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共享經濟、開放數據和數字平臺等數字創新改變了人們理解、管理和參與城市的方式。疫情對各地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更加迫切地需要彌合數字鴻溝,建立更高效和安全的數據管理系統。對于發展不均衡地區而言,他們積蓄了強勁的 " 后發力量 ",具有更大的建設空間。
放眼全球,《經濟學人影響力》(Economist Impact)近期發布的《2022 年數字城市指數》(Digital Cities Index 2022)認為,北京通過數字技術解決空氣污染、優化公用設施和促進共享經濟,大西洋國家城市則在開放數據創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西方數字化建設注重小而美的場景應用,但近年來也加大了對于平臺化、智能化的偏重。他們更多關注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通過使用各種數字技術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針對社會老齡化發展趨勢,積極發展智慧養老與智慧醫療等;針對勞動力資源不足現狀,他們積極推動現代自動化應用,包括自動駕駛、服務機器人等。
而在中國,社會的數字化升級十分重視數字化新基建與頂層設計,建設領域更為廣泛,囊括了基礎設施、政務服務、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能源環境等方面。縱觀全國,社會治理數字化升級的典型標桿,既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二三線地區更是探索出了各種適應本地的良方。在華中地區,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升起了一面數字化的先鋒旗幟,在縣域經濟新藍海走出了屬于自己的 " 點軍之路 "。
宜昌點軍的數字化建設思路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城市級服務平臺與具有當地特色的場景化應用多管齊下。在點軍,50P 算力中心、先進計算中心先后落地,為當地大規模的智慧化應用提供了堅實數字基礎。點軍森林覆蓋率高,又處于長江沿岸,具有森林防火、長江大保護、防溺水等剛性需求。基于升哲科技打造的城市級智能感知服務平臺,疫情防控、禁漁禁捕、森林防火、AI 防溺水、智慧社區、老人關愛等特色應用接連上線,實現市域治理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為市民營造出舒適便捷安全的生活氛圍,當地的社會治理及民生體驗均獲得了顯著提升的效果。
例如,疫情漫入系統點軍區規模化上線運行,將疫情篩查效率提升 60% 以上,高效助力基層防疫人員,減輕篩查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及篩查準確度,實現科學防疫;森林防火智能系統自今年 2 月份上線以來,預警森林火災風險幾百余起,實現秒級預警推送,幫助構建起立體化、全覆蓋的火災防控體系,全面提升林區火災防控水平;AI 防溺水系統創新助力 " 人機巡查 + 智能預警 + 一體化預防處置 " 工作機制,通過智能圖像識別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實時采集和目標追蹤,自動告警、喊話,預警調度處置,上線以來已成功勸阻游泳人員數百名。
獨特的數字化建設路徑正是 " 點軍模式 " 的亮點所在,這種模式擁有高度可復制性與切實落地性,在華中地區受到廣泛認可,并逐漸推廣開來。
在中國,政府、企業與市民都積極參與到數字化建設當中。" 十四五 " 規劃進一步提出要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今年 6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構建數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科學規范的數字政府建設制度規則體系、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構建智能集約的平臺支撐體系。站在新起點上,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齊頭并進,紛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化新路子,我國的數字化建設也將邁入全面、具體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