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創業者羅永浩在直播間官宣了其AR創業公司名字“Thin Red Line”(細紅線),并公開了新公司的招聘郵箱,稱現階段主力招聘產品經理和設計師。
羅永浩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相信AR就是下一代計算平臺,并表示,無論如何,這應該是他最后一次創業。對于VR,羅永浩則認為,其本質更像是游戲主機,而非計算平臺。
而對于羅永浩入局AR賽道進行創業,某VR大廠的產品研發負責人曾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說:“現在AR(增強現實)在全球都沒有一個成功的品牌或標桿,(羅永浩)能做出什么我們都很困惑。”
而自元宇宙概念爆火以來,在元宇宙浪潮的助推下,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領域也異常活躍,消息不斷。今年以來,除了羅永浩宣布入局AR行業,扎克伯格一口氣掏出了4款VR頭顯原型機,谷歌宣布將從8月開始在公共場所測試其AR眼鏡原型機。
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在業界,關于“VR與AR誰更能代表未來”的討論聲音也一直存在。
那么,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這兩個技術在未來究竟哪個前景更好?
一、關于VR、AR的定義及區別
首先我們來看看關于VR、AR的定義。
VR:虛擬現實 ( Virtual Reality ) ,簡稱 VR , 是指利用計算機虛擬出三維空間,將體驗者帶入一種純虛擬的沉浸式體驗環境中,配合其他體感設備,能讓體驗者感到身臨其境。
AR:增強現實 ( Augment Reality ) ,簡稱 AR,顧名思義就是基于真實環境上疊加虛擬信息,對真實環境進行信息補充,增強用戶體驗效果。與 VR 不同,用戶在穿戴或使用 AR 設備時,能夠感受到周圍的真實環境。
(VR體驗)
簡單來說,VR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一個以視覺和聽覺感受為主,并能夠實現人機交互的虛擬環境,而AR則是將虛擬元素疊加在現實環境上,實現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
VR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屬于沉浸式體驗,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隔絕現實,這也決定了它必須要在特定環境下使用——室內或者室外某些體驗點。
而AR則是通過在現實環境中增加虛擬元素來提高人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增強了現實,可應用的領域更廣,可使用的環境更豐富,不管在家或是外出,AR設備都能佩戴使用。
(宜家AR家具預覽)
這便是VR與AR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方式的不同。
如果把VR眼鏡比作電腦,那么AR眼鏡就可以看成是移動手機了。
二、VR與AR哪個更有發展前景?
VR、AR兩者使用方式的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未來發展趨勢的不同。
那么,在未來,VR與AR哪個更有發展前景?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發展潛力:
通過VR設備,看到的完全另外一個世界;通過AR,看到的則是現實世界的補充。VR能讓人暢想的空間比較大,而AR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聯系得更為緊密。AR不影響人類天生行為習慣,也不會讓人們與現實隔絕開來,增加用戶的使用成本。但由于核心技術還沒有取得突破,所以現在它的熱度不如VR。
2.市場普及進程:
在市場普及進程方面,AR會早于VR。一是在接受程度上,人們對于在已有環境中增加新元素,比接受全新的環境要容易;二是在技術要求方面,VR要達到理想體驗,技術成熟度要求會比AR高很多。
(AR試鞋)
3.應用內容:
VR/AR生態鏈可分為硬件、內容、軟件平臺與服務3大領域。從VR/AR生態鏈的內容這一環節來看,目前VR/AR的應用內容也存在著巨大的缺口。
VR從2016年的爆發性增長到現在發展趨于穩定,是因為當時隨著VR硬件設備的發展,3D內容沒有跟上硬件增長和普及的速度。
跟VR一樣,AR可以對人們生活的諸多領域帶來變革,但這背后也需要海量的、高精度內容做支撐。如果沒有海量的、高質量的3D內容,AR也難以實現大規模應用落地。
以家居行業為例,對于一個家居企業來說,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家居產品在市場上進行售賣。如果讓用戶在線選購家具時,可以將家具融入自家房間進行效果瀏覽,那么用戶可以根據實實在在可見的場景搭配效果,更迅速地選出心儀的產品。這樣用戶做購買的決策用時將會大大縮減,用戶購買到不滿意家居產品的概率也會降低。
3D+VR/AR,1:1真實還原,3D立體化展示,所制造的沉浸式體驗,可在商品展示、場景空間呈現等方面增加內容展示的趣味性、交互性與沉浸感,提升用戶或參觀者互動體驗感。
