓喜馬拉雅主播們可以在不同賽道靈活切換。喜馬拉雅順應百花齊放的創作生態,推出了一系列針對主播們的扶持計劃,讓小眾主播可以不斷成長,同時構建起喜馬拉雅整個豐富多元的內容生態。
用算法推薦釋放內容長尾效應,實現用戶與創作者“雙向奔赴”
在范衛鋒看來,喜馬拉雅相當于一個出版社,有掙錢的暢銷書,即受到廣泛歡迎的主流內容,給平臺帶來用戶規模、商業利益與業內聲譽。但出版社也有優質的偏思想性的小眾書籍,這就是平臺里可能沒有那么火,但絕對有價值的長尾內容。
如何發揮這些內容的長尾效應?范衛鋒認為,長尾內容和垂直用戶的匹配,做好算法推薦是關鍵。“我有一段時間處于‘催更’的階段,找不到聽的了。喜馬拉雅有一個算法推薦,會推薦我個人感興趣的,我就延展去看,去年發現了‘淚痕春雨’,他各個階段的歷史都講,一講就幾百集,夠我聽一年了。”
近年來,喜馬拉雅不斷投入科研與技術創新,精準、有效的算法推薦就是生動的例證。通過專有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喜馬拉雅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推薦機制和智能標簽系統,提高了內容分發的準確性,也優化了用戶體驗。對于感興趣佛學、哲學這些領域的用戶而言,系統會根據他們的使用習慣給他們打上標簽,再將對應類別的內容與創作者推薦給他們。優質的算法推薦,能夠讓好內容找到匹配的用戶,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為創作者帶來了正向反饋和更強的創作動力。
“每一天的精神食糧”,這是喜馬拉雅現在的slogan,范衛鋒則將喜馬拉雅比作每日的“水果蔬菜”,雖然不是主食,但每天打開聽一聽,對于精神世界的健康和愉悅至關重要。因為作為內容消費者,喜馬拉雅讓他打開了新的視角。
“只要能改變我的一部分想法的,就是很好的內容。如果是帶來某一些觀點的顛覆式變化,那是極好的內容。”從收聽經歷來看,毫無疑問,他在喜馬拉雅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