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經濟半年報揭曉。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其中,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制造業增長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9%。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表示,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當前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明顯修復,工業品出口恢復兩位數增長,工業經濟總體呈企穩回升態勢,體現宏觀經濟大盤“壓艙石”作用。
2022年上半年,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工業產業經歷了較大波動。從原材料、零部件短缺,到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到物流循環不暢,再到到崗人數受限而導致的產能不足……如此背景下,工業經濟的這份成績單更顯珍貴。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所言:總的來看,我國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不利影響,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尤其是二季度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穩住了經濟大盤,成績來之不易。
中國工業經濟強大韌性的背后,是從政策到企業、自上而下地多重“加力”。政策端,工信部今年多次強調,把保鏈穩鏈作為提振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聚焦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加大工作力度,指導企業在疫情防控條件下穩定生產。在企業端,廣大工業企業不僅持續摸索遠程辦公、封閉生產等管理模式,也積極攜手供應鏈服務企業,探索更具韌性、更敏捷靈活的供應鏈數智化轉型。在這一過程中,京東工業品參與其中,一方面協同工業品牌,一方面服務工業企業,通過聚焦工業產業供應鏈的兩大核心環節——商品和履約的數字化,京東工業品打造了一系列技術與產業融合的解決方案,為產業鏈各環節間的互聯互通、高效協同奠定了堅實基礎。
商品數字化方面,針對工業品“非標”現象突出、描述商品的“工業數據”缺乏標準導致的上下游溝通成本高這一特點,京東工業品結合京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各品類頭部品牌商的專家經驗,通過對海量工業品數據進行數據清洗和知識抽取,構建工業品知識圖譜,打造了“墨卡托”工業品標準商品庫。墨卡托能夠為行業搭建一套更加完備的工業品標準化分類和商品體系,有效解決行業現有體系產品信息和參數不統一、行業屬性不全的問題,為工業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互聯互通奠定數據基石。
履約數字化方面,由于工業產業供應鏈在履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不同的品牌廠商、三方供應商以及屬地服務商,導致從單點環節出發難以實現資源配置的整體優化和供應鏈效率提升。為此,京東工業品打造了“智能供應鏈決策體系”,通過建立一套開放的數智化供應鏈服務網絡,幫助企業更好地整合第三方資源。“智能供應鏈決策體系”能夠以成本、庫存、時效、服務、賬期、商家評級等多維度決策因子入手,基于龐大的商品數據庫、豐富的產業鏈資源以及算法優勢,為企業快速定制包括選品、交付、服務等供應鏈最優價值綜合履約方案,實現“萬倉合一”、“萬單合一”,幫助工業企業攻克彈性與效率的平衡難題。
在上半年,京東工業品的這些“數字化”能力,為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穩產達產提供了有力支持。僅在4月1日-31日,京東工業品就累計為上海市能源、汽車制造、電子制造、工程建筑等超50個行業600余家政企客戶尋源履約交付超650萬件物資。
京東工業品相關負責人表示,供應鏈作為工業產業的基礎,是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猶存,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仍有挑戰。京東工業也將持續扎根工業產業一線、深入洞察工業企業需求,以數智技術服務工業產業供應鏈數智化轉型,為工業經濟穩增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