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如今在智能手機上,大家想必往往會通過 App Store 等應用商店來下載應用,但是在更加自由的 PC 端,軟件的來源則是五花八門,用戶似乎更青睞在不同軟件的官網或提供聚合內容的下載站里找尋。相比之下,微軟的 Microsoft Store 也顯得要冷門得多,不過自 Windows 10 全面普及后,Microsoft Store 的影響力也在逐漸上升,并成為了許多用戶獲取軟件的主要渠道。
就像 App Store 之于 iOS 開發者一樣,Microsoft Store 對于 PC 開發者也同樣重要,規則的變化自然也會牽動人心。上月,微軟方面更新了這一應用商店的策略,并針對欺騙客戶、破壞生態系統的行為提出了一系列的規范。但其中,一條 " 不要試圖從開源或其他通常免費提供的軟件中獲利,也不要試圖相對于產品提供的特性和功能、定價過高 ",卻在開發者社區激起波瀾。
以軟件自由保護協會(SFC)為代表的開發者社區,與大批開發者紛紛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他們的憤怒。眼見開發者群情洶洶,微軟也順勢下了臺階,Microsoft Store 總經理在 Giorgio Sardo 在社交平臺中表示,已決定推遲這一策略的實施,并且其目標并不是阻止開源軟件 ( OSS ) 的分發,而是絕對支持開發者發布開放源碼軟件的應用,此舉只是為了減少 " 被誤導購買免費應用 "。
由于微軟方面的這一回應顯得有些模棱兩可,因此不少開發者要求其繼續澄清關于在 Microsoft Store 上銷售自由軟件(FOSS)的立場。在以 SFC 為首的自由軟件社區看來,微軟此次是故技重施,又在搞 " 欲擒故縱 " 的套路,先推出不合情理的政策,在幾周或幾個月后在聽取社區聲音、用戶反饋后收回,并且這樣的操作已經不是一兩次了,甚至于在 Windows Marketplace 上就有禁止所有自由軟件上架、緊接著又進行讓步的情況。
當然,微軟方面其實也是有理由的。其更新 Microsoft Store 的這條規則是基于這樣的一個現實,那就是有相當多在 Github 或開發者社區提供下載的軟件是免費的,但在 Microsoft Store 卻要收費。例如,知名繪畫軟件 Krita,這一基于 GPLv2 協議開源的軟件在自己官網可以免費下載,但在 Microsoft Store 上則要收費。
從微軟的角度出發,如果用戶在 Microsoft Store 中購買到其他渠道可以免費獲得的軟件,開發者的操作不就是在 " 欺詐 " 嗎。不僅如此,為一款免費的軟件付費已經很糟糕了,但這并不是用戶購買時可能會遇到的唯一問題,軟件更新同樣后續也可能會出現麻煩,如今 Microsoft Store 中軟件更新速度比不上官網也已經出現。
所以微軟本著為 Microsoft Store 用戶利益負責的原則,清理這類軟件看起來是在情理之中。然而,自由軟件 / 開源軟件開發者也覺得 " 冤枉 ",畢竟開發者擁有對于自己軟件的定價權,更何況無論是自由軟件社區、抑或開源社區都沒有禁止相關軟件收費的規則。
而開發者沸反盈天則是因為,微軟在這一條款中關于 " 不要試圖從開源或其他免費提供的軟件中獲利 " 這個說法,有意模糊了自由軟件、開源軟件、免費軟件之間的區別。其實 "Free" 在英文中既有免費、也有自由的含義,所以導致不少非專業人士對于上述三個概念的認知是混淆的,但 "Free is not free",自由軟件 / 開源軟件是自由、而非免費的。
免費軟件就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的軟件,但實現免費通常都會有類似不公布源代碼或限制分發等條件,比如以騰訊 QQ 為代表的一大批主流商業軟件。開源軟件是指在軟件發行時會附上源代碼,并授權允許用戶更改 / 自由再散布 / 衍生著作,開源(OSS)并不抵制商業收費,其中典型產品就是 Android 生態的基石 AOSP 項目。
而自由軟件(FOSS)關注的則是使用軟件的自由,用戶有按自己意愿運行程序的自由、能自由地訪問到軟件的源碼、可以自由地分發軟件給他人,還可以自由地分發修改后的軟件版本。在某種意義上,如果作為開發者的你按照自由軟件協議發布軟件,那么這就意味著你會喪失對于該軟件的絕大多數控制權,比如說自由軟件基金會(FSF)的 GNU/Linux 操作系統。
但無論開源軟件還是自由軟件,對于收費的態度都是自由的,絕大多數許可證并不限制收費模式。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絕大多數開源軟件和自由軟件是依靠捐款來維持存續,開發者可以自由決定軟件免費還是收費,用戶也可以自由決定是付費還是免費使用。而在開源 / 自由軟件官網提供免費下載,但在 Microsoft Store 上卻進行收費一事,許多開發者將這一做法解釋為用戶對自己的一種捐款形式。
作為收購了 Github 這一全球最大開源社區的企業,微軟方面對于這一點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事實上,Microsoft Store 的新政策主要是針對自由軟件、而非開源軟件,微軟高管的回應也僅針對開源軟件,而全程不提自由軟件其實就已經表明了他們的態度。盡管說在納德拉上臺后,微軟不復比爾 · 蓋茨和鮑爾默時代將開源視為 " 愚蠢至極 " 的態度,選擇了主動擁抱開源,但微軟與自由軟件社區的關系則一直是劍拔弩張、水火不容的。
開源軟件和自由軟件是不可等價的,自由軟件是開源軟件的一個子集," 開源是一種開發的方法;自由軟件則是一場社會運動 "。自由軟件運動為用戶的計算自由而奔走,相反,開源理念重視的則是實用主義。自由軟件將專有軟件視為敵人,而開源軟件是自由軟件社區對商業規則意見分歧而導致分裂的產物。微軟方面能夠擁抱開源,是因為開源社區是對商業化妥協的結果,而自由軟件則從始至終都是反商業的。
自由軟件基金會(FSF)甚至于在去年 Windows 11 發布時,用一篇題為《當你避開 Windows 11,生活更美好》的文章,將微軟及 Windows 11 從頭到尾批判了一通。微軟依賴 Windows、Office 等專有軟件構建了自己的軟件帝國,而自由軟件則試圖定義一個反商業的軟件生態,這也就導致了自由軟件社區與微軟的對立幾乎是不會有終點的,而此次 Microsoft Store 規則的改變或許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插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