(AR看家居)
然而,前提是,家居企業得提前把商品進行3D建模。
傳統的家居建模解決方案是使用3Dmax等設計軟件進行純手工建模,通過這種純手工建模的方式來完成一個簡單的物品模型,一般需要耗費2-3天的時間,如果是復雜的工藝品等,耗費的時間則更長。對于一個傳統家居企業,如果有幾千件產品,想要做AR內容,通過傳統手工建模的方式,可能一年都做不完,產品建模所需時間,商家耗不起。另外,單個商品的建模價格可以從200到2000元不等,這對于一個有著上千件產品的家居企業來說,建模成本也很高。
因此,VR/AR的普及,除了硬件本身的技術難題需要攻破,能夠大規模、快速生成高質量低成本的3D內容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積木易搭:用軟硬件一體化3D內容生成工具及服務,顛覆傳統3D內容生產效率
基于VR/AR目前在3D內容生成方面存在需求量大,內容質量要求高、內容生成速度要快的難題,積木易搭從VR/AR內容領域切入,通過專注研發,探索出了一個軟硬件一體化的快速建模方式,大大提高了掃描建模效率;通過3D大數據服務平臺,為眾多商企提供快速建模的工具、服務及模型在線存儲、展示、分發服務,助力商企以極低的成本快速切入VR/AR營銷領域。
用3D掃描儀進行掃描建模
1.高精度三維掃描儀+Ruler3D:實現高效3D建模
在3D掃描建模方面,積木易搭基于非接觸式三維掃描技術,通過自有模型數據生產體系:掃描硬件+掃描預處理軟件+模型數據處理軟件,實現產品的高精度三維數字化采集展示。
積木易搭手持系列3D掃描儀Magic Wand、Magic Swift和MP80 PRO/HR系列3D掃描系統,結合其簡單易操作的Ruler3D建模軟件,5分鐘可快速完成3D建模,具有建模速度快、高還原、批量化生產及輸出輕量化優勢,早已大規模應用在泛家居、文博工藝品、電商、工業、醫療、人體掃描、教育科研、藝術設計、工業檢測/零部件等多個領域,實現在Web、小程序、網頁等前端頁面流暢的3D效果展示。
Magic Wand——專業級手持3D掃描儀
Magic Wand是一款專業級手持3D掃描儀,可以每秒200萬點的測量速度進行掃描,掃描精度高達0.1mm,可快速獲取物體的三維結構與紋理數據,掃描結果自動拼接,快速、輕松生成高精度三維模型,是紋理復雜的中大型產品建模的理想之選。
(Magic Wand)
Magic Swift——消費級手持3D掃描儀
Magic Swift是一款消費級手持3D掃描儀,擁有測量級精度及強大的全自動模型處理方法,掃描精度高達0.1mm,掃描過程無需預熱、貼點、校準、固定安裝等程序,即插即用,5分鐘即可完成掃描,并一鍵獲取3D可視化掃描結果,掃描體驗如同視頻拍攝一樣簡單。Magic Swift支持手持+轉臺兩種操作方式,可滿足不同掃描需求。
(Magic Swift)
MP80 PRO / HR——自動化真彩3D掃描系統
MP80 PRO / HR基于非接觸式的相移結構光掃描技術,具備商品720°掃描建模功能,支持環拍掃描模式和3D掃描模式。一鍵掃描,自動貼圖,5分鐘實現幾何紋理和彩色3D數據,三維數據精度可達0.01mm。自帶BoxStudio3D專業掃描處理軟件,集三維掃描數據自動拼接、自動紋理貼圖等為一體,掃描同時可自動采集物體的表面色彩紋理。
(MP80 PRO/HR)
Ruler3D——自研3D數據生成系統
積木易搭獨家自主研發的三維數據生成系統Ruler3D,擁有多種先進算法與強大的工具,具備網格編輯、紋理映射、UV展開與編輯、紋理修補、材質分離/編輯等功能,集成從原始掃描模型到白模再到高保真紋理模型,最終一鍵發布到網上進行展示與應用的全工藝流程,可實現商品模型快速處理,批量紋理貼圖功能,大大簡化了掃描數據處理流程。
(Ruler3D模型編輯操作界面)
2.51建模網——3D大數據服務平臺,輕松實現3D可視化營銷展示
積木易搭的3D大數據服務平臺——51建模網,是一個輕量化、低門檻、人人可參與創造的3D模型展示平臺,基于自研的Web 3D輕量化渲染引擎技術,為用戶提供3D模型在線編輯、存儲、互動展示等功能,并支持模型窗口內嵌展示,用戶可在自己的官網、小程序、公眾號等平臺嵌入模型鏈接進行展示。通過51建模網,企業及用戶可隨時隨地、自由創造、選擇調用、拼接搭建理想的3D模型。同時,51建模網還可為有深度需求的客戶提供定制化VR/AR應用系統的開發服務。
(51建模網:AR汽車營銷案例-幾何汽車)
自51建模網平臺上線以來,模型庫素材量高達10萬+,海內外注冊用戶近30萬,為上萬名客戶實現業務對接分發服務。51建模網,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的海量3D模型生成展示平臺。
(51建模網:AR+3D版瓷器效果預覽)
總而言之,VR/AR的應用普及,除了VR/AR技術本身的技術性難題需要突破,如何快速高質量生成海量的3D內容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VR/AR產業生態鏈只有各個環節統一發力,才能最終迎來大爆發。
根據高盛的預測,2025 年全球VR/AR軟件行業整體規模將達到350億美元。可以預見,未來5-10年,VR/AR將有望普及,VR/AR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隨著VR/AR的普及,3D內容生成板塊也將迎來爆發式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