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31日,首屆中國算力大會在濟南舉行。大會現場,基于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華為打造的“紫東太初”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榮獲“DC Tech創新先鋒”優秀成果。
“紫東太初”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榮獲“算力平臺”先鋒案例
2022中國算力大會是我國算力領域首個全國性會議,作為大會發布的重要獎項,“創新先鋒”優秀成果評選旨在從設備技術、軟硬件系統、成果應用、能效水平、賦能情況、流程優化等多個方面優中選優,充分發揮典型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
“紫東太初”是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開拓性實現了圖像、文本、語音三個模態數據之間的“統一表示”與“相互生成”,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接近人類,向通用人工智能邁出了重要一步。紫東太初作為多模態大模型代表作,正在全力助推AI研發規則和產業應用模式變革,加速各行業智能化轉型實踐。
當下,多模態大模型受產學研用多方關注,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產業高速發展帶來全新研究、應用需求。目前,網絡數據90%以上為圖像與視頻,音頻數據也保持高增長,但當下用于預訓練的模型大多是以文本、圖像為主的單模態或雙模態,只能涵蓋互聯網一小部分數據,不僅與人類多模態交互能力差別很大,也無法充分發揮數據的生產要素作用,限制了下一階段人工智能應用創新。
因此,推動預訓練模型從單模態向多模態方向發展,打通圖像、文字、語音壁壘,進而使AI應用更貼合人類行為習慣與現實需求,成為當前人工智能行業攻堅點之一。
中科院自動化所以昇騰AI平臺為基礎,基于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研發面向超大規模的高效分布式訓練框架,在圖、文、音三個基礎模型上加入跨模態編碼和解碼網絡,基于昇思MindSpore AI框架,打造了全球首個千億參數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性能領跑業界,可以靈活支撐圖、文、音全場景AI應用,更加接近人類真正的感情和思考,靈活性更高,通用性更強。基于紫東太初打造的虛擬人“小初”,具備視頻生成、視頻描述、圖像生成、智能問答、語音識別等多個功能,甚至能在紡織生產線上通過聲音就能“聽”出紗線斷頭的質檢缺陷。
去年底,國內首個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成立,吸引了新華社技術局、長安汽車、中國移動、千博手語等30余個成員單位加盟,通過開源的多模態大模型快速進行自身業務AI融合創新,基于“紫東太初” 陸續孵化出新媒體內容檢索平臺、智能座艙、南宋御街數字人、手語教考一體機等場景化行業應用,充分展現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產業價值。
從“紫東太初”大模型的研發,到產業聯盟的組建,AI研發規則和產業應用模式迎來深刻變革,昇騰AI正在加速推動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助力中國人工智能搶占智能時代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