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ingWest品玩
過去十余年,AR 主要屬于企業級應用領域。谷歌、Magic Leap 等企業都曾嘗試將這項技術帶到消費者面前,但都無一例外遭遇了失敗。
一方面,普遍在 1000 美元以上的高昂定價天然阻擋了普通消費者的進入;另一方面,即便被 AR 許諾的顛覆式體驗吸引,好奇之下花費重金購入設備,最終收獲的,大概率也只是一個用來積灰的電子擺件——內容生態不夠完善,底層技術、硬件設備相對稚嫩導致的體驗不佳,都是消費者放棄的理由。
2016 年最初的高潮期過后,AR 產業一度陷入沉寂,整體出貨量下降,融資市場也更冷靜。最近兩年,隨著技術的大步前進,圖像渲染能力不足、終端移動性差和互動體驗弱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AR 產業才重新恢復熱鬧。微軟、蘋果、Meta、百度、阿里等巨頭紛紛投資、收購 AR 相關技術企業。
AR 進入工廠,幫助工人進行多維度的信息可視化和交互,提供可實施控制機器的數字界面;進入信息行業,從業者購入 AR 頭顯用于測試和開發,以及指導和遠程協作;進入旅行業,為游客提供更生動的再現式觀光體驗……
不過,相對成熟的應用依然都屬于企業級,消費級市場維持著一貫的寂寞。市場的寂寞,正意味著創業公司的機會。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報告《消費級 AR 終端市場終于到來了嗎?從 2020 年到 2021 年,市場營收規模增長了兩倍》,眾多終端都試圖突圍消費級 AR 市場。這些設備大多針對特定利基市場:健康健身,無人機 " 專業消費者 ",摩托車騎手。沒有一家公司的出貨量占比超過個位數,只有一個例外——推動消費級 AR 市場的新來者 Nreal。它在價格(599 美元)和功能上都找到了最佳平衡點,從而成功撬動消費級市場。
圖源:Strategy Analytics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報告,成立于 2017 年的 Nreal,到 2020 年就占據了 30% 的消費級 AR 頭顯設備市場出貨量份額和 51% 的收益份額。隨著聯想在消費級市場的退出,Nreal 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2021 年,Nreal 在消費級 AR 終端出貨量份額達到 75%,到 2022 年上半年,其市場份額更是上升到 81%。目前,Nreal 業務遍及全球,在三大洲 7 個國家跟近 10 運營商有合作。
如今,在海外深受認可的 Nreal,帶著成熟的產品,回到了自己的大本營,希望能通過中國市場的考驗。8 月 23 日,Nreal 將進行中國首場 AR 眼鏡發布會。
前不久,品玩受邀來到 Nreal 的北京總部,與現場其他業內媒體一起,和 Nreal 創始人兼 CEO 徐馳暢談了兩小時,在未來互聯網形態、產品、技術、行業等方面進行了深度交流。
空間互聯網,定義未來十五年
過去十年,如果有一個關鍵詞能代表大變革,那一定是移動互聯網,它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互聯網信息的形態。那么,如果為未來的十五年選一個關鍵詞,它會是什么?
" 我們覺得是升維。" 徐馳說。
他認為,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的體積確實變得極其龐大,但是它依然被壓縮在二維的屏幕里。升維,為信息交互量的進一步提升指明了路徑。互聯網空間化,也意味著體驗的空間化。
" 這樣一來,就會有一個新的數字化的終端,我們認為它就是 AR。"
徐馳說,為了更便捷地獲取互聯網信息,終端的演化趨勢一定是越來越靠近人的。除了眼鏡,還有什么比手機離人更近?" 這也是我們覺得在大腦植入芯片之前,人類需要的最后一塊屏。"
這并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其中涉及的交互技術,AI 技術,也都已經成熟,目前所缺的是一個合適的載體。
" 微軟、Google Glass 之前都有一款這樣的設備,Magic Leap 也在這個賽道做過一系列的嘗試。" 當然,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
徐馳將他們失敗的核心原因歸結為 VR 設備做得不夠輕便,于是在 Nreal 創立之初,便將打造一個極致輕巧的 AR 設備作為目標。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 AR" 人人觸手可及 "。
作為 Magic Leap 最早一批的中國工程師,徐馳相信自己在那時就已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巨大潛力。" 我意識到,我在參與未來十五年的轟轟烈烈的終端變革。"
他 2016 年 8 月回國,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組織團隊,2017 年初在北京成立 Nreal。從第一代產品開始,就選了一條相當另類的路。在別的品牌一股腦往 AR 上疊加功能,設備越來越重時,Nreal 卻做起了減法,從功能到重量。
2019 年,Nreal 首先在海外市場推出了全球首款眼鏡形態的全功能 AR 眼鏡,并憑借這款產品在海外打開了知名度,得到了海外用戶、行業,以及媒體的廣泛認可。
落地與行業探索
" 未來 15 年,空間互聯網會有一整套的 3D 化內容出來,會有一個獨立的終端。"
當然,那是一個理想化的階段,而商業化的第一步永遠是利用好當前的移動互聯網資源," 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空間互聯網。"
徐馳認為目前的中國,AR 的底層技術開始成熟了,但是供應鏈還不夠完整,專業的人才依然稀缺。拐點時刻已至,急需一系列技術革命,芯片、光學、視覺、邊緣計算甚至云端……
