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時代,就業越來越難。
教育部公布數據,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人,總量和增量創歷史新高。
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觀也在悄然改變。
據58同城、趕集直招《2022年畢業季調研分析報告》顯示,當前51%的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更加穩定的工作。
公考熱、考編熱“高燒不退”。據悉,2022年公務員省考招錄筆試舉行,20余省份約445萬人爭奪12萬余崗位,競爭比約為36:1!
有人在卷生卷死,也有人選擇退出熱門賽道,獨辟蹊徑,從事新興冷門職業,將自身興趣與職業相結合,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們中,有人給手機“入殮”,月入過萬;有人從大廠黯然離去,卻通過學習手藝獲得了心靈救贖;有人離開北上廣,回鄉創業拓寬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過小眾冷門職業成功掘金,他們究竟有何秘訣?
辭職后,靠給手機“入殮”月入過萬
王樂 24歲 東莞 專科畢業
從職業學校畢業后,王樂進入東莞的一家企業做技術員,但沒干滿半年,他就辭職了。
說起辭職的原因,王樂解釋說:“倒不是因為待遇問題,我通過校招進入了這家企業,一個月六千五,五險一金包吃住,每個月休息四天,總體收入我還算滿意,但是進去之后,我才發現這種生活并不適合自己。”
王樂所在的企業管理嚴格,“這種工作很適合那些踏實努力的實干派,但是我個性自由散漫,很難適應。”
辭職后,王樂又嘗試了幾份工作,可惜都不太順利。他說,“那段時間自己好像是飄在空中的,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好。看到同學工作順風順水,心里很不是滋味,總在自我懷疑。”
就在王樂一度感到迷茫時,后來他在58同城用戶交流平臺58部落上發現一種叫手機入殮師的新型職業。
他剛聽說這個工作時,有些驚訝,還以為是給手機設計棺材,了解后才知道是自己誤解了,“其實這個職業又叫手機裝裱師,是把舊手機拆解后,將外殼、零件重建排列,組合成裝飾畫。”
王樂覺得這份工作不錯,自己從小就喜歡拆解機械設備,酷愛研究產品的內部結構和原理,動手能力很強,手機入殮師正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
從創業成本的角度考慮:制作一幅手機裝飾畫,只需要準備螺絲刀、撬棒、鏟刀和803膠水、免釘膠、相框即可,成本大概在三十塊錢,但根據手機拆解難度和相框材質的不同,一件裝飾畫的制作收費可以達到300-1000左右,利潤空間很高。
“何況,手機已經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消費品,每部手機都會承載著一段特別的記憶,賣掉多少有些可惜,裝裱起來不僅可以作為家里的裝飾,還能有紀念意義。”
于是,王樂買來工具,一步步摸索。“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拆解有一定難度。你必須非常專注,耐心細致地擰開螺絲,拆開排線,再用酒精清理干凈,放到一旁風干。第一次拆解iphone4,我前后一共花了兩天時間,現在熟悉了,三個小時可以完成。”
對于王樂來說,拼貼畫面比拆解更具挑戰性。“你需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按照客戶的需要,給這幅畫設計好背景和零件的擺放位置,保證呈現效果富有美感。”
為了提高審美,王樂閱讀了很多排版相關的專業書籍,學習構圖、色彩專業知識,一有空就會翻看畫冊。如果在生活中發現有設計感的廣告,他還會特意保存下來作為學習素材。“做了這份工作,我才發現,原來世界充滿了美!”
