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眾所周知,對于如今的智能手機而言," 快充 " 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即便是定位不那么高的中端機型,目前絕大多數也已配備了 65W 或以上的快充功率,基本可以在 40 分鐘左右就完成充電,而在那些定位更高、配置更為極致的產品中,百瓦級快充所帶來的體驗則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今年發布的諸多旗艦機型都具備了 80W 以上的快充功率,在確保半小時左右充滿電量的同時,還能兼顧充電過程中機身的低發熱,并確保電池 3-4 年不會有明顯衰減的使用壽命。
又比如,在一些更注重游戲體驗的旗艦機型上,135W、150W,甚至 200W 快充也已經實現了量產。它們普遍可以在 15 分鐘、甚至 10 分鐘左右就完成整個充電過程。也就是說,玩家在 " 上分 " 的間隙簡單休息一下、吃點東西的時間里,手機電量就能實現 100% 的 " 回血 "。顯然,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比起單純的 " 充電更快 ",手機快充技術的大幅進步,也改變了很多用戶的使用習慣。比如說,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經常將手機插在充電線、或是放在充電座上 " 補電 ",也不用再記得 " 睡前必須先給手機插上充電器 "。
不過說到 " 快充 " 對用戶習慣的改變,智能手機上那些百瓦級方案可能還不是最厲害的。相比之下,近年來逐漸流行的智能手表快充功能,或許更為值得關注。
智能手表的快充是個什么概念呢?以大家很熟悉的 Apple Watch Series 7 為例,其最大變化之一便是更快的充電速度。官方的說法是," 可以在 45 分鐘內充到 80%"。
當然,這并非智能手表里最快的充電表現,不過其他品牌目前的主流型號基本也都與 Apple Watch Series 7 差不多。例如 OPPO Watch 2 ECG 版本宣稱的是 "60 分鐘充滿 ",以及 " 充電 10 分鐘,夠用一整天 ",三星尚未發布的 Galaxy Watch 5 據稱是 " 在 30 分鐘內可充入 45% 電量 "。而目前智能手表中充電最快的產品來自 Fossil,它們的 Gen6 可以在 30 分鐘內完成 0-80% 的充電過程。
乍看之下,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 " 這是比智能手機上的快充慢多了 "。但問題在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與智能手表是不一樣的,它們各自的 " 快充 " 功能對于用戶的意義,其實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我們什么時候才會 " 最需要 " 手機的快充功能?其實通常只有兩種場景,一是頭天晚上睡前忘了充電,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手機電量告急,需要在出門前緊急補充電量;另一種則是正沉浸于游戲中,但此時手機電量不足,自然會希望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 " 回血 "。
這意味著什么呢?簡單來說,除非每天晚上都忘了給手機充電,或是每天都處于 " 連續幾個小時高強度打游戲、而且幾乎不能停下來 " 的狀況,否則超高功率的手機快充,或許沒有看起來那么 " 剛需 "。
道理也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人不可能一直需要拿著手機使用。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公司總能夠找到充電的地方,只要手機的充電速度不是慢到令人發指,找到不用的時間對其進行充電顯然并非太難。
但智能手表的使用場景,就完全不同了。一方面,不像手機可以 " 邊充邊用 ",幾乎所有智能手表在充電時都需要從手腕上摘下來,此時用戶的使用實際上就相當于被迫中斷了。另一方面,與總能被 " 放下 " 的手機相比,智能手表很多時候又確實需要一直佩戴,才能發揮其最大功用。
以我們自己為例,白天通勤和上班期間會使用智能手表來替代手機接收各種通知、提醒、來電,這樣手機就可以一直保持靜音狀態、不會打擾到他人,而在下班后則會需要手表來跟蹤晚間的健身過程,幫助進行運動規劃。
然而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這款智能手表續航不算很長,加之充電速度頗慢(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充滿),因此每天睡前都必須摘下手表、將其放到充電座上充電。但這就意味著必須放棄手表的 " 睡眠跟蹤 " 功能,同時使得其健康統計數據出現一部分誤差。
盡管有的朋友可能不太需要手表的睡眠跟蹤功能,但問題在于并不是每位用戶都是如此,有人可能確實就希望手表能夠全天候、無死角地監測和統計自己的健康數據。
于是這就意味著,消費者不太可能 24 小時、幾乎不間斷地使用手機,畢竟總能找到不用的時間給手機充電,但卻有可能 24 小時、幾乎不間斷地需要佩戴和使用智能手表。
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如果能夠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里就充入至少足夠一天使用的電量,那么就意味著完全可以在例如洗澡的時候安心摘下手表,而在其他任何時間都保持手表處于正常佩戴、工作狀態,從而最大程度地帶來不遺漏的通知體驗和完整的健康監測數據。
況且,與智能手機動輒上百瓦的快充功能相比,智能手表要實現快充本身的技術難度,其實要更低一些。畢竟對于智能手表 500mAh 都算 " 巨大 " 的電池來說,哪怕是 5V2A 的 " 一盧 " 充電,速度都已經可以說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