這樣的特殊時刻,所需要的正是敢于創新的引領者。Nreal 正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 我們第一個打通了和手機生態的連接。我們是和高通首創了一根線,把手機的生態和眼鏡連接了起來。" 這樣一來,眼鏡就可以利用 " 手機的計算、電池 "。通過這條線,還可以把手機上的內容一點點地 " 往用戶眼前移 ",最終完成體驗的增強。
在交互端,則延續人們熟悉的手機觸屏交互模式。" 我們希望一開始有一系列大屏、多屏的體驗。然后隨著 3D 素材內容的增多,慢慢引入復雜的 3D 交互,最后實現虛實融合。" 在終極形態中,人們每天都戴眼鏡,一睜眼看到的,就是清晰的虛實融合的空間互聯網。
Nreal 的兩款產品,左:Nreal light 右:Nreal air,圖源:Nreal
" 我們在全球第一個做成了眼鏡形態的全功能 AR 眼鏡。在這一點上,Google 眼鏡雖然是眼鏡形態,但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題詞器,而我們提供給大家的是沉浸式 AR 體驗。"
" 我們是第一個把 AR 眼鏡做到消費級的。在我們之前,所有的 AR 設備動輒兩三千美金,我們第一個做到了 500 美金以下。"
" 我們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僅有的能真正達到大規模量產的眼鏡公司。"
" 我們可能第一次加快了大家認為的消費級市場化的速度…… "
種種的首次,讓 Nreal 在成立的六年間持續沖擊著曾被視為不可能的 AR 市場的邊界。它先依靠過硬的技術和產品先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又完善了規模化量產的能力。
徐馳認為,團隊是幫助 Nreal 達成這一切的根本。這個團隊吸收了不同的區域的優勢,既有來自國外的對行業有豐富沉淀的從業者,又有吸納了國內最擅長的整機制造、快速迭代、成本穩控以及創新性的力量。
" 核心團隊涵蓋了兩塊技術,一塊是 3D 感知,一塊是光學,確保我們在這些地方上達到了絕對世界級的水準,其他的地方又能進行快速的實現、試錯。"
在 3D 感知和光學這兩個核心模塊的水準,徐馳頗為自豪。Nreal 找了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做了實拍,評測結果顯示,Nreal 的產品在顯示效果成像質量上遠勝今天市面上的 VR 設備,甚至比兩三萬的激光投影略好。
AR 創業,回歸國內市場
對于 AR 產業未來幾年的發展,徐馳做了幾個預測。
第一,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10 億個眼鏡戴在大家頭上。
十年間 10 億激進嗎?一個簡單對比是,從 iPhone1 出現到 2016 年,全球一共賣了 85 億部智能手機。在這個預測上,徐馳的判斷和蘋果重合了。" 蘋果認為十年之內確實有這樣一個體量。這也讓我們認為,伴隨著這樣的體量,這個賽道的供應鏈,包括上游生態,都會有全新的變化。"
第二,在終端側,大廠在不同的細分賽道可能重新洗牌。
AR 終端側在持續細分內容場景,在消費、娛樂、觀影、游戲各個方面,體驗的升維都會給它們帶去新的變化。場景變化之后,新的商業邏輯也會出現,這就給新公司帶來了機會。
第三,中國會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引領姿態參與到這個行業的體驗、定義甚至是商業模式的生成中來。
當行業處于早期時,一定會有大量創業型公司涌入,真正撐起行業的中堅力量就在其中。這是我們早已熟悉的行業故事,"15 年前,那個時代智能手機的平臺更迭不是當時的巨頭諾基亞決定的,而是一個比諾基亞小很多的蘋果。"
此時的 AR 行業,無論是在軟件體驗端,還是在終端,需要的都是敢于做決斷、下定義的企業,而不是讓別的企業下定義,然后在后面以最快的速度去 copy," 我們需要做的可能是最快的第一名,最好的第一名。"
然而當前,很多國家已經不具備 AR 快速成長的土壤。徐馳談到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2019 年 Nreal 在美國首次亮相時,他在舊金山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光學的盛會上,做了一個分享,其中談到中國公司是小步快跑,Nreal 曾經在兩年的時間里迭代了 7 次,才有了第一代的產品。
" 這件事讓蘋果的一個資深顧問非常感慨。他說這件事在美國不可能發生。一方面因為雖然他們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硬件開發生產制造的流程,但是這套流程的節奏是非常慢的,一方面是因為供應鏈并不在那一側,過于成熟產生了空心化問題,太多的東西包到了海外。"
于是,每進行一次完整的迭代,需要完成一些過分冗長的流程。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抹殺了創新。此外,人才、人力成本也都太高。這些,對于需要快速迭代、試錯的行業,都至關重要。
中國恰好是它們的反例,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依然在追求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最少的資源去辦成事。另外,在十年的發展中,中國也在設計、營銷、智能制造、供應鏈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很多海外大公司相比也并不輸。
" 中國欠缺的是對 AR 這個行業有認知,對技術邊界、產品有了解的人才 "。而對團隊構成豐富的 Nreal 而言,這恰好不構成問題," 我們覺得今天的中國是創新、創業的沃土 "。
徐馳表示,他們早有回來做國內市場的打算,但是最終還是希望把產品體驗打磨到成熟再回來發布,這樣就可以直接給國內用戶端到端的完整體驗。
另外,相比歐美日韓,中國 AR 市場的成熟度相對較低。他們需要通過與巨頭聯手打造的產品,直觀地讓用戶感受到 AR 帶來的體驗革新,才能讓他們更好得接受。
根據公開信息,Nreal 今年 3 月剛剛完成了由阿里巴巴領投的 C+ 輪融資,至今 Nreal 累計融資金額已達 2.4 億美元。