王樂介紹說,他經常會網絡平臺定期分享自己的作品,為店鋪引流,增加客源,提高收入。“現在店鋪每月訂單量都在穩步提高,月入過萬已經不成問題了。更重要的是,這份工作讓我靠雙手獲得了自由。”
程序員畢業后,脫發的我轉行學習補發
孟陽 32歲 深圳 本科畢業
“在山東,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公,不考教資。我985廢物,不僅沒考編,還跟我爸說要去學補發,那一刻我就成了我們家的逆子。”
孟陽笑著說起這些,嘴角露出淺淺的酒窩,很難想象,他曾經患有輕度抑郁癥。
本科畢業后,孟陽通過校招順利進入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從事編程工作,拿到了令人羨慕的高薪。
但長期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項目壓力大,孟陽感覺力不從心,開始大把大把脫發。大學時,他對一切充滿好奇,酷愛鉆研各種黑科技,工作后,他卻對周圍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明明沒怎么動彈卻覺得很累,“感覺自己在枯竭”,他去醫院檢查,大夫說他患了輕度抑郁。
“如果不脫離高壓環境,我的病情還會加重。”為了健康,孟陽只能辭職休息,順便治療脫發問題,在這期間,他發現了一個冷門職業——補發師。
補發也是假發的一種,普通的假發套不僅效果不自然,還會因為材質問題導致脫發更嚴重。而補發則是為客戶量身定制,在專門的蠶絲網或者仿生膜上編織假發,戴上之后和真發幾乎沒有差別,保養得當可以使用三四年之久。
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壓力過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脫發問題。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短短5年間,我國脫發患者人數由1.95億人快速增長至2.67億人,并且這種增長趨勢還在延續,預計2026脫發患者數量將達到3.43億人。
孟陽看到了機會,他決定轉行學習補發技術,家人不理解他,勸他考公,找個穩定的工作,但孟陽并未聽從。
“真正入門后,才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門道。就拿補發來說,你要注意觀察客戶的骨骼、頭型,還要留心頭發生長的方向、密度和不同區域的變化。比如說,靠近發際線的頭發,比較柔軟,有種像胎毛的感覺,要一根一根去織,才能織出細軟的感覺。”
為了學好補發,孟陽專門去上海的美發學校學習,過得充實快樂,逐漸走出抑郁的陰霾。現在的他已經擁有了固定的客戶群,月入兩萬左右,這個收入和在大廠相比并不算多,但是對于孟陽來說,已經足夠。
“看到他們因為頭發重獲自信時,我會非常有成就感。和顧客交流,也會讓我有一種踏實活著的感覺,不像做程序員時很孤獨,好像我只是信息洪流里的一個bug。”
從“社恐”到“社牛”,職業伴娘讓我收獲自信
曉曉 26歲 上海 本科畢業
和王樂、孟陽自主選擇冷門職業不同,曉曉是誤打誤撞成了職業伴娘。
“我在三本院校學工商管理,畢業即失業。我也有同學沒找到工作,但是他們腦子活絡,做微商、跑代購,干得風生水起。有一個關系還不錯的,喊我去做代理,我說我嘴笨,臉皮薄,做不了這個,現在……好嘛,我做了職業伴娘。”
曉曉一不留神露出了天津口音,她哈哈一笑,完全看不出“嘴笨”“臉皮薄”的影子。
金錢治好了曉曉的社恐,她立刻拍了照片,將自己出租出去。
“當時我沒抱太大希望,我個子不高,長得也一般,哪有新娘能看中我。”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人聯系曉曉,詢問價格。
曉曉入行后才明白,對職業伴娘來說,外表普通正是優勢所在,不會搶新娘的風頭。
起初,曉曉以為做職業伴娘很簡單,只需要陪著新娘拍照、換衣服就好,但實際情況比自己想得辛苦多了。
“一般參加一場婚禮,你需要三點起床,四點和新娘會合,幫她化妝,穿婚紗,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思得時時刻刻放在新娘身上,免得出紕漏,讓她一生最美好的時刻留下遺憾。”
曉曉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得預先熟悉婚禮的流程,了解當地的風俗,“比如說給紅包,要按關系的親疏遠近來,遠房親戚少給,近親多給,一般新娘會給紅包做區分,如果你搞錯了,就會挑起親戚間的矛盾。”
除此之外,伴娘還需要有控場能力,靈活應變,善于應付婚禮上的突發狀況。
“有一回我陪著新娘化妝,大家有說有笑時,新娘的媽媽說了句要是你爸爸也能送你出嫁就好了,新娘立刻哭了出來,我這才知道原來新娘爸爸兩年前去世了,母女倆哭成一團,我趕緊安撫她們的情緒。”
起初曉曉只是打算將這份工作當成自己的副業,“當時覺得市場缺口沒有那么大”,但沒想到預約格外火爆,因為分身乏術,有些工作她甚至不能不婉拒一些客戶。
