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新華網主辦的“揚帆出海—2022物聯網創新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邀請了眾多科研院所的院士、專家及相關產業鏈企業代表,對物聯網技術趨勢、發展前景、產業鏈合作、全球化拓展等話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作為受邀嘉賓之一,在大會中發表了《中國服務機器人全球化創新與機會》的主題演講。
傅盛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出海將以科技創新為排頭兵。如今,中國創新穩步的走向世界,各個行業都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面對不同的挑戰,甚至會開創出全新的時代。
在傅盛看來,獵豹一開始堅定地走全球化道路是正確的,其搭乘了互聯網風口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政策紅利,工具化應用出海成為當時最火熱的方向。據數據顯示,2012年獵豹移動的月度活躍用戶達到5億,其中70%以上來自海外,2014年,獵豹移動的海外用戶收入占比達到70%,加速了獵豹移動的上市進程。
而當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深層次邏輯已經悄然改變,但其中最核心的邏輯是技術創新。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瞄準底層技術的研發,從而在其他國家并不擅長之處入手,直抵市場痛處,這或許將成為中國科技公司出海后的有力名片。
傅盛談到:“整合性創新的重要性在此條件下尤為重要,原創技術難度大,同時也很稀缺。整合性的技術移植同樣可以創造巨大價值,把重要的技術元素組合在一起經過不斷的疊加就成為應用性創新最大的機會之一。”
在傅盛看來,“創新”是唯一不變的,但技術和社會是不斷變化的,造成了不同階段對信息獲取需求的不同,在此環境下獵戶星空找到了服務機器人巨大的市場空間。服務機器人就是整合性創新的案例,中國服務機器人也大有機會服務世界。因為首先服務機器人的很多技術基本存在,但是需要打磨,比如需要硬件供應鏈體系;同時在人才選擇上,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互聯網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頂尖的工程師、產品經理、數據技術、服務端技術人才。在此狀況下,也造就了中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的優勢。
傅盛還表示,服務機器人的眾多場景應用正在成為云與端的落地產品,但在設計初期就出現了諸多難題,如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室內導航雷達的標品。后來通過對比選擇零部件,加上越來越成熟的供應鏈,服務機器人得以正常下線應用。
最后對于服務機器人的前景,傅盛也非常看好,“在大數據的賦能下,人工智能真正應用的特色和體驗,將激發中國企業展現更大潛能。同時生活智慧化讓更多人想要便捷的生活,這將大量催生更多機器人的出現,機器人整個發展一定是從勞動力密集最高的工廠,到勞動力次密集的服務業最后進入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