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國首部《建筑行業電子簽名應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該白皮書由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建設工程供應鏈委員會指導,法大大結合行業趨勢、市場洞察以及應用案例編撰,是國內首部系統化梳理建筑行業全場景應用電子簽名的白皮書。
發布會當天,行業專家、學者結合《白皮書》及法大大此前業內唯一參編的《智慧工地應用規范》團體標準,就建筑行業的數字化發展進行深度交流討論,為建筑企業的業務和管理升級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參考。
▲嘉賓共同就建筑行業數字化發展進行圓桌探討
線下參會嘉賓,左起分別為:法大大建筑行業總監張佳驥;北京藍象標準咨詢服務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信息協會標準化專家張德保;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曹立坤;
線上參會嘉賓:中建協建設工程供應鏈委專家、中國能建電商公司研發工程師李勛;信天創投合伙人莫濤
政策、市場、技術三驅動,建筑行業數字化勢在必行
2020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委印發《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加快建筑行業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2022年1月,綠色建造與智能建造被寫入《“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被納入到了國家戰略規劃中,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十四五”建筑業綠色建造和智能建造的目標和任務
而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發展階段的變化,建筑企業面臨精細化運營、平臺化管理、產業生態賦能等挑戰,迫切需要技術手段的全面應用,以滿足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電子簽名、人工智能、物聯網、BIM等技術的出現,無疑為建筑行業實現數字化發展注入動力。中建協建設工程供應鏈委專家、中國能建電商公司研發工程師李勛表示,在數字技術驅動的新浪潮下,數字建筑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電子合同這類電子簽名應用,是建筑業數字化的有力助推器。
政策、市場、技術的多維驅動下,建筑行業數字化已逐漸成為行業共識,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這也意味著建筑企業需要更多可參考的創新思路、可借鑒的實踐總結。北京藍象標準咨詢服務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信息協會標準化專家張德保表示,建筑行業多產業鏈并行發展,體量大、能耗高、效率低,在工業化和數字化方面都相對落后,因此行業亟需優質、先進的范式與參考,以供企業落地和實踐,《白皮書》填補了市場在這方面的空白,為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經驗。
建筑行業核心技術應用 (摘自《白皮書》)
十大建筑標桿企業數字化實踐,驗證電子簽名應用價值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建筑業簽訂合同總額為65.69萬億元,新簽合同額34.46萬億元。高合同金額的背后,意味著大量的合同簽訂、流轉、管理工作。《白皮書》指出,平臺化、信息交互是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要素。未來,中國建筑業的發展對于新技術、新工具、新管理手段會涌現更迫切的需求。
建筑企業各部門面臨的合同痛點(摘自《白皮書》)
法大大致力推動建筑行業的電子簽名應用多年,總結了包括中建一局、北京建工、北京建工三建、中鐵隧道、山西建工、中建新疆建工、深圳高速、中鐵十二局在內的十家建筑行業標桿企業的電子簽名應用實踐,覆蓋人力資源管理、采購供應鏈、竣工交付、材料管理、勘查設計等場景,助力企業經營、管理的數字化升級,為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的智能化發展賦能。
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曹立坤表示,《白皮書》為建筑企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產業數字化切入路徑。
隨著國家數字化戰略的深入推進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綠色發展成為各行業升級的“必修課”,而電子簽名、電子合同不僅能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上為企業充分賦能,其無紙化的天然屬性也有助于企業在碳減排上做出更大的綠色貢獻。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建設工程供應鏈委員會陳川生主席表示,法大大針對建筑行業的特點,通過程序設計實現了電子簽章的可靠性、使用的方便性,助力建筑企業降本增效、合規管理,進一步釋放數字動能,加速行業創新升級。
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非接觸經濟、居家辦公成為常態,電子簽名、電子合同的價值在特殊時期尤為顯著。信天創投合伙人莫濤表示,過去10年,數字化轉型一直是企業投資的關鍵領域。而在疫情的影響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創新顯著加快,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電子簽名無疑為建筑行業提供了一個非常高效的法律科技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