“現在年輕人普遍晚婚晚育,好朋友工作繁忙,能出席婚禮已屬不易,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做伴娘。相比之下,職業伴娘業務能力強,既能夠在婚禮上活躍氣氛,又能照顧新娘,協助處理婚禮事宜,讓新人留下浪漫的回憶,所以不少人也愿意為這項服務買單。”
曉曉說起自己的未來規劃,顧盼之間神采飛揚,盡顯自信:“接下來我打算和婚慶公司合作,組建一個專業禮儀團隊,培訓更多的職業伴郎伴娘,為新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
日挑西瓜上萬個,月入三萬
朱東辰 32歲 濰坊 本科畢業
28歲時,朱東辰失業了。
因為公司業務調整,朱東辰所在的商業化團隊被全部裁員。禍不單行,濰坊老家傳來消息,父親因為腎結石住院手術,要朱東辰趕緊回家。那一刻他的世界轟然崩塌。
“太焦慮了,互聯網行業35歲就得畢業,我那時已經28,在北京沒車沒房,沒女朋友。我站在出租屋的窗邊,看對面房子里亮著的燈火,感覺自己是大城市的流浪漢,北京不是我的家。”
好在他趕回家后,得知手術很順利,一個多星期后老人平安出院。
為了能陪陪父母,朱東辰選擇在村里多住一段時間。
這一住他就沒有再回去,連行李都是托朋友收拾好打包寄回來的。
“回到村里就舍不得走了。村子里的人都很淳樸,鄰里之間經常互相串門閑聊,人情味很濃。”
但朱東辰留下的更主要原因,還是鄉村經濟的振興。
朱東辰的家鄉,已經實現了西瓜的規模化種植,整個鄉鎮的種植面積有3萬多畝,畝產5000多斤,每到西瓜豐收季,就會有批發商前來采購,鎮上的西瓜收購點人潮洶涌,絡繹不絕。
“父親病倒時,正趕上西瓜上市,我們家有五十畝瓜地,需要我幫忙。我跟著上了收購點,才知道西瓜買賣有這么多學問。”
西瓜批發商為了能挑到好瓜,會雇傭專業的驗瓜師來判斷西瓜品質的好壞。一些撮合瓜農和批發商交易的西瓜經紀人也會主動承擔這份工作,幫批發商挑好瓜,避免把生瓜裝上車。
西瓜是生是熟,是脆是沙,驗瓜師手里一過,就一清二楚。
朱東辰粗略算了算,驗瓜師每天大概驗兩卡車瓜,大概一萬多個,一天收入上千,豐收季節收入十分可觀。
他想到要轉行做驗瓜師,對于這個決定,父母很不理解,勸他說驗瓜師賺的是辛苦錢,每天用手指敲西瓜,一天敲上萬個,手指會被敲壞。
“但是我覺得技術工作的優勢在于有一定的門檻,個人能力能隨著經驗積累不斷提升,不像互聯網行業要考慮職業壽命的問題。”
因此朱東辰還是拜村里的西瓜經紀人為師,跟隨學習驗瓜技術。最開始的一個月,果然就像父母所說的那樣,他手指關節皮都擦爛了。
但時間久了,傷口漸漸磨成繭子,他也磨礪出了經驗,成了鎮上最年輕的驗瓜師。
除此之外,朱東辰還開辟了一項副業——利用自己學的互聯網運營知識,試水電商,在網上銷售家鄉的水果蔬菜,雖然目前還未盈利,但總體向好,自己也很有信心。
“回到家鄉,反而覺得自己的天空更廣闊了。雖然驗瓜、做電商很累,但是能夠陪伴家人,讓他們安度晚年,我的內心是很安定的,再也沒有流浪的感覺了。”
結語
一面是考公熱潮,一面是冷門賽道,何去何從,確實是擺在年輕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為降本增效,傾向于以短期、靈活雇傭方式招聘人才,這意味著長期穩定的“鐵飯碗”或將越來越少。
58同城《2022年二季度人才流動報告》顯示,制造業等技能人才需求領跑二季度就業市場,快遞小哥、家政阿姨、網約車司機等“新藍領”職位,成為人才流動中的“熱門選項”。其中,電商客服、服務員類職位求職投遞環比增幅較大。重技能、憑實干、多勞多得的“一線”崗位,更受求職者的青睞。
由此可見,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零工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就業新形態的重要力量。
在這一大背景下,年輕人需要及時轉變觀念,變過去的靜態擇業觀為多元擇業觀,將注意力放在探索職業興趣,提升專業技能上。
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許還不清楚自己理想的職業究竟是什么,不妨多探索一些職業機會,拓展視野,發現新機遇。
像58同城、趕集直招這類招聘平臺,已經能夠依托技術優勢勾勒用戶畫像,進行千人千面的職位推薦,幫助用戶找到符合自己興趣的職業。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線上直播和HR交流,溝通更直接,信息更透明。
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沒有人能篤定自己可以把握住風的方向。
與其求穩,不如求變,求新,以興趣為驅動,錨定賽道,單點突破,將自身能力發揮到極致。唯有不斷提升技能,才能在時代浪潮中覓得真正的安全感。
(文中,王樂、孟陽、曉曉、朱